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外语考试 >

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题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4
导读: 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题库 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题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09广东文基)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 .. A.清 B.明 答案 A 2.(2009北京文综

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题库

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题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09广东文基)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 .. A.清 B.明 答案 A

2.(2009北京文综)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纪念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 C

3.(2009北京文综)下列各组史实中,能够体现中央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因俗而治”的是 ( )

①唐朝在东突厥故地设立都督府 ②明朝在西南实施“改土归流” ③明朝在西藏建立僧官制度 ④清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③ 答案 A

4.(2009辽宁文综)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 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 答案 A

5.(2009辽宁文综)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握的主要是 ( ) A.决策 答案 B

6.(2009全国文综Ⅰ)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 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C.汉 D.秦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传统的宗族观念

B.行政 C.监察 D.司法

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题库

答案 A

7.(2009四川文综)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 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 ) A.颁布附益之法 C.推行募兵制度 答案 B

8.(2009浙江文综)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答案 B

9.(2009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B.设置转运使 D.实施行省制度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答案 C

10.(2009重庆文综)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 答案 D

11.(2009广东历史)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丞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 D

12.(2009江苏历史)“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答案 D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题库

13.(2009江苏历史)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 )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答案 C

2004——2008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2008广东单科,1)下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 答案 B

2.(2008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

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 A.实行了内阁制 到挑战 答案 C

3.(2008山东文综,8)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答案 B

4.(2008山东基本能力,11)人生需要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顽强精神。下列事例中,凭借坚强意志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是 ( ) A.勾践卧薪尝胆 C.韩信胯下之辱 答案 A

5.(2008·江苏单科,1)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 )

B.项羽垓下突围 D.刘邦约法三章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题库

A.分封制 制 答案 C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6.(2008江苏单科,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 )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答案 A

7.(2008宁夏文综,25)《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 ( ) 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答案 A

8.(2008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 ) A.秦代 答案 D

9.(2008上海单科,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 ) A.分封制 答案 A

10.(2008上海单科,6)“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七国之乱 答案 C

11.(2008上海单科,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 ) A.西汉 答案 C

12.(2008上海单科,9)下图所示的是 ( )

B.隋朝

C.宋朝

D.清朝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三藩之乱

B.井田制

< …… 此处隐藏:219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题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1640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