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小悦悦事件
【背景链接】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本命王悦)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引发网友广泛热议。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10月18日,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会后,省委政法委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信息,问计于民,征求救济机制、奖惩机制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意见或会成为广东省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有人提出应当将“见死不救”入罪,通过刑事制裁来改变社会上蔓延的“见死不救”风气。(《南方都市报》)对此,有些人则持谨慎态度,认为立法惩治难于实施,且有侵犯个人自由之嫌,贻害甚多。
【标准表述】
支持
修补社会信任道德拷问无力
最该反省的其实不是道德,而是社会契约理性。契约理性的成长远远滞后于社会的发展,不仅无法支撑社会信任纽带的维系,还反过来助推了道德的放量下跌。倘若社会信任纽带还处在断裂的状态,得不到有效的修补,“见死不救”的冷漠传染病注定只是信任危机语境中的一种表现姿态。对此,道德根本无能为力。
惩治集体性冷漠不妨让法律兜底
道德谴责无法建构起约束和激励的长效机制。或许有人还以为,动辄使用法律来解决现实问题违背法律本质,有推行“法律万能论”的嫌疑。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法律是最低的道德,道德是最高的法律”,尊重公众生命权无疑算是最低的道德,完全有理由上升到法律层面,用刚性的法律制度惩治集体性冷漠,还人性与生命之美,否则,法律在争议中难产,道德必然在谴责中沉沦。
反对
道德问题刑法化,贻害无穷
不能在个别恶性的个案影响之下,在舆论的鼓噪之中,就贸然地将道德问题法律化,特别是道德问题刑法化,那将造成无穷的祸害。就小悦悦案而言,18名路人固然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但出现这一问题仅仅就怪罪于他们吗?再说,就是将“见死不救”入罪,也未必能解决“见死不救”的问题。刑法对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但是,碾过小悦悦的两个司机不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逃逸吗?同样,将“见死不救”入罪,就能解决问题吗? 不如立法保护见义勇为
设立“见死不救罪”意味着要对一件本来与自己无关的事履行额外的义务,依照现代法治理念,只要不侵害国家、他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公共秩序,公民的行为就有其天然的存在合理性。而“见死不救罪”的设置显然损害了公民的这种权利,因此思想上很难被接受。 在实际操作中,“见死不救罪”也将面对诸多实际的困难。判定一个人是否有罪,需要提供必需的人证和物证,但是谁会为“见死不救罪”来作证呢?证人很可能并没有参与案件,因此作证的同时就意味着自己有罪,而如果自己也参与了案件又如何能去作证?另外,如果案件的目击者本身不具备任何救助的能力,那么他是否也要为自己能力的欠缺而背负罪责呢?
道德问题的“泛法律化”固然可以迫使人们就范,但是如果得不到普遍的道德认同,其最终结果要么是因触犯法律者太多而使民众叫苦不迭,要么就是因为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而导致法律条文被虚置。
见死不救的原因有很多,除去少数人自私、冷漠的心理之外,见义勇为者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顾虑。由于法律的滞后,英雄流血又流泪的事时有发生。法律不仅要惩恶,同时也要扬善,只有当公民行为中的善和恶同等得到法律关注时,法治社会才能最终得以实现。有鉴于此,立法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势在必行,而“见死不救罪”的设置则略显多余。与其强制公众去做一件难以接受的事,不如扫清人们的后顾之忧,使更多的人真正发自内心地去做一件善举。
建议:
立法应奖惩结合
在立法形式上,“见死不救”立法当采取“奖惩结合”的方针。鼓励“见义勇为”,避免“见死不救”除了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给予行为人一定的“奖励”之外,政府还得对类似的行为给予特别的赞许和肯定。当然,如果被救助者是条“毒蛇”,我们可借鉴新加坡的律法规定,“毒蛇”除须亲自上门向见义勇为人赔礼道歉外,还必须对“毒蛇”施以民事的、经济的、行政的和刑事的处罚。
“见死不救”违法是否构成犯罪呢?由道德义务向法律义务的转化,除了具备成熟、坚实的社会主流意识基础之外,需要国家运用立法权完成法律形式上的细致划分。从欧美国家的立法来看,“见死不救”构成犯罪有着严格的限制。在见死不救罪的条文中,虽各国表述不同,但一般只适用于人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时,而且,对于根本无法实施的救援,即便行为人有能力救援而误认为无法救援,也不构成犯罪。
他国经验
多国立法保护见义勇为 专家称立法需谨慎
13日,广东佛山的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3次碾轧,而在7分钟内竟有18名路人不闻不问,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经过,将悦悦搬离街心。无独有偶,17日,武汉一名15岁学生扶起一被电瓶车撞伤的中年妇女,却被伤者指认为肇事者。
一边是路人漠然而去,一边是好心人被诬陷,当今社会的公共道德良知再次被严厉拷问。如何避免类似道德悲剧重演?如何保证好心人行善“零风险”?为此,有律师提出,有必要把道德问题上升到法律责任。
实际上,在美欧诸国,都有类似“见死不救罪”规定。法国1994年修订的《法国刑法典》就有“怠于给予救助罪”,具体条文是:“任何人对处于危险中的他人,能够个人采取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扣50万法郎罚金。”
