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产业发展的思考
对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产业发展的思考
Thin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erial work platform industry
■ 杭州赛奇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 陈建平
目前,上述主流类型产品在技术研发方面的共同趋势是:在增加作业高度、优化底盘结构、采用先进行走方式、应用现代控制技术等方面下功夫,提升产品档次。涉及到的新技术主要有:高强度材料应用及其加工技术;恶劣环境下使用的可靠性技术;绿色、低碳等环保技术;基于信息化、智能化安全监控的电子控制技术。1.2 行 业
高空作业平台属于终端消费品,在我国普及程度不高,使用频率低;各生产地区产业链不完整,科技含量落差大;与国际上主要制造厂商相比,企业的规模偏小;对于产品标准的执行能力不强,相关的操作培训、安全使用等方面的配套标准还有所欠缺。
1)行业发展历程 大致经过了三个时期:上个世纪70~90年代,基本上以国有中小型企业或者大型企业的一个部门为主进行制造,如上海飞机制造
厂、北京施工机械厂、杭州园林机械厂、上海中立
1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产业现状
高空作业平台产品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小,尚没有明确划分产业分类,尽管还缺乏国际性的品牌,但已经形成了种类齐全的高空作业平台产业格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无脚手架安装作业技术装备与产业化开发》重点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影响力。1.1 产 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空作业平台产品类型主要有剪叉式、桅柱式、臂架式。其中臂架式又分为折臂式、伸缩式和折臂伸缩混合式等。产品的品种规格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大型产品最大高度50m,仅为国外一半;小型产品微型化、轻量化程度不够,难以满足多方面功能的要求。产品的结构也显得单一,如底盘的行走结构,国外有整个底盘行走履带式、四行走轮履带式等;伸缩式平台的升降机构,国外产品不但有钢结构,还有铝合金等。
制系统将成为主流,同时基于GPRS的远程监控和维修技术将投入使用,能有效对设备使用状况和故障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将大大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⑤提高产品人性化设计,操作使用和维护维修更加简单方便,并在工作斗中多设计和配置一些方便高空作业的功能及设备,例如风、水、液压、电接口,以及更高级的多功能工作台、焊机、切割机等多种装备,扩大高空作业的适用领域,提高高空作业车的利用率;⑥节能环保技术将更多应用,全电驱动底盘高空作业车将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在城市市政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3)产品制造工艺 标准化制造、部件化喷漆
装配必将成为各生产厂家的标准生产模式,提高产品装配水平和表面处理质量能有效提高产品的可靠性;电气系统采用汽车或移动设备的产品配置和接线方法,提高电气系统的可靠性。
4)产品方向 重点发展35m以下作业高度的车型,着重于轻量化和小型化,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人性化,以适应我国城市空间和场地狭窄、道路地面承重能力差异大等特点。我国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目前在民用高空作业领域50m以上的作业要求还很少,应不急于向超大作业高度如50m以上的产品发展。
(编辑 王春雨)
建筑机械化 2010(09)
35
升降机厂等,少量国外品牌进入中国销售;2000年前后,原有的国有制造企业几乎全部完成转制,合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成为制造的主力,国外大部分主要品牌陆续进入国内市场;2008年以来,合资企业、民营中小企业仍然是制造的主力,但国内大型制造业企业开始涉足这一行业,国外品牌陆续将制造基地移至中国。
2)产量 据推测,目前大多数国内生产企业的产量在1000台以内,而且产量多少不一,少的一年仅生产几台或十几台。其实,由于技术含量落差大,纯从数量上进行比较不足以说明产能水平。如果要进行比较的话,也许只能用产品销售收入、实际从事本行业人数等进行统计,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机构能够采集到比较确切的数字。
从相关的报道来看,国外品牌制造基地移至中国后,产量规模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近年内,真正大幅度增加产能还取决于国内市场的实际需求、国际市场金融危机后的复苏和人民币的升值情况以及国内劳动力价格能否保持优势等因素。
3)研发 我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发展已有近40年的历史,专门从事研发的各类技术人员大约300人左右,1998年制订的建筑工业行业标准,对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类似行业的技术进步如起重机械、物料搬运机械等产品的发展,为本行业技术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国外品牌的产品及其技术对我国高空作业平台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目前,虽然我国主要生产企业具备了科技创新能力,但是大部分小企业的设计创新能力比较薄弱。直接拷贝或仿制的案例不少;国外品牌的新产品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显示了国外品牌的研发实力,然而,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现有研发水平的情况提示我们,既掌握设计理论,又能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的企业在市场上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4)企业管理水平 产业规模不同,企业管理的水平也有很大的不同。内资企业整体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包括:战略目标不明确,导致资源不能合理配置,顾此失彼,形成不了核心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市场把握不正确,盲
