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育文库 >

福建省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8
导读: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共36分) 1.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

2014年福州市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Cl—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共36分)

1.关于“舌尖上的化学”,下列说法不科学的是( )

A.为了身体健康,必须均衡膳食

B.为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

C.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力防腐剂

D.为使发面食品松软可口,制作时可添加适量碳酸氢钠

2.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铁锅 B.瓷碗 C.塑料盆 D.玻璃杯

3.二氧化锡(SnO2)可用作液晶元件电极,其中氧元素为—2价,则锡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5.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 B.K2CO3 C.CO(NH2)2 D.Ca(H2PO4)2

6.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A. 为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B. 为节约用水,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 为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D. 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

7.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 分子间间隔变大C. 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 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8.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A.铜丝作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C.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D.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9.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C.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含有5个原子

D.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10.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蔗糖

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1. 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A.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B.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

C.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12. 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

活动性强弱的是( )

A.蒸馏水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15分)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

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

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

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

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3)。说明二氧

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

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

是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

生和停止(如图4)。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

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

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

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举一例)。

14、(9分)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注:“——→”表示某种

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5所示的“旅行”。

①若图5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

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该反应

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图5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6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

丙物质的化学式。

图6

甲 ,乙 ,丙 。

15、(16分)(1)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图7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

整:

(2)硝酸钾与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8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②t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较

大的是 的溶液。

③t2℃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

得到氯化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

持温度不变,往该烧杯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

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

小”)。

④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

是 。

(3)某同学进行图9所示实验,证明酸碱发生反应的现象为:试管中

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

pH=2,该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名称)。

16、(14分)某兴趣小组用图10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解: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 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11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 此处隐藏:164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福建省福州市2014年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81377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