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
专题讲座
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
石志芬(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综述: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理论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
如牛顿的三个定律、动能定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等物理规律在整个物理学中占主干地位。
只有掌握了物理规律,才能遵循这些规律去分析、处理千变万化的物理问题。物理规律教学的成败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进程,所以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1.加深对新课程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认识;
2.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对于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要求;
3.掌握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技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使教学设计成为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并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开展。
本课程从四个方面讲述:
第一部分初中物理规律的基本特征;
第二部分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三部分初中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阶段与具体环节;
第四部分实现以“学”为主的物理规律教学设计的教学策略。
第一部分 初中物理规律的基本特征
一、物理规律定义
《中学物理教学论(阎金铎田世昆主编)》中对物理规律的界定: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露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简单的说,物理规律就是物理过程中各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反映了在一定条件(①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②物体的平动;③在惯性系中运动)和一定的单位制下,物体的加速度、质量跟所受外力的关系,由F=ma所表示。
物理规律包括了定律、定理、原理和法则、公式等。
物理定律:多数是建立在大量观察和实验基础上,而后进一步经过实践检验而确立,如焦耳定律、欧姆定律等。
物理定理:根据一些定律或理论,运用数学方法推导出来。它们的正确性取决于所依据的定律、理论的正确性,及所依据的数学推导过程的正确性。最后也要经过实践检验。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等。
说明:有些情况下,物理定律与物理定理的界限并不明显,某些以实验为基础,概括实验数据得到的定律,也可以根据某些物理理论用数学工具推导出来。有些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并不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是通过数学推导出来的,由于它的普遍性及重要性,也叫做定律。
物理原理:如功的原理、光的可逆原理,大家公认具有普遍性,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但无法用别的规律去证明,它们常以原理、方程、方程组来命名。
法则、定则:还有一些内容并不属于物理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规律,但仍可作为物理规律来看待,如二力平衡条件、物体浮沉条件、光的直线传播、平面镜成像特点、晶体熔解与凝固的特点及安培定则等。
二、物理规律的特点
(一)、物理规律是观察、实验、思维、想象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产物
例: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大量实验为基础(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经过推理想象(不受外力的作用(条件))得到的规律,是实验、推理、想象相结合的产物。
(二)、物理规律反映有关物理概念之间的必然联系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物理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它与实验测量结果相对应。
规律是表示有联系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逻辑语言(数学)将此关系表示出来。
例: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质量、加速度的关系。
(三)、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
建立规律时通常都要采用理想化处理方法:把研究对象理想化、把物体所处条件理想化、把物理过程理想化,忽略次要因素;同时测量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这都使得规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物理规律具有近似性和局限性的特点。
例:牛顿第一定律成立的条件是质点、平动、惯性参照系。
三、初中物理规律的分类
根据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将物理规律分为:实验规律、理想规律、理论规律。
实验规律:如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等,是从对事物、现象的多次观察、实验出发,在取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得到的。
理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
理论规律:以己知的事实或物理理论为根据,进行演绎、推理,得到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新的论断。例如动能定理,动量定理。
四、物理规律教学过程
物理规律有的是实验归纳得出,教学时侧重于知识的探究过程;有的是理论推导得出,教学时注重的是数学和逻辑推导;还有的是通过建立假设、尝试性的验证,教学时注重的是学生信息的接受和储存。但一般都包括以下几部分:
(一)创设便于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物理环境
目的:引起学生注意、为新课的学习铺垫、前后呼应;
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探索规律。
(二)带领学生在物理环境中按照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物理规律
主要是运用实验归纳法和理论分析法,或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
初中规律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实验归纳法
1)实验分析归纳法
由对日常经验或物理现象的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多用于定性结论。例: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实验数据数学处理法
由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归纳和必要的数据处理得到结论。用于定量实验定律。例:光的反射定律。
3)依次研究两量法:实验研究几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依次研究两个物理量的关系,然后加以综合得出几个物理量的关系。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的研究等。
2.理论推导法
1)先定性、后定量分析法
先从实验现象或对实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推导得出定量结论。
例: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并联电路电阻的研究。
2)理想实验法(观察实验、推理)
在观察实验或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推理、提出假说,然后再运用实验或理论加以检验,修正假说,得出科学的结论。例:牛顿第一定律。
3.启发讲授法
教师通过各种生动形象的事例、图片、演示实验,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重点在于解释概念、论证原理、阐明规律,系统地讲解物理知识,揭示事物的矛盾,讲解问题的关键、要害,为学生创设信息加工的外部条件,以增进学生了解和记忆。例:分子动理论。
(三)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
对不同表述形式的物理规律,都要使学生理解它的物理意义。
文字语言表述的物理规律:
对规律建立的事实基础进行分析、研究;
(2)对文字表述的本质有一定认识;
(3)弄清文字表述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案例:
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a.关键词语:“总保持”:“和原来一样”。
“或”的含义:不是“和”的意思,而是非此即彼。
b.成立的条件:条件是不受一切外力(不是合外力为零)。
数学公式表述的物理规律:
(1)了解它是怎样建立起来(运用哪种方法得出的)
(2)公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案例:欧姆定律U=R/I
相关推荐:
- [幼儿教育]【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药物发现外
- [幼儿教育]2018-2019年初中信息技术广东初一竞赛
- [幼儿教育]最新外研版(一起)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
- [幼儿教育]农业推广与创新管理专业 -中农大毕业论
- [幼儿教育]2017-2022年中国更年期用药行业市场深
- [幼儿教育]数学1.1.2第1课时棱柱、棱锥和棱台的结
- [幼儿教育]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例欣赏
- [幼儿教育]2010-2015年中国保险行业投资分析及深
- [幼儿教育]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第一课时
- [幼儿教育]巧用文本,让表达在言语中绽放论文
- [幼儿教育]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八大菜系英文简介
- [幼儿教育]中国男装牛仔裤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
- [幼儿教育]远程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在银行的应用
- [幼儿教育]光纤光缆制造工艺及设备
- [幼儿教育]国家安全法试题及答案
- [幼儿教育]2011高中提前招生及竞赛试题(物理卷1)
- [幼儿教育]宁夏第三产业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
- [幼儿教育]中兴通讯 ME3000模块用户硬件设计手册_
- [幼儿教育]紫外线灯管的辐照强度问题
- 苏联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浅析
- 人工智能导论实验报告(学生)
- 思科ITE章考试原题及答案
- 《学习雷锋好榜样》主题班会教案
- 加油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
- 剖析社保卡管理系统
- 2017-2018年影视剧新媒体版权运营行业
-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学期
- 2019最新高中数学 第三章 3.2.1 几类不
- 2011-2015年中国基酸市场调查及行业前
- 人教版新课标选修八Unit 1 课件Warming
- 郭溪燎原小学辅导学生记录表
- 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写作秘笈
- 国外校园绿色建筑研究方向与建设实践
- 15.1 动物运动的方式 课件(北师大版八
- 民用飞机空调系统
- 长安侠文化传统与唐诗的任侠主题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名词解释
- 11金本《保险学概论》复习资料
- 民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施工图图纸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