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与实践辩证法_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考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与实践辩证法_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考
第55卷 第2期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2年3月 WuhanUniversityJournal(HumanitySciences) Vol155,No12 ~138Mar.2002,133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与实践辩证法
Ξ——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考
王 贵 友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作者简介]王贵友(19462),男,湖北老河口人,,博士
生导师,主要从事科技哲学研究。
[摘 要]:质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对立根源于。人
、其自由与必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相互
[关;人与自然;对象性;实践的辩证否定性
[中图分类号]B0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374(2002)022013320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或“新世界观”的建构中,实践唯物主义与实践辩证法是其理论的逻辑起点,处于理论的基础与核心的地位,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异化及其扬弃、人与自然统一的辩证否定性。对此,我国学术界已作过一些初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共识。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这一理论内容是如何展开的,其内在逻辑是什么?对这一问题,我国学术界还缺乏必要的深入细致的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卢卡奇、A 施密特)的研究虽然涉及到了这一问题,但主要限于关于人与自然的相互渗透、互为中介,以及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否定性的笼统的讨论,还未能对此作出系统阐述。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出初步的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希望引起学术界的进一步的讨论。
一
对象性及对象性关系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所讨论的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从这些著作可以看到,这一范畴主要被用来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它实际上是展开实践唯物主义与实践辩证法理论的逻辑基点。
对象性关系主要有两重涵义。第一是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不仅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而且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 受限制的存在物”;在这种意义上,他认为:“说人是有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 象性的存在物,这就等于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本质的即自己的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 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说一个东西是对象性的、自然的、感性的,又
Ξ收稿日期:2001207225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与实践辩证法_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考
134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55卷
[1]说,在这个东西自身之外有对象、自然界、感觉,或者说,它自身对于第三者说来是对象、自然界、感觉”
(第105-106页)。一方面,人把他自身之外的自然存在物作为自己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自然本质展现的对象;另一方面,人又成为他之外的自然存在物的现实对象或其自然本质展开的对象。这种对象性关系显然就是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因此,他举例说,人的饥饿需要得到满足,需要在他之外的自然物和自然界;太阳是植物保证其生命的对象,植物又是太阳唤醒生命力量的表现的对象。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又是一般形式的对象性关系,不仅人与自然界之间具有这种关系,而且任何自然存在物都具有这种关系。
马克思所谈到的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性质的对象性关系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基本关系,这一思想在目前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峻的情势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对象性关系不仅包含人作为一种特殊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与其他自然存在物相互区别,而且也包含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同一性和相互联系。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一样都有其同一的自然的本质,人只有在自然之中才能生存。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又延长了自然史的系列。一方面,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活动已渗透到了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及地球生物化学物质能量的自然循环之中;另一方面,自然界又是人的一部分,“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 [1](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第56页)。这种作为的自然界,用今天 ,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的自然资源,。
第二是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哲学手稿》中还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然
[1](第107页)。存在物,而且是人,物”“人是类存在物,不仅因为人在实 —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因为——这只是同一
、生命的类来对待,因为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 [1](第56页)。作为类的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特殊意义上的社会性质的对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
象性关系。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才说:“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 [2](第81页)。这种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特有的关系。
社会性质的对象性关系何以能够建立起来呢?首先,这是基于人具有自我意识,能把自身和自身之外的他物作为意识的对象。动物可能具有一种原始的萌芽状态的意识,但却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我同它的生命活动及他物区分开来,还没有形成主体与客体的分化。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标志之一是人有自我意识,能够意识到“我”是自己生命活动的出发点,能够把自我同他的生命活动及他物区别开来,已形成了主体与客体的分化。所以马克思说:“动物是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的和自 [1](第57页)。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表明,儿童在心理发育的早期,还处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己意识的对象”
完全未分化状态;当儿童心理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便发生了一种“哥白尼式的革命”;这时“活动不再以主体的身体为中心了。主体的身体开始被看作是处于一个空间中的诸多客体中的一个;由于主体开始意识
[3](第24页)。到自身是活动的来源,从而也是认识的来源,于是主体的活动也得到协调而彼此关联起来”
儿童心理发育过程重现了人类意识的起源过程。人只有能够意识到自身或自我是一切活动的来源,人类的自我意识才真正形成与确立起来。这种自我意识作为主体意识,不仅把人同他周围的自然界区别开来,而且还使人同他周围的自然界建立起了一种同一性和联系。人通过自我意识可“在理论上”把“自己本身的类”和“其他物的类”作为自己的对象,形成关于现实对象的一般意识或“自我”意识到了的对象。因此,“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
[1](第56页)。这种意义上的自然界是被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自我意
识”对象化的、以供人类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是人通过认识、评价和审美活动所达到的那部分自然
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与实践辩证法_关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思考
第2期 王贵友: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与实践辩证法 135 界,它作为主体意识到了的对象,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和确证。
其次,这是基于人具有劳动的特质,能把自身和自身之外的他物作为劳动的要素和作用对象。这种劳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主要指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主要指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物质生产活动。诚然,动物如蜜蜂、蜘蛛、 …… 此处隐藏:1003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幼儿教育]【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药物发现外
- [幼儿教育]2018-2019年初中信息技术广东初一竞赛
- [幼儿教育]最新外研版(一起)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 [幼儿教育]农业推广与创新管理专业 -中农大毕业论
- [幼儿教育]2017-2022年中国更年期用药行业市场深
- [幼儿教育]数学1.1.2第1课时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
- [幼儿教育]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例欣赏
- [幼儿教育]2010-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投资分析及深
- [幼儿教育]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 [幼儿教育]巧用文本,让表达在言语中绽放论文
- [幼儿教育]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八大菜系英文简介
- [幼儿教育]中国男装牛仔裤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
- [幼儿教育]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银行的应用
- [幼儿教育]光纤光缆制造工艺及设备
- [幼儿教育]国家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2011高中提前招生及竞赛试题(物理卷1)
- [幼儿教育]宁夏第三产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
- [幼儿教育]中兴通讯 ME3000模块用户硬件设计手册_
- [幼儿教育]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问题
-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浅析
- 人工智能导论实验报告(学生)
- 思科ITE章考试原题及答案
- 《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教案
- 加油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 剖析社保卡管理系统
- 2017-2018年影视剧新媒体版权运营行业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学期
- 2019最新高中数学 第三章 3.2.1 几类不
- 2011-2015年中国基酸市场调查及行业前
- 人教版新课标选修八Unit 1 课件Warming
- 郭溪燎原小学辅导学生记录表
- 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写作秘笈
- 国外校园绿色建筑研究方向与建设实践
- 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 课件(北师大版八
- 民用飞机空调系统
- 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 11金本《保险学概论》复习资料
- 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施工图图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