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中的权力、权威与信任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中的权力、权威与信任木
魏崇辉,王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摘要:社会自治权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中公共权力体系基本组成要件。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的根本阻梗在于国家权力的强势渗透与控制。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过程,是对公共权力分享的过程,是权威由单一的政府权威向政府权威与社会权威并进转换的过程。以推动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为旨归的权力分享与权威转换中,信任发挥基础性作用。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对整个社会信任构建亦起到作用。关键词: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权力;权威;信任中图分类号:D63—3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68l(2013)04—0103—04
作者简介:魏崇辉(1979一),男,江苏徐州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王悦(1992一),女,吉林白山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公共治理理论研究方兴未艾。格里 斯托克归纳总结了关于治理的五种主要观点,分别为:(1)治理意味着一系列来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会公共机构和行为者。治理挑战了传统的国家和政府权威;(2)治理过程中界限和责任方面具有模糊性;(3)治理明确了各个社会公共机构在涉及集体行为时存在权力依赖;(4)公共治理意味着多元行为主体最终将形成自主网络;
(5)
讨与反思。
一、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中的权力: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权的视角
权力是一种有目的的支配他人的力量,是由暴力、财富和知识三者构成的。[3]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核心在于多中心,也就是多个权力中心。诚然,这里的“权力”特指“公共权力”。公共治理视域下,公共权力体系包含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与政府权力、国家与政府不能完全等同,为了防止偏离主题,这里不做进一步区分)与社会自治权。
其一,国家权力:公共权力的一般内涵。本质上,公共治理是人类的政治活动。公共权力是公共治理最为核心的要素。一直以来,人们对公共权力的认识多集中在国家权力上。这主要是因为国家是以公共权力的存在为前提的。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以一种与全体固定成员相脱离的特殊的公共权力为前提的。”[4]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社会主义则充当了国家权力消亡的过渡。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力要充分
治理并不仅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运用权威。[1]可见,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过程,
是对公共权力分享的过程,是权威由单一的政府
权威向政府权威与社会权威并进转换的过程。公共治理过程中,多元行为主体有相互的权力依赖
关系,即信任关系。这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使用
的基础。要实现权力分享与权威转换,必须发挥信任的基础性作用。对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权力、权威与信任的研究在专制主义传统影响深远的当代中国意义深远。同时,逻辑上,政治学
研究应该遵循“语境——议程——方法”的步骤,也就是说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议程,研究议程取
决于一个国家的政治语境。[2]基于当代中国实际的政治学视角研究,关系到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切实推进,同时也是对公共治理研究的检
收稿日期:2013—04—25
运用。“为了达到未来社会革命的这一目的以及其
他更重要得多的目的,工人阶级首先应当掌握有组织的国家政权并依靠这个政权镇压资本家阶级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下治理理论研究”(批准号:09ZZB002)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新
制度经济学意识形态理论批判与应对研究——基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视角”(批准号:l1YJC710056)的阶段性成果;江苏省“青蓝工
程”支持。
103
万方数据
的反抗和按新的方式组织社会。”但由于“这个组织的主要目的从来就是依靠武装力量保证享有特权的少数人对劳动者多数的经济压迫。随着这个享有特权的少数的消失,用来进行压迫的武装力量、国家政权的必要性也就消失。”[5]如何把握利用与消灭之间的张力,是需要长期的实践与摸索的。这在权力本位(官本位)影响深远的当代中国往往转变为对国家权力的追捧。
权力本位(官本位)在中国具有几千年的传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公共治理理
论有效适用形成根本性阻梗——实质上,它也是
