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2007~2011年)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2007~2011年)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2007~2011年)
(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以下简称省部产学研结合)是由教育部和广东省携手推动教育部所属高校及国家其他重点建设高校(以下简称"部属高校")与广东产业界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联合行动。省部产学研结合按照"服务、贡献、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以提高广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目标,将国内高校优势资源与广东优势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根据广东省与教育部签订的《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协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背景
产学研结合是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经济社会为宗旨,以产业化为目标实现产学研等要素有机结合的一项行动计划。自18世纪产业革命兴起以来,产学研合作逐步成为美国、德国、法国等国家政府工作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高等教育的空前扩大和经济的迅速崛起创造了成功的典范,特别是"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英国的剑桥,印度的班加罗尔"等高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把产学研合作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实践证明,产学研结合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动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美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合作研究中心、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和小企业技术转移研究计划等多个促进产学研结合的计划,大大缩短了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周期,有效地确立了美国高科技产业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英国政府大力实施"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鼓励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与知识的转移;日本的"官产学研合作"方式、法国的"竞争点计划"都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大大地提高了国家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产学研结合计划"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是实现
国家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总体部署和"十一五"发展目标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在于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中国特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2007~2011年)
色国家创新体系。目前,我国加强产学研结合的现实需求十分迫切。一方面,我国大中型企业中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有研发活动的仅占30%,研发投入平均仅占销售收入的0.76%,难以适应激烈国际竞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另一方面,大学、科研机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仍然偏低,科研力量仍然过于分散,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未能很好对接,未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因此,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工作,是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经济、科技发展现状与世界科技进步与创新规律比对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六部门已经成立了"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产学研结合成为了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中心工作和重要环节。
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20多年以来,经济在"三来一补"等外向型工业基础上迅速发展起来,到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5968.55亿元,约占全国的1/8,来源于广东的财税总收入达到5117亿元,约占全国的1/7,是全国规模第一的经济大省;全省自主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15000亿元,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全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已经跃居全国第一。广东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协调发展和不断升级转型,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广东从引进技术阶段开始就非常重视产学研结合的消化创新。针对产业核心技术缺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少等问题,广东积极实施产学研结合战略,使经济发展中的技术、人才和项目供给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从最初的"星期天工程师"到"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再到"省部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散到聚,已经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目标,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性创新体系。当前,广东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面临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产业
结构不够合理,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特别是广东产业核心技术缺乏,技术的自给程度约40%,每百万人口的发明专利量只有20多件,具有战略意义的精密仪器制造、医疗设备、重大工程机械等80%依赖进口,重大装备制造业中70%的数控机床和石油化工设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100%的光纤
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发展规划(2007~2011年)
制造装备等要依赖进口,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为此,广东必须按照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要求,更加重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关键作用,将其作为建设创新型广东的一项战略举措。因此,实施产学研结合战略是广东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内在要求,正成为广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广东省、教育部和科技部在广东联合行动共同推动产学研结合是一个历史性的创举,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这是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模式战略性转型的重大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强大动力,将为我国新时期的产学研结合提供示范经验。我国的高等院校,特别是教育部属高校和国家重点建设高校集聚了大量的科技资源,"十五"期末,我国高校R&D人员全时当量占全国的16.64%,R&D课题数达28万个。教育部属高校拥有占全国的半数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重点学科。高校的创新水平,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较强,"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75项、技术发明奖64项、科技进步奖433项、分别占全国授奖总数的55.07%、64.40%和53.57%。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的主要力量,是自主创新的知识源泉,然而目前仍有大量研究成果未实行转化。而广东产业门类齐全,企业资源丰富,具有技术需求巨大、市场网络完善、融资渠道顺畅和产业化设施配套等优势条件。因此,推进广东省与教育部高校的有机结合,能够将国内最强的高校资源,注入到国内最大、最活跃的省级经济体系中,大幅提升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水平和层次。省部产学研结合启动实施一年多来,一是建立了产学研结合的计划组织体系,促进了我国大学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有效对接,实现了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二是建立了高校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推动全国上百所著名高校与广东企业实现有效合作,促
…… 此处隐藏:1615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 基于PLC控制的航空电镀生产线自动输送
- 中考预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
- 2018-2023年中国商业智能(BI)产业市场
-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2011new
- 外窗淋水试验方案
-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 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和信息报送制度
- Chapter 5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
- 函数与数列的极限的强化练习题答案
- 10分钟淋巴按摩消脂
- 网络应急演练预案
- 服装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 初二数学分式计算题练习
- (人教新课标)高二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
- 最新自主创业项目
- 北京大学 无机化学课件 4第4章 配合物
- 贸易公司业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