2012年国考申论范文点评:水价调整
【材料1】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等资源分布及经济发展状况极不匹配。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加上时空分布不均,使得我国成为一个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
【材料2】
最近,不少城市相继上调了水价。各地上调水价,主要原因是成本增加。按照通常的思路,成本增加,产品的价格当然也要跟着涨,否则经营方将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没人会做赔本的买卖。但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对于的确是自然垄断的行业,在定价时要格外地慎重,不仅要对其经营方出具的成本先多打几个问号,更要统筹兼顾社会利益,甚至有必要定出一个对企业有些“苛刻”的价位以督促其改进经营管理,避免政府被企业“绑架”,不自觉地成为其代言人。
【题目】
有人说:“如果现在还不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等价”。参考给定资料,以“水的价格”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充分,逻辑严谨,语言畅达,800~1000字。
【范文】
水的价格
当今社会,我们看到一边是干旱缺水的紧迫现状,一边却是污染浪费的岌岌之势,低廉的水价似乎已使很多人淡忘了我国的水情之危。而为了抑制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的态势,提升人们珍惜水资源的意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价格杠杆的作用,水价的上调实为必要之举。
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干旱缺水的现象在部分地区一直长期存在。即使是在这种条件下,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仍十分严重。如无锡发生的太湖“蓝藻 …… 此处隐藏:256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幼儿教育]【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药物发现外
- [幼儿教育]2018-2019年初中信息技术广东初一竞赛
- [幼儿教育]最新外研版(一起)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 [幼儿教育]农业推广与创新管理专业 -中农大毕业论
- [幼儿教育]2017-2022年中国更年期用药行业市场深
- [幼儿教育]数学1.1.2第1课时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
- [幼儿教育]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例欣赏
- [幼儿教育]2010-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投资分析及深
- [幼儿教育]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 [幼儿教育]巧用文本,让表达在言语中绽放论文
- [幼儿教育]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八大菜系英文简介
- [幼儿教育]中国男装牛仔裤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
- [幼儿教育]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银行的应用
- [幼儿教育]光纤光缆制造工艺及设备
- [幼儿教育]国家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2011高中提前招生及竞赛试题(物理卷1)
- [幼儿教育]宁夏第三产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
- [幼儿教育]中兴通讯 ME3000模块用户硬件设计手册_
- [幼儿教育]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问题
-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浅析
- 人工智能导论实验报告(学生)
- 思科ITE章考试原题及答案
- 《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教案
- 加油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 剖析社保卡管理系统
- 2017-2018年影视剧新媒体版权运营行业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学期
- 2019最新高中数学 第三章 3.2.1 几类不
- 2011-2015年中国基酸市场调查及行业前
- 人教版新课标选修八Unit 1 课件Warming
- 郭溪燎原小学辅导学生记录表
- 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写作秘笈
- 国外校园绿色建筑研究方向与建设实践
- 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 课件(北师大版八
- 民用飞机空调系统
- 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 11金本《保险学概论》复习资料
- 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施工图图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