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5)
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不断冲击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经过一次又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学生逐渐成为教学的主体,师生之间平等的关系亦形成主流。在外语教学领域,虽然传统的外语教学法研究主压迫建立自私语言学理论的基础上,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批评传统的教学法时,较多地集中在对其语言学理论基础的剖析上,但是,外语学科仍然受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之影响。特别是20书记70年代明确提出了“focus on the learner”(集中关注学习者)后,更对传统教学理论与方法在师生关系上的根本弊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同时认知法与交际法都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在当代外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课堂。教师的角色已从课堂的控制者转换成设计者、示范者、指导者,甚至学生的一员;师生已经从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转变成平等互学的伙伴关系。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较大的思考与实践的空间,他们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
师生之间从传统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转换到当代新型平等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外语教师工作认真负责,课堂上详尽讲解语言知识,要求学生跟着教师走,似乎认为这就是新型的师生关系,诚然,对学生的关爱是新型教师关系的基础,但是,保姆式的喂养方法是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外语人才的;另有一些教师以为学生活动多就体现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提出课堂上教师讲课时间不得多于三分之一,并将学生活动时间的多寡作为评价教学的标准。这种机械的做法,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围着教师
转的情况。
师生关系的变化首先取决于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要相信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引导而不是包办代替。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过去教授新词的方法是每课课文前列出单词表,教师逐个讲解与带读单词,学生被动地跟着教材与教师学习新词。是否可改成让学生自己查找新词及其意义,教
你了解电脑开机时都做了些什么吗
师纠正错误与不足之处,给出正确的发音与意义,再加以巩固。类似这样的做法在教授新课与练习课上都可以试验。这里的原则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他们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关于知识与能力有多种界定。一般认为,知识指“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能力则指“作为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活动的效率的一种心理特征”。
以上提到,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系统讲解知识,其结果之一是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当代教学观认为,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必须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认识能力与操作能力。具体地说,外语学科除了要求学生具有其他学科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如自主学习能力外,主要是要求学生具有实际使用外语的能力。如果说传统的外语教学强调语音、词汇和语法或句型等语言知识与结构的传授与操练,那么,当代外语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在掌握外语知识的过程中注意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当前,在口头上几乎没有人不同意应注意培养能力。然而在课堂上,实际收效却不理想。原因之一是我们常将巩固知识的机械操练当成能力的培养。在讨论交际教学法时已经提到,机械操练是必要的,但在它的基础上必须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如停留在机械操练上,只能培养出死记硬背的学生。能力培养效果欠佳的另一个原因是害怕高考成绩下降。事实上,加强能力培养与掌握知识并不矛盾。传统教学法中的知识传授部分还是必要的,但不能过量,也不应由教师垄断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在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也可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知识。而且,恰如其分的能力培养还有利于学生积累与巩固知识和优化知识结构。只要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得当,高考成绩不仅不会下降,还会逐步提高。
三、明释与探究的关系
“明释”指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探究”则指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对未知的探求和发现。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根据教师清晰与合乎逻辑的讲解理解概念,认为探究是学生离开学校以后的事。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J S Bruner)提出“发
现学习”的重要性后,当代课堂教学已越来越重视探究性学习,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发现规律与结论,从而在改组与重建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现新知识的能力。
1. 鼓励与启发学生多提问。改变过去听课文、看图画后以及讨论中只说不问的做法,
尽量让学生自己多思考、多提问;
2.
你了解电脑开机时都做了些什么吗
提倡“发现学习”。让学生自己找新词与词组,自己找出语音、语法与词汇的变化规律,自己找出中外文化差异等;
3.培养想象力。通过听音乐、看图画、录像等发展联想与想象力;
4.将学生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如授新课时,先让学生看一遍或两遍无声录像,讨论可能发生的情节,再归纳课文等。
培养创造性思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坚持不懈,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
四、学校及课堂与自然界和社会的关系
学校及课堂源于自然界与社会。但传统的学校及课堂把自己封闭起来,与自然和社会分开。西方在工业革命后即开始批评传统学校的这一弊病,经过19、20世纪多次教育革新,特别是受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e education movement)和杜威的“儿童中心”与“社会中心”的影响,提出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形式,要求学生活动与社会生活相结合。
英语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理应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然而,在大量讲解语言知识的课堂里,师生已慢慢脱离了社会上活生生的语言。当代的英语教学又不可避免地回到社会,而且不仅是学生周围的社会,还通过网络,与整个世界联成一体。事实上,外语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户外活动。如小学生可通过采集标本等活动学习英语词汇;中学生则可在因特网上吸取信息等。条件许可时,还可利用来访的外籍人士或外国代表团来校听课的机会,让学生与他们进行交流。在这样的英语学习中,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会很高,英语交际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五、认知与情感的关系
如果说广义的认知指“人们认识事实的整个心理历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具体过程”,那么,与之相对的学习中的“情感”即指学习者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品质诸因素。传统的外语教学仅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感知和记忆部分,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情感因素;而当代外语教学既全面注意认识事物的心理过程,也重视外语学习中产生的情感问题。关于这一点,将在下一章关于语言学系中的非语言因素一节详细讨论。
结语 综观外语教学法的历史,从传统外语教学法发展
到新型外语教学法,再发展到打破外语界限而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到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教学法,其理论基础从研究语言内部规律的传统语言学,发展到新兴的交叉语言学,再发展到新兴语言学和语言习得与学习的成果,理论逐渐深刻,视野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方法更为多样。每一种教学法的兴起都有其时代背景与使
你了解电脑开机时都做了些什么吗
用条件,他们都有合理的一面,又常带有一定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不存 …… 此处隐藏:202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初中教育]婚姻家庭法学教学教案
- [初中教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 [初中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2009
- [初中教育]2016-2022年中国薄膜太阳能电池行业发
- [初中教育]多级轻型井点降水的应用
- [初中教育]外语教学法流派介绍和简评
- [初中教育]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 [初中教育]内蒙古2012-2013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
- [初中教育]移动通信营销渠道管理探讨
- [初中教育]初三化学第一学期第一第二章基础知识点
- [初中教育]一天的食物教学设计
- [初中教育]光导照明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 [初中教育]长春市十一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初中教育]“十三五”规划重点-配重式装卸车项目
- [初中教育]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 [初中教育]第三章 植物病虫草鼠害诊断与防治基
- [初中教育]2019届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纪念
- [初中教育]甲级单位编制水豆腐项目可行性报告(立
- [初中教育]Ch8-1补充 09101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
- [初中教育]2017-2023年中国吊装设备行业市场分析
- 制作毕业纪念册需要哪些材料
- 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苏教版选修4课件
- 哈佛管理导师-创建商业案例
- 职场交际中的谈吐礼仪知识与职场会议接
- 中国糕点及面包行业发展现状与竞争战略
- 沂河“12·7”洪水茶山拦河坝
- 管道水流量计算公式
- 4-2发电机火灾事故处置方案
-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五
- 2009年经济师(中级)金融专业知识全真试
- 历史街区保护规划--04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职称评价标准
- 评先评优测评表
- 圆的切线证明及线段长求解在在中考中的
- 【解析版】2015年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习题精华
- 责任心与执行力
- 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培训
- IgA肾病的饮食应注意
- 杭州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方案(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