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瓶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20
导读: <学术界)(月刊) 总第145期。2010.6 ACADEMICS No.6Jun.2010 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瓶颈 。范武邱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甚至国外文学

<学术界)(月刊)

总第145期。2010.6

ACADEMICS

No.6Jun.2010

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瓶颈

。范武邱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75)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甚至国外文学创作界

和理论批评界的热门话题。人们分别从译文质量、民族身分、国家认同和政治之间的关

系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的关系问题,可谓见仁见智。在大家的讨论中,基本

忽略了语言美感差异与译文质量的关系,而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势。本文拟重点从

汉语语言美感在外译时的磨蚀视角采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情结。

[关键词】中国文学;诺贝尔文学奖;语言瓶颈

一、引言

自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已走过100余年的历程。在这100余年里,

它稳步成为人类科学、文学和社会活动事业中最受人们重视的奖励,在中国也概莫能外。然而,著名华裔学者,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教授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了。客观地说,现阶段中国最有可能在诺贝尔奖方面取得突破的在文学领域。不过现在看来,中国与诺贝尔文学奖也有渐行渐远的趋势。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成为近年来国内甚至国外文学创作界和理论批评界的热门话题。毕竟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一百余年来,中国作家还没染指,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让人感到有些难以接受。尤其是流亡海外的华裔作家高行健2000年获得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中国文学界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有人指责瑞典人没有眼光,不懂得欣赏中国文学;有人(如北岛)批判自己的文学,说中国作品根本就还不够资格得这个世界大奖。在国外,瑞典

作者简介:范武邱(1966一),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模糊语言学。一134—

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瓶颈

的马悦然,英国的蓝诗玲,新加坡的殷宋玮等人分别从译文质量、民族身分、国家认同和政治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中国文学与诺贝尔奖的关系问题,可谓见仁见智。其实,如果重新审视一下问题本身,可能更有助于对问题的回答。国际传媒及舆论普遍认为,从作品质量及影响力来看,有三分之二获奖作品的获奖是无可非议的。我们应该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文学生态环境、理想主义倾向、政治侵扰和欧洲中心等各个层面探讨中国作家为何无缘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诺贝尔文学奖不是衡量一个民族或个人文学水准及成就的唯一尺度,尽管它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不公平性,但在全球化的今天,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学考评自己的一个无法回避的参照和坐标。不管我们采取何种态度,这个在遥远的瑞典设立的奖项与中国文学衍生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在人们的讨论中,基本忽略了语言美感差异与译文质量的关系,而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优势。…本文拟重点从汉语语言美感在外译时的磨蚀视角来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情结。

二、诺贝尔文学奖的语言问题

顾名思义,诺贝尔文学奖自然应该把文学作品作为考察对象,其衡量高低优劣的标准也应是相关的审美标准。应该说,一个世纪多来它遵循了一些核心的审美评奖标准,如:第一,描绘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风貌,时代变迁和心灵历程。第二,以强劲的实力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段文学时期,引领一种文学潮流。第三,表现人类情感的共性。第四,籍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出类的艺术才华,用有限的文学空间表现无限的社会生活。但是,正如世上万事万物都绝非孤立的、静止的一样,诺贝尔文学奖的审评也是并非单一的标准在起决定作用,它总会牵涉到各种各样的非文学因素,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推政治标准,甚至评委委员毕林也说,政治因素“虽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也不可低估”。如布宁、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高行健的获奖足以说明该类问题的存在。因此人们有理由质疑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在政治因素之外,语言是最大的障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之一的马悦然曾经直率地说:“一个中国的或者日本的、印度的作家,完全要靠翻译。他(她)主要的作品一定要翻成外文,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什么的。要不然他在国外没有读者。不仅要翻,而且要翻的很好。翻得好他就可以出名了;翻的不好,读者就会以为,啊!这本小说简直不行。因为译文不好,他们就认为原文同样不好。所以,一定要,一定要大量的翻译他们的作品,而且要找些个好的翻译家。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一个英国写小说的,或者用法文、德文、俄文写成的作品,就比较容易了……这个是事实,没有办法。”【21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是一种语言霸权。应该说,中国作家在这方面碰到的问题非常突出。

作为一个“两脚踏东西文化,~心评宇宙文章”的世纪作家,可以说,林语堂是中国跟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文人。林语堂杰出的文学成就,在海峡两岸

一135—

学术界2010.6 学人论语

乃至世界文学舞台久负盛名,他曾四度(1944,1972,1973,1975)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之一,但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获奖。应该说,隆重推出《吾国与吾民》及创作出长篇小说《京华烟云》的林语堂是很有可能继赛珍珠(1938)获奖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因为其作品的主题符合那时诺贝尔奖的评审标准,再者其作品数量和质量都堪为上乘,而且他是由赛珍珠提名的,而历届获奖者,尤其是上一届获奖者的提名,向来被认为是份量最重和最有竞争力的。当时正值日本丧心病狂地加紧对中国的侵略,赛珍珠对中国的描写自然迎合了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欲望。她的作品也因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受到极大的关注。但在西方读者看来,最好的认识方式,不宜再是西方作家(如赛珍珠)浮光掠影式的介绍,而应当由中国人自己向他们讲述一个真实具体的中国。

有人说,张艺谋的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屡有斩获,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西方

观众的某种心理,即一方面展现民族的淳朴善良,更主要的是描述其愚顽落后或称劣根性。在这点上,林语堂与张艺谋颇有几份相似,如有人将林语堂的作品“MycountryandMypeople”书名译作《卖国卖民》。既然迎合了西方读者的心理,产生了轰动效应,而却未能获奖,那么只能从语言本身去寻找原因了。也许西方读者只想了解言内意义,并无心也无力去感受汉语所蕴涵的美学要素和价值,这正如林语堂的女儿林如斯在论及《京华烟云》时所言:这部小说虽然是用英文写成,却有许多奥妙处,非中国人看不出来。西洋人看书比较粗心,也许不会体悟出来。‘33

在大陆作家方面,可以说,沈从文是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1999年,《亚

洲周刊》发动全世界华人学者和作家评选20世纪100部最优秀的中文小说,沈从文的《边城》作为单独的作品名列第一。刘洪涛经多年的研究,2002年在《文学评论》第一期推出了他的力作《(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这是他献给沈从文百年诞辰的一份厚礼。文章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其文化隐喻被提升到民族、国家形象的层面上,除艺术品质的精湛外,高度的概括性和相当的容量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现代文学中,能当如此评价的作品十分罕见,而鲁迅的《阿Q正传》和沈从文的《边城》是其中最有代表性,文化隐喻又完全相反的两部”o[43其实,朱光潜先生在《沈从文的人格和风格》中早就对《边城》做出了评价:“它表现出受过 …… 此处隐藏:288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解读中国文学的诺贝尔奖语言瓶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895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