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高中教育 >

电梯调控问题的数学模型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作者:孟凡宝 胡梦露 陈立博 群控电梯调度方案优化的建模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作为垂直运输工具的电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满足楼内交通的需要,一座大楼往往安装多台电梯;尽管如此,上下班高峰时期的电梯仍然异常拥挤,且乘梯人

作者:孟凡宝 胡梦露 陈立博

群控电梯调度方案优化的建模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中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作为垂直运输工具的电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满足楼内交通的需要,一座大楼往往安装多台电梯;尽管如此,上下班高峰时期的电梯仍然异常拥挤,且乘梯人员的侯梯时间往往较长;而大楼的物业管理方考虑到自己的成本问题,并不会增加电梯数量。因此,设计一个合理的最优电梯调配方案,对于改善乘梯人员的乘梯环境,降低物业方的管理成本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针对某商业中心写字楼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的电梯调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以获得合理的优化方案。

主要分为三个问题解决:

第一个问题:确定合理的模型评价指标;

第二个问题:在不考虑写字楼地下部分等前提下,建立早晚高峰期的电梯调度的优化模型,并利用所提出的评价指标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找出最优方案;

第三个问题:将第二个问题中建立的简化模型进一步实际化,以得到尽量符合实际的电梯调度方案。

对于第一个问题,本文分别从乘梯人群和写字楼物业管理两方面的利益出发,选择每台电梯的平均载客量和电梯的总运行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二者权重,建立了综合的评价函数;很多研究高峰时期电梯调度问题的论文使用乘梯人员的等待时间和乘梯时间作为衡量电梯效率的标准,这样虽然通俗易懂,但他们在计算等待时间时为了简化计算,往往假设乘梯人群同时到达,这与实际不符,且误差较大;本文在假设高峰期内乘梯人群以一定的到达率到达乘梯起点前提下,采用电梯的平均载客量作为衡量标准。

对于第二个问题,本文采用分区调度的方法,将可能的方案按楼层分区的多少(分区数:1~6)分为六类,综合运用各种规划方法计算出每个分区方案中最优的调度方案,再利用综合评价函数对这六个最优的调度方案进行评价,从而得出最终的最优调度方案;在计算各类分区方案中最优的调度方案时,本文糅合了理想点法、线性加权法和最大最小法,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权重将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规划;在逐步分区讨论的过程中,本文采用动态规划的方法,在计算出第k类的最优方案的基础上再计算第k+1类的最优方案;结果发现,在该简化模型的前提下,最优的调度方案是分为六区(具体分区见正文)

对于第三个问题,本文去掉了简化模型中“不考虑地下两层”这一假设,并考虑到“应优先满足高层的乘梯人员的乘梯需求”这一实际情况,将简化模型解决的单起点多终点(或多起点单终点)问题扩展为多起点多终点问题,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加入了“优先满足高层的乘梯人员的乘梯需求”这一标准;为解出这一复杂模型的最优解,本文在简化模型的最优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各电梯在地下一、二层和地上一层的停靠情况,从而得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优解;结果发现,最优方案为仍分为六个区,每个电梯在一楼和地下一、二层均停。

最后,本文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关键词:群控电梯;分区调度;多目标规划;层次分析法;优化模型;遍历搜

索;最大最小原则;动态规划;0-1规划

一、 问题重述

现代高层商务楼一般都配备多部电梯以满足楼内人员的需要。但在上下班高峰期,仍会造成电梯使用紧张。因此,确定一个合理的电梯调度方案,安排好各个电梯的运行方式,是大楼物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1基本条件:某写字楼有22层上层建筑,2个地下停车场,6部电梯,每个电梯的容量均为20人。经调查,该楼各层人数分布如表1。

表1:该写字楼各层办公人数

2 问题: 问题(1):给出若干合理的模型评价指标来评价电梯调度方案是否合理

问题(2):暂不考虑该写字楼的地下部分,假设每层楼之间电梯的平均运行时间是3秒,最底层(地上一层)平均停留时间是20秒,其他各层若停留,则平均停留时间为10秒,电梯在各层的相应的停留时间内乘梯人员能够完成出入电梯。对此建立数学模型(列明你的假设),给出一个尽量最优的电梯调度方案,并利用所提评价指标进行比较。

问题(3):将在第2问中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实际化,以期能够尽量适用于实际情况,用于解决现实的电梯调度问题。

二、 问题分析及思路流程图

(一)问题分析

1.问题(1)的分析

问题(1)属于模型的评价问题,其意义在于:通过建立一个评价体系,对建模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方案进行优劣的比较,进而找出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需求的最优方案。其步骤一般为:首先找出模型的若干评价指标,并将其量化;其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我们要建立一个综合的评价函数,并通过比较各方案对应评价函数值的大小确定其优劣。

寻找评价指标,一般应从各方利益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所讨论的电梯调度问题主要涉及到乘梯人群与写字楼物业管理两方的利益,因此评价指标应从乘客和电梯两方面考虑。

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一般有统计平均法,便宜系数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等,考虑到可行性,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建立综合评价函数,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将各评价指标先进行标准化,再按权重相加,最后得出综合评价函数。 2.问题(2)的分析

问题(2)属于简化条件下的调度问题,在查阅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发现分区调度是解决该类问题的基本方法。针对该题,可以首先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即将地上21层(不含一楼)分别分为1,2,3,4,5,6个区六种方案;然后针对各种方案分别计算出其目标函数(各个分区电梯平均载客量中的最大值与电梯总运行时间),并计算在其约束条件下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从而解出最优调度方案(各区的起始楼层及所用电梯数);最后计算出各分区的最优调度方案的综合评价函数值,并进行比较,找出最终的最优调度方案。

这其实是由6个规划问题组成的最优化问题。

第一,每个小的规划问题,实际上是包含一个最大最小型目标函数的双目标函数规划问题;而多目标规划问题,需要化为单目标规划来解决,主要有理想点法,最大最小法,线性加权法等三种方法,考虑到问题的复杂性,需要综合利用这三种方法。首先,借助理想点法的思想,分别独立地算出两个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其次,在计算第一个目标函数(各个分区电梯平均载客量中的最大值)的最优解时,需要采用最大最小法;最后,借助理想点法和线性加权法的思想,选择将综合评价函数作为第三个目标函数计算其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值,解出此最优值对应的各区的起始楼层及所用电梯数即为该分区方案的最优调度方案。

第二,对于不同的分区方案,为简化计算方法,提高运算效率,可以采取动态规划的方法,即先计算出只分为1个区时的最优方案,在此基础上计算2个分区的最优方案,依次类推,得出6种分区方案各自的最优调度方案。

第三,比较6种分区方案各自的最优调度方案对应的综合评价函数值,得出最终的最优调度方案 3.问题(3)的分析

问题(3)要求将问题(2)中建立的数学模型进一步实际化,以期能够尽量适用于实际情况,用于解决现实的调度问题;这属于模型的修改完善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将简化模型中比较理想的,与现实相差较大的假设条件放宽或去掉以尽量接近实际情况,并据此对已建立的模型进行修改完善。

问题(2)建立的简化模型中与实际最不相符的假设是不考虑地下两层,实际情况是(对于上班高峰) …… 此处隐藏:852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电梯调控问题的数学模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7337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