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研究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5
导读: 而微观利益分析虽然能够对企业的决策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但由于过于重视细节、陷于细节而不见森林。本研究为了避免这两种极端,试图走中层制度研究路线,通过制度把宏观社会环境与企业微观决策统一起来。第二个维

而微观利益分析虽然能够对企业的决策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但由于过于重视细节、陷于细节而不见森林。本研究为了避免这两种极端,试图走中层制度研究路线,通过制度把宏观社会环境与企业微观决策统一起来。第二个维度是,现有研究要么把企业假设为效用最大化者(即决策遵从结果逻辑),要么把企业假设为价值合理追求者(即决策遵从适当逻辑)。本研究认为,企业可以是效用最大化的自利者,也可以是利他者,并且自利与利他也可以统一于某一特定企业。当一个决策既满足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也满足企业的价值合理性追求时,企业采取此决策的动力最大。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简单的极化假设,本研究将走综合假设路线,把结果逻辑与适当逻辑同时纳入分析框架,以提高分析框架的解释力。最后,是企业与政府、高校、学生等之间的博弈还是企业间的利益博弈。现有大部分研究都认为,产学合作培养人才应该考虑政府、高校、企业、学生的职责与利益,即认为企业与政府、高校、学生存在利益博弈问题,但也有少数几篇文章认识到,企业不仅与政府、高校、学生等参与主体之间存在利益博弈问题,而实际上企业的首要博弈对象是与自已在用人方面具有竞争的企事业用人单位。但目前的研究,一方面并没有分析企业、高校、学生、政府等参与主体间利益博弈的双重委托结构及其对企业参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没有把企业同时面临的两个博弈结合起来分析其对企业参与的含义所在。本研究认为,企业同时面临着囚徒困境与双重委托代理两个博弈,并将具体分析这两个博弈的结构及其对企业参与的影响。

2.2 理论基础:制度理论

任何制度理论都是处理结构——行动者关系问题,都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个基本问题是,制度是什么?第二个基本问题是,行动者是什么?第三个基本问题是,制度与行动者的关系是什么?这又包括两个基本问题,制度如何起作用与制度如何变迁两个问题。其中制度——行动者关系问题是制度理论要回答的核心问题。目前,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社会学制度主义、历史制度主义三种制度分析理论分别对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回答,并且分别就问题的某一方面提出了独特的理论见解。因此,有必要整合三种制度理论提供的理论洞见,以提高对现象与问题的解释与理解。本部分首先概述性地呈现三种制度理论如何回答上述三个基本问题,然后利用这三种制度理论提供的理论洞见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分析框架。

2.2.1制度与结构分析

制度概念对不同学科、不同学科内的不同学者具有不同的含义;制度是不仅被学者群体而且被大众群体广泛使用的几个概念之一。15但对制度的理解却是所有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每一种的制度分析方法首先要回答的,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是,它怎样定义制度。16从现有文献来看,对制度的理解主要从制度的属和种差两个方面展开,并且不同观点相互交锋和融合。

制度的属主要关注制度是什么或属于什么范畴。制度是应用最广泛也最多义的概念之一,从习俗、惯例、传统、社会规范到博弈规则,甚至各种组织、机构、团体等都被中外学者纳入制度的范畴。青木昌彦在分析现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存在三种典型的制度观。第一种制度观认为制度是博弈的参与人,即将制度等同于具有目标、内部规则和行动策略的组织机构,如“行业协会、技术协会、大学、法庭、政府机构、司法等等”17。康芒斯(1934)将组织(家庭、公司、工会、同业协会、国家等)称之为制度。科斯(1991)将企业指称为制度。社会学制度主义者如迪马吉奥等也将组织(社区学院、博物馆、医院、市政府等)作为制度来研究。组织之所以被当作制度,是因为每个组织都具有独特的基因即结构安排、规章、文化传统、行为惯例等内生性正式和非正式规则。并且这些内生性制度会对组织的目标、行动策略等产生重要影响,是组织个性化行为的基础。第二种制度观将制度视为行动舞台,并且分为狭义与广义的两种界定方式。狭义的界定方式主要把制度视为人类有目的设计的博弈规则,如North,DC、Ostrom,E、Sheplse等。诺斯认为,制度是社会的博弈规则,或更严格地说,是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 用经济学的术语说,制度定义和限制了个人的决策集合。18Ostrom认为,制度是行动者用来决定谁可以参与决策、信息如何组织、采取什么行动以及如何行动、个体行动如何集合为集体决策的规则。19广义的界定方式认为,制度不仅包括正式规则如法律、政策、法规等,而且包括非正15 Svein Jentoft. Institutions in fisheries:what they are,what they do,and how they change[J]. Marine Policy ,2004

(28):137–149

16彼得斯,B.G.著.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新制度主义”[M].王向民,段红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9

17 Nelson,R.The Co-evolution of technology,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supporting institutions[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s,1994(3):47-63

18引自青木昌彦著.比较制度分析[J].周黎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6

19 Kiser LL,Ostrom E.(1984).The three worlds of action:a metatheoretical synthesis of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In:Ostrom E,editor. Strategies of political inquiry.Beverly Hills,CA:Sage;1984:179-222.

式的规范、价值、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实践模式、认知模式、世界观等,持这种界定方式的主要有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制度主义者等。马奇和奥尔森认为,制度不必是正式的结构,而最好被理解为一种规范、规则、协定和惯例的集合体,其中最重要的是惯例。20从目前制度研究的趋势来看,越多越多的研究者支持广义的界定方式,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正式规则和习俗、惯例、文化传统、认知模式、道德模板、价值观等非正式规则都视为制度,纳入制度研究的范围。如Soctt,R.W.认为,制度包括规制性、规范性与文化-认知性要素。21第三种是关于制度的博弈均衡观。这种观点最早的倡导者之一是肖特,其他代表人物有Greif(1994,1999)、Weingast(1997)、Young(1998)等。制度博弈均衡观的理论基础是进化博弈论和重复博弈论。进化博弈论认为,参与人的行为习惯可以自我形成,不需要第三方实施或人为设计;当惯例演化时,参与人在进化选择的压下,倾向于发展某些适应性更强的特征(如环境认知、偏好、技能等);这样惯例和参与人的特征共同演化。22重复博弈论者如青木昌彦认为,可以将制度“概括为关于博弈重复进行的主要方式的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即制度作为共有信念的自我维系系统,其实质是对博弈均衡的概要表征(信息浓缩)。23制度的博弈均衡观认为,制度是行为规则,但这些规则内生于经济过程,作为博弈结果而产生的,而不是由政治或立法过程外生制定的。因此,本研究认为,制度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规则,既包括外生性的正式与非正式规则,也包括内生性的正式与非正式规则。

制度的种差主要关注制度与行为的关系。制度研究者一致认为,制度与行为会相互影响。在广泛意义上,制度理论对制度与行为如何相互影响做出了两种绝然不同的回答:算计路径和文化路径24或“结果性逻辑”(logic of consequentiality)和适当性逻辑(logic of appropriateness)25。算计路径或结果性逻辑的主要观点是,制度是行动者的行动舞台;在这种行动舞台里,行动者根据利益偏好进行理性算计,并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选择行动策略;并且,为了实现某种特定利益,20

21 March, J.G. and J.P. Olse …… 此处隐藏:327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487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