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学研究 >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3新中国初期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4
导读: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3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一、选择题

1.《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为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这表明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方针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一边倒”

C.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D.“求同存异”

解析:“保证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反映了新中国要求独立自主;“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体现了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

答案: A

2.1950年,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废除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之兵营。”这主要体现出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题干反映了新中国致力于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符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方针的内容。

答案: C

3.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为此中国政府( )

A.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

B.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关系

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联系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一边倒”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题干无关;C项是新时期的外交,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与解决中缅边界问题无关。为了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本题选B项。

答案: B

4.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题目是《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

1

系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此前中印在西藏问题上能顺利达成协定,主要基于( )

A.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A项是1949年提出来的;B项是1953年为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睦邻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来的,这促进了中国与印度、缅甸等国关系的发展,故符合题意;C项是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D项说法错误,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根本不同。

答案: B

5.新中国成立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解析:从材料“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可以看出这是指的1954年举行的日内瓦会议,故选C项。A项是在1950年,并非参加的国际会议;B项也与材料中的“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不符;D项是在1955年,是在日内瓦会议后,与材料中的“第一次”不符。

答案: C

6.(2016·忻州高一检测)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推动中国同亚非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这表明新中国( )

A.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

B.基本上突破了“一边倒”的外交格局

C.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已经和美国改善关系

解析:A项说法很明显不符合事实;C项指的是1955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D项中,中美关系改善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答案为B项。

答案: B

7.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

2

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这次会议”是指( )

A.中印会谈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亚非国家”“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可以判断是1955年新中国参加的万隆会议,该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了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我们并不要求个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材料二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客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

(1)指出材料一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结合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3)“求同存异”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矛盾?为什么?

解析:第(1)问,思考“异”要从与会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着手,“同”要从与会各国在历史上的共同遭遇和面临的相同困难等入手。第(2)问的“情况”时,一要说明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破坏,二要指出与会各国的分歧;关于作用,较为简单,只要依据教材回答即可。第(3)问要指出二者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灵活运用答案:(1)异: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同:大多数与会国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2)情况: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作用:使会议向团结反帝的方向发展,促进会议取得成功。

(3)否。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此原则。

3

…… 此处隐藏:130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3新中国初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4872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