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教育文库 >

论道德建设的广泛性和基础性-精品文档资料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7
导读: 论道德建设的广泛性和基础性 一、道德建设的主流及其复杂性 1、道德变革 道德社会类型及其道德价值观的转换,往往发生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历史转型而产生的道德变革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道德变革。其根本特点是“人

论道德建设的广泛性和基础性

一、道德建设的主流及其复杂性

1、道德变革

道德社会类型及其道德价值观的转换,往往发生在社会大变革时期。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历史转型而产生的道德变革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广泛、最深刻的一次道德变革。其根本特点是“人的独立性”取代“人的依附性”。道德变革并不否定道德传统,而是对传统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它是一个历史过程。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状况正处于变革时期,其历史特点就是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延续和发展自近代开始的“道德变革”,建立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2、道德建设状况

纵观目前我国道德状况可以概括为“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在社会公共秩序问题上,中国普通百姓拥有私家车的时间还不及西方的零头长,今日中国人遵守交通法规的情况,远比西方国家汽车普及早期情况要好得多。在慈善问题上,慈善事业在当年被不分青红皂白地划在资产阶级的“伪善”范畴之内,哪里会有今天这样以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十大慈善机构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的慈善组织及“光彩事业”。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0 年底,全国已建立3.1

万个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初步形成了多种类型、分

工协作的社会捐赠网络;社会捐赠数额2006 年首次突破100 亿元,以后逐年上升,2008 年汶川特大地震更是引发捐赠热潮,社会捐赠总额突破1000 亿元。

3、道德建设的成就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实践可以证明,伴随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素质的提高,在人的利益、人的价值、人的尊重、人的个性、人的权利等问题上,有了多么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改革开放意识、竞争进取意识、自由民主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和谐包容意识、生态环保意识,有了多么巨大的转变和创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及经济道德、政治道德、公共道德、生态道德等各个领域的道德建设,又有了多么巨大的改进和提升!

二、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广泛性要求

1、道德建设的基础性要求学校是基础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在道德建设中担负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性道德建设又称“德育”。“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伦理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则指的是“思想道德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思想教育,即关于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思想观念,涵盖面很宽,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等,皆属于思想观念范畴。所以,广义的德育要比狭义的德育宽的多。据此,可以这样定义:所谓“德育”,指的是一定的社会或阶级为培养和提高受教育主体思想政治品德的综合素质而进行的相关教育。[2] 当前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是德育的基本阵地,是满足道德建设基础性需要的基

本前提。

2、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

在基础道德建立的过程中,广泛性要求是基础道德建设的延续,显得尤其重要。在基础道德建设后把重点更多的放在道德建设的广泛性要求上是我国现阶段道德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坚持正面教育,推进“四个结合” 学校在不断加强道德教育体系建设的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青年学生对爱国主义、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文明修身等方面的深入思索,帮助他们增强对青年的先进性是与时代相适应、青年的理想和信念是与时代相适应深刻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1、坚持把道德教育与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

在当下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为培养他们对家庭、对学校、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意识、对他人的诚信意识、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意识,学校应该坚持把培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贯穿于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要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德育工作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教学作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遵循相关法规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创新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融入到平时的学生教育及课堂中,使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教育入耳、入脑、入心,真正使每个学生既学会关心自己,更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

结合学习雷锋、郭明义实践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系建设。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

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学习标兵。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学习雷锋、为人师表”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树立师德师风标兵。在机关后勤职工中广泛开展以“学习雷锋、爱岗敬业”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争做广大师生员工满意的先进工作者。

2、坚持把道德教育与创新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结合自身教育的特点,在教育中注重人文熏陶,强化道德教育、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和养成教育。根据学校专业特色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例如卫生学校对一年级的新生以职业理想和养成教育为主,采取入学教育、校风教育、爱心教育等教育形式,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献身卫生事业的崇高理想,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尊重;对二年级的学生以职业素质和成才教育为主,采取心理教育、实践教育、技能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学会求知、学会负责、学会奉献;对三、四年级学生以职业道德和就业教育为主,采取感恩教育、毕业实

践教育、成人仪式等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学生恪守职业道

德,学会生存、学会择业、学会就业,努力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统一。

3、坚持把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起来学校从新生入学起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天赋,培养他们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在传授巩固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与人格教育、诚信与责任教育、爱心与感恩教育,使他们真正有知识、有责任、有胸怀、有境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五自”教育,即:自主、自理、自护、自

强、自律,充分调动他们积极向上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基本道德观念的形成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4、坚持把道德教育与坚守精神家园紧密结合起来

为杜绝社会上孳长的浮躁情绪、狭隘功利现象侵蚀校园,学校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德育功能,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教育,组织各种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诸如:“国旗下演讲”、纪念“五四”青年节演讲比赛、“五一二”护士节授帽仪式等活动载体,广泛开展道德教育,在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中强调劳动观念和敬业精神,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每年一次的学生田径运动会、两年一次的文化“艺术节”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演舞台。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橱窗、简报等宣传阵地,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校精神家园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四、结语

学校将围绕生命、生存、生活、生态主题,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际出发,以爱国主义教育、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为基本内容,不断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和途径,坚持以德治校、坚持科技兴校、坚持依法治校、坚持民主理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 此处隐藏:131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论道德建设的广泛性和基础性-精品文档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8135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