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资格考试 >

近体诗或今体诗(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近体诗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这叫做借邻韵发端。 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现在已看不出差别。 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

近体诗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这叫做借邻韵发端。

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现在已看不出差别。

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某些古代的平声字,现在读成了仄声字。

所以我们学读唐诗时,不要学偏,更不要故意也学该韵不压韵,古今读法不同而已。古、今音的有不同,读古诗也要注意。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这些属于训诂学的范畴,有兴趣者可以研究。 平仄

在用韵一章中已经讲了每句尾字的平仄,那是基本规定,最好遵守。

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

为什么要讲平仄?无非是为了顺口,读起来不别扭。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

为律句。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有名家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

近体诗或今体诗(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1184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