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幼儿教育 >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1
导读: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第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战略定位

第三节发展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功能区划分

第二节总体布局

第四章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

第一节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

第二节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

第三节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

第四节建设两岸合作的平潭综合实验区

第五章加快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

第一节加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对外通道建设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能源基地

第三节加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第四节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六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二节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第三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开发基地

第五节加强海峡西岸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第七章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加快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

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三节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

第四节建立城乡协调发展长效机制

第八章加强区域合作

第一节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第二节推进与港澳侨更紧密合作

第三节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合作

第九章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节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建设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第三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第四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第五节构建和谐社会

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节加强资源节约利用

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三节强化环境综合整治

第四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十一章提升改革开放水平

第一节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

第二节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第三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先行作用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着力先行先试

第二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第三节加强组织协调

前言

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福建省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在对台交流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着眼全局,在两岸关系出现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谋划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布局,指导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根据《意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规划期从2011年至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区位优越,对台合作优势独特,山海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第一节发展优势

优越的区位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的结合部,邻近港澳,发挥着承南启北、贯通东西的桥梁纽带作用,是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沿平台和纽带。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良好的资源环境和人文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比较高;岸线资源丰富,港口优势突出;旅游资源独特,拥有福建武夷山、福建土楼、福建泰宁、江西三清山、江西龙虎山、江西龟峰和浙江江郎山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及风景名胜区。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著名侨乡,旅居世界各地华人华侨2100多万人,港澳同胞400多万人,人文优势明显。

独特的对台合作优势。海峡西岸经济区处在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与台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海峡西岸经济区是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区域,平潭岛距离台湾新竹仅68海里。80%以上台湾民众祖籍地在福建。台湾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大部分传自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等在台湾地区有广泛影响。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商贸往来历来十分密切。闽台政治法律关系渊源深厚。

率先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海峡西岸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对外开放的沿海地区之一,依托毗邻台港澳优势,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充分发挥经济特区改革“试验田”作用,率先推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程度高、民营经济发达。

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近3500美元;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先进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人口和产业不断集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强,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第二节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间产业转移不断加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断推进,这些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强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实现较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实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强大动力。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政策的实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有力支撑。

两岸交流合作全面推进。近年来,两岸实现直接“三通”,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关系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妈祖文化和祖地文化为纽带的交流交往更加活跃,台商投资区等载体平台已成为台湾产业转移的集聚区,海峡论坛等重大涉台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影响日益扩大。随着两岸关系不断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地理上连为一体,在自然、文化上具有相似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市场体系内在联系紧密。闽粤赣、闽浙赣等跨省区域协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出海通道建设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

加快推进,将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同时,海峡西岸经济区加快发展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 此处隐藏:723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52996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