整个当代中国良性发展的根本性阻梗之一。只是由于路径依赖以及对利益调整的拒斥,当前试图消解政治权力,特别是从体制内消解政治权力显得越来越困难。这在屡次考验人们对改革的耐心与容忍限度的同时,更加强化了既得利益群体对权力的控制与依赖。而吊诡的是,由于传统因素的遗毒与利益的诱使,体制之外的人们在对权力唾弃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权力的渴望与向往。这也加剧了改革的难度与压力,使得公共治理理论无法得以有效适用,甚至使得社会进入恶性循环的
怪圈——很多不正常的事情、情况变得“正常”
起来。这直接伤害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贻害无穷。因此,当代中国,推进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必须真正消除权力本位思想与做法,必须建立健全现代国家制度以规约国家权力。
其二,社会自治权:公共权力的基本内涵。公共权力是公共治理的核心概念之一。公共权力最根本的特征是其公共性。公共权力来自于社会。从统治的角度出发,当前语境下,公共权力的一般内涵是国家权力。但是,公共权力的意涵绝不仅限于此。例如,在原始社会,基于原始公有制形成了普遍的公共利益。而以这种共同体的公共利益为基础形成了原始社会的公共权力,是与大众相结合的权力。国家产生之后,国家权力控制了社会自治权。但是,即便是在控制再为严格的情况下,社会自治权也并没有完全消失。而且,随着公共治理理论的适用,社会自治权施行的空间与范围也越来越大。因此,“……从治理的角度看,公共权力体系应包括国家权力和社会自治权两部分。”[6]而且,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仅仅依靠国家权力自身谋求对社会控制的放松以推进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是不现实的。即便在有些情势下取得的些许进步,可能也会沦为作秀的工具。必须依靠社会自治权逐步的有效发挥,才能从根本上牵制、规约国家权力,才能推进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
社会自治权是公共权力的基本内涵。理论上,
.】04
万方数据
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国家体现得更加明显。社会主义国家是“半国家”形态,是处于从国家向国家消亡的过渡。因此,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家权力本身更应该逐渐实现向社会的重新回归。相应的.社会自治权应该更加得以有效发挥。比如,当代中国公共治理中出现的社区治理即是社会自治权发挥作用的典型表现。特别是在业委会蜕变为借
由公共权力谋求私利时,业主们认识到,只有实现了由具体的利益诉求向社会自治权诉求的转变,
真正掌握了公共权力,才能在公共治理中有发言权,才能真正推进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
二、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中的权威:中性政府与公共理性的视角
普遍认为,权威是权力的合法化运用,是自觉自愿的服从。治理与统治最本质的区别是主体的性质。统治的权威来自于政府,而治理的权威并非必定 …… 此处隐藏:708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教育文库]夜场KTV服务员的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1]
- [教育文库]企划、网络、市场绩效考核方案
- [教育文库]学党史、知党情、强党性--“党的基本理
- [教育文库]2016年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江苏专版
- [教育文库]干部廉洁自律自查自纠的报告
- [教育文库]2010年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拟录取硕士研究
- [教育文库]资金时间价值练习题及答案
- [教育文库]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 [教育文库]英语角内容:英语趣味小知识
- [教育文库]档案收集与管理工作通知
- [教育文库]劳动规章制度范本范本
- [教育文库]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作业1运动的
- [教育文库]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95推动架设计说
- [教育文库]通用技术教学比赛说课稿2
- [教育文库]2018年四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7 Unit 2
- [教育文库]第2章 宽带IP网络的体系结构
- [教育文库]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3《根据化学方
- [教育文库]小学英语六年级情态动词用法归纳
- [教育文库]甲级单位编制窑井盖项目可行性报告(立
- [教育文库]2016-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行业全景调研
- 高考英语听力十大场景词汇总结
- 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座谈会会议精
-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英语提优竞赛试题 下
- 江西省2014年生物中考试题
- 长沙镇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金刚石、石墨和C60》片段教学设计
- 福州教育学院(王旭东)
- 基于EDA音乐播放器的设计
-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策略探讨
- 贵州文化产业发展成支柱产业的问卷调查
- 膀胱类癌的诊治体会(附3例报告)
- 发动机积碳产生的原因
- Configuring Code Composer Studio for
- 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培养点滴谈
- 46 电沉积法制备锂离子电池用硅-锂薄膜
- 美舍雅阁公司管理中各部门职责
- 去壳剥皮的小妙招
- 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仿真研究
- 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