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
民间文学性质
民间文学基本特征
1846年,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提出,“folk”民众,“lore”知识,两层含义:
1.民俗本身:风俗、习惯、歌谣、故事、寓言等;
2. 研究民俗的理论
民间文学的性质
双重属性: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如何理解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具有文学性
——以语言为主要载体,区别于作家文学
如何理解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民间文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创作与流传都是出于生活、生产活动的需要,并且作品本身就是相关活动的一部分。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不仅是文学现象,还直接参与民众的生活
提供大量的历史、宗教、伦理、社会、语言的资料
民间文学现象是同社会习俗、仪式、宗教、人类的恋爱生活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研究民间文学必须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考察,注重其双重属性。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口头性 变异性 传承性
1.集体性
A.表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特定群体的生活、思想、感情、观念等。
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大众化或民间化的特点,这也是我们平常认为民间文学“俗”的一个原因。它虽然不带有个性化的思想感情,但也不是没有独立见解,很多作品带有不同于官方或知识分子思想体系的朴素的观点。 例子: “状元杀和尚”
B.体现在它的创作方式——群体创作、群体流传
(1)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的完成创作,如一些劳动歌谣、仪式歌谣等的创作,也包括在一些民歌对唱的场合。
(2)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初坯或雏形,其后在流传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
(3)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比如岳飞传、杨家将、隋唐演义等。
C.集中体现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众人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必然是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传统的,同时它也很讲究艺术形式的精粹以便于广泛流传。民间文学并不是没有艺术性,也不是艺术性弱,而是没有个人创作那样的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前卫性的艺术创新。 比如民间曲艺当中的木偶戏、相声、快板、说书等等。
2. 口头性
包括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主要通过口传心授形式,显著标志是用口头语言包括 方言土语进行创作和传播。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民间文学在形式上的轻便灵活,语言通俗、形象、鲜明,易于掌握,易于流传
3.变异性
内在原因:集体创作中不断加工、修改和靠记忆保存,靠口头传播
外在原因:社会历史条件,地域和民族的不同,环境
四个方面:口传心记,靠记忆保存;没有著作权观念,任意人可以修改;
流传环境不同,例如老虎外婆型故事,河北:狼外婆;山西:老狐精;山东:马郎精;潮汕:猪哥精;云南:老变婆;
时代发展,社会生活内容和人的思想认识发生变化。
给猫取名字等类型故事
都属于同一个类型——循环式
故事传布愈广,时间愈长,演变也就越大。但无论演变到什么程度,里面总会留下痕迹,让人们可以追踪出它们的来源
4.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1).内容上的传承性,一个民族的伦理观念、价值标准、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都有其主流倾向和较强的稳定性,不会骤然发生根本、彻底的变化,比如惩恶扬善、轮回报应、多子多福、郎才女貌、鬼神信仰、祖先崇拜等传统观念,在民众深层心理结构中是根深蒂固的。这是民间文学有一些常见的传统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类型。
2)艺术形式的传承性
包括结构、语言、讲唱方式等方面,都有相对稳定的传统形式。民间故事的结构方式有一些惯用的套路:一般故事都是单线索展开;有许多故事的情节是三段式的结构,如三道难题,三次考验或三次历险。俄国故事开头“在光荣的城市里”,结果“我那时也到过哪儿”,以增加可信度。我国悲剧故事通常以美妙的幻想结束,有的化为石头、宝石、星星。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一、区别
作者的差异
载体:口传 ;文字
内容
功能:实用性;欣赏、陶冶
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1. 题材和思想内容方面
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民族文化结晶,具有多种多样的题材和无比丰富的思想内容,各种体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艺术才能
不仅为作家准备了各种创作题材和体裁,甚至在作家成长的童年也起到熏陶作用,影响他们的世界观。
屈原同楚地民歌和发达的楚巫文化的关系。
屈原的诗歌创作,标志着我国诗歌发展进入个人创作
阶段。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例子: 《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与“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古籍记载,楚地“信鬼而好祀”,每逢举行祭祀活动,巫觋唱歌乐神,因而楚文化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息。这些与民间宗教融为一体的娱神歌曲,对屈原诗歌创作
产生直接影响。如《天问》,直接运用民间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对天地文物和社会现象提出了170多个疑问。
建安文学、唐代诗歌与乐府民歌的关系
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多方面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语言朴实自然,可比诗经,形式又更为活泼,取代穷途末路的汉赋,启发那一时代的文人写出不少好诗,张衡、辛延年《同声歌》《羽林郎》,更突出的成就在于促进建安文学的崛起和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唐代诗歌的繁荣。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曹操,《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短歌行》,沿用汉乐府古题与格调,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生灵涂炭,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表达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对李白、杜甫的影响:继承民歌中的现实主义传统,关心人民疾苦,同情下层人民,抒发济世救民的崇高理想。
文学名著同民间故事、传说的关系
我国小说的源头,可追溯到古代的神话和历史传说。
小说的发展: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唐代传奇——章回小说(宋元民间说唱文学的兴盛所导致)。唐代变文讲唱被禁后,民间艺人另创讲史书与平话一途,对后来小说有重大影响,文言文的志怪、传奇用白话讲唱,得到大解放。 民间文学影响《三国演义》《水浒传》共同特点:提供人物原型、故事梗概,民间说唱艺人加以采纳、补充、加工,使情节更加曲折,内容更加丰富,流传范围更广泛。
宋元时,三国演义流传在民间说唱作品的有《三战吕布》《赤壁鏖兵》《隔江斗智》三十多种。
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广为流传,最早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有杨志卖刀,晁盖劫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等情节。
作家对此借鉴、吸收、再创作,结构更严密精巧,人物更生动鲜明。 元杂剧也吸收了很多民间文学素材。
如《窦娥冤》原型来自《东海孝妇》:
2. 艺术形式和语言方面
歌咏体文学: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新诗< …… 此处隐藏:1427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 基于PLC控制的航空电镀生产线自动输送
- 中考预测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
- 2018-2023年中国商业智能(BI)产业市场
-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研究2011new
- 外窗淋水试验方案
-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
- 学校安全事故处置和信息报送制度
- Chapter 5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 【小学数学】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
- 山东省创伤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导原则(试
- 函数与数列的极限的强化练习题答案
- 10分钟淋巴按摩消脂
- 网络应急演练预案
- 服装设计入门基础知识
- 初二数学分式计算题练习
- (人教新课标)高二数学必修5第二章 数列
- 最新自主创业项目
- 北京大学 无机化学课件 4第4章 配合物
- 贸易公司业务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