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学前教育 >

2018-2019学年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1
导读: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多媒体课件。 【法制渗透教育】 【教学过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是毛泽东主席七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多媒体课件。 【法制渗透教育】 【教学过程】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规律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 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 赤道的周长约 4 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 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 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 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 (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 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 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 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1、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 旋转中心是地轴。

2、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地球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 (没有地球仪的学生可将课本卷起 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 台进行演示。

3、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逆 时针转动)

4、 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 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顺 时针转动)

5、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东 升西

21

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24 小 时(一天) 。

6、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汽车 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 (由于我们也随着地球 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 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公转时, 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

7、教师用地球仪把亚洲、欧洲和非洲面对学生,让学生观察能否看到南北美洲?为什 么? (不能, 因为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教师同时指出, 地球也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8、教师用手电筒作光源(太阳) ,照射在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产生什么现象。 (朝向 太阳的半球为昼, 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 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昼夜现象是在地球仪不动的情况 下产生的。那么,假如说地球也不自转,是不是也会产生这种昼夜现象呢?(是的,地球不 动,同样会产生昼夜现象)

9、继续演示,教师慢慢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昼半球和夜半球发生什么变化?(昼半球不断变成夜半球,夜半球不断变成昼半球)然后教师进一步指出:这种地球仪 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不断相互更替的变化,说明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现象是地球自转的结 果。 朝向太阳的半球——昼 背向太阳的半球——夜 活动

10、让学生列举自己所遇到的时差问题的例子,并思考如果观看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际 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时,如何来计算时差准时收看呢?教师启发学生按地球 24 小时转动 360°来计算出:经度每隔 15°,时间相差 1 小时。让学生了解时刻计算“东早西晚,东加 西减”的一般方法。

11、投影展示:①日本的东京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 3 点钟有一场精彩的中日足球赛,在 北京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②俄罗斯的莫斯科也于今天当地时间下午 3 点钟有一场中俄篮球友谊比赛, 我们在家打 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是几点钟? 教师指出我们全国统一采用的是“北京时间”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计算:①东京和北京的时差是 1 小时,且北京在东京以西,所以,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时间应该是:15-1=14,即 下午的 2 点钟;②莫斯科和北京的时差是 5 小时,且北京在莫斯科以东,所以,我们在家打 开电视收看的时间应该是:15+5=20,即晚上的 8 点钟。

22

[课堂小结] 投影展示板书设计, 总结新课, 并强调地球自转是地球上产生昼夜更替的基本原因, “更 替”二字是关键。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季节变化 模拟性演示 (一年)

地球绕日公转时的姿势 某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有无变化 某地一年内每天昼夜长短有无变化 某地一年内各月获得热量有无差别

(直立) (无) (无) (无) (太阳始终直射

(倾斜) (高低不同) (长短不同) (多少不同) (太阳有时直射赤道,有 时直射南、北回归线)

原因分析 赤道) 教师用地球仪在讲桌上分别进行以上两项演示(可以用电脑动画演示),要求学生以学 生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容。 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观察、讨论的情况后,教师指出:同学们,通过以上对比演示,使 我们知道了假如地球是直立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一年内我们的日常生活可就单调乏味了。 正是由于地球在绕日公转时地轴倾斜, 且它的空间指向不变的转动特点, 才使我们在一年内 有了现在这样冬去春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过渡 那么, 一年内冬去春来的季节变化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以北半球为例, 进 行演示分析。 板书 季节变化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 ①在同一天中, 早、 午、 晚三个时段相比, 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最厉害? (中 午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引导学生议论发言)使学生认 识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越多,反之越少。进而给学 生说明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就是课本中提到的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一 天中 12 点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不用大小来说,而是用高低来表述,太阳高度高,也就 是太阳光线照射到地面的角度大,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多;太阳高度低,也就是说太阳光线照 射到地面的角度小,地面获得的热量就少。一天之中我们感到中午比早晚热,就是中午的太 阳高度比早晚高,获得的太阳热量多的缘故。阳光直射是指太阳高度为 90 度,阳光斜射是 指太阳高度小于 90 度。(必要时可用手电筒对着墙壁演示,使学生明确太阳高度的高低以 及与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光热多少的关系) ②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 结合当地的情况, 说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 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教师引导学生按春→夏→秋→冬的顺序依次回答)③一年之中,当地每天白昼的时间一样长吗?(不一样)什么季节较长?(夏季)什么 季节较短? (冬季) 白昼时间的长短与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呢? (白昼时间越长, 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反之越少) 2、投影展

23

示 演示分析引导表(见板书设计) 3、教师按冬至→春分→夏至→秋分的顺序,一边重复刚才的模拟性演示,一边引导学 生结合课本 P11“地球公转示意图”,以学习小组边观察、边思考、边讨论、边记录表中内 容。在演示到地球在公转轨道上冬至日和夏至日的位置时,教师注意 …… 此处隐藏:229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8-2019学年度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59389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