36 2010(09) CONSTRUCTION MECHANIZATION
目扩大产能,一旦产品积压,竞相压价,导致市场价格混乱;基础管理不到位,人才流失的同时将技术资料成套带走,扩散到市场后不断出现新的参与者,这些新的竞争者投机心理强,对市场正常秩序伤害极大。
外资或合资企业的管理基本上与国际水平接轨,战略思路明确,在营销、生产、技术、质量、财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价格、交货期、个性化服务等方面优势不足。
2 行业内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1)宏观环境 主要有以下问题: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高空作业安全政策面的支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行业协会的作用。
2)标准与质量 主要有以下问题:标准实施难于监管和处理;产品质量认定机构不明确:质量保证体系运行良莠不齐;国家标准正式生效后如何有效实施;配套标准的制订。
3)市场的运作 主要问题是:虚假宣传;招投标混乱;超低价竞争。
4)新参与者 如果市场发展良好,未来5~10年内行业将面临重新洗牌,主要原因在于:国外品牌加大进入中国市场力度,成为新参与者;国内大型制造业相近产业进入本行业,成为有力参与者;找米下锅的小企业进入本行业,成为活跃的参与者。如果市场维持现状,新参与者加入速度变慢,已在其中的参与者还需要作耐心艰苦的努力。
5)业内竞争 主要问题:知识产权得不到尊重,新产品研发成本较高,但受益者不完全是本企业,受益时间也远远打折扣;不合规范的产品也在销售;竞争时,一些厂商的恶意超低价;正常的价格竞争之外还要负担非正常成本开支。
6)销售渠道 主要问题:分销商不专一;分销商的责任界定缺乏法律或法规依据;还没有像国外一些国家或地区那样形成租赁市场。出口销售主要问题:国外标准更新快;“中国制造”的品牌形象;国际贸易中的信誉。
3 行业发展的建议
1)争取宽松的外部环境
加强行业管理;建
立良好的行业形象;接受上级管理、与国家的有关部门保持广泛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宣传本行业的亮点;承担国家 …… 此处隐藏:267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外语考试]管理学 第13章 沟通
- [外语考试]07、中高端客户销售流程--分类、筛选讲
- [外语考试]2015-2020年中国高筋饺子粉市场发展现
- [外语考试]“十三五”重点项目-汽车燃油表生产建
- [外语考试]雅培奶粉培乐系列适用年龄及特点
- [外语考试]九三学社入社申请人调查问卷
- [外语考试]等级薪酬体系职等职级表
- [外语考试]货物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一)
- [外语考试]青海省实施消防法办法
- [外语考试]公交车语音自动报站系统的设计第3稿11
- [外语考试]logistic回归模型在ROC分析中的应用
- [外语考试]2017-2021年中国隔膜泵行业发展研究与
- [外语考试]神经内科下半年专科考试及答案
- [外语考试]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 [外语考试]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合欢树习
- [外语考试]分布式发电及微网运行控制技术应用
- [外语考试]三人行历史学笔记: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
- [外语考试]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
- [外语考试]挖掘机驾驶员安全生产责任书
- [外语考试]某211高校MBA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
- 用三层交换机实现大中型企业VLAN方案
- 斯格配套系种猪饲养管理
- 涂层测厚仪厂家直销
- 研究生学校排行榜
- 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库
- 2010山西省高考历年语文试卷精选考试技
- 脉冲宽度法测量电容
- 谈高职院校ESP教师的角色调整问题
-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相关技术研究
- 余额宝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转型研究
-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
-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 财经大学基坑开挖应急预案
- 高大支模架培训演示
- 一种改进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2-3-鼎视通核心人员薪酬股权激励管理手
- 我国电阻焊设备和工艺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 MTK手机基本功能覆盖测试案例
- 七年级地理教学课件上册第四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