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解释
《道德经》第一章
宫延庆释
老子的《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经典之作,千百年来,世代人们读他、解释他,总是受益匪浅。几年来,我从另一个视角——认知学的视角去解读他,顿觉豁然开朗。虽然与许多前贤们很有出入,但还是愿作为一家之言与大家共享。
道可道也,非常道。 道这个东西是可以用语言来说一通的,但说一通的道 与世间本来存在的那个道不是一回事。
名可名也,非常名。 (其中的道理也是容易理解的,要说一通就要用名称、 概念这类语言材料,)名称、概念是可以解释的,但这种解 释与它背后所指事物的丰富内涵也不是一回事。
无,名天地之始。 (比方说)“无”这个词,可以解释为事物的初始状态。有,名万物之母。 “有” 可以解释为事物的原因或母体。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但“无”的深层含义是要人们把注意点放到事物的细微 精致之处,
常有欲以观其徼。 而“有”的深层含义是要人们把注意点放到事物的整体 框架方面。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无”也好,“有”也好,其实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由 于着眼点不同,才有不同的说法。
同谓之玄。 这种从不同着眼点看事情的方法就叫做“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反反复复地从不同着眼点看事情,这是认知万事万物的
根本法门。
第一章的逻辑思路是很清晰的,由“道”引出“名”,由“名”引出“无”和“有”,再由“无”和“有”归结为“玄”。“道”是出发点,“玄”是归结点。由此看来,第一章讲的既不是道、名,也不是无和有,而是“玄”。玄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认知方法。《道德经》八十一篇,其余的八十篇用的就是玄的方法,理解了“玄”就理解了《道德经》的篇章结构。
在通常情况下,玄字经常被理解为玄奥,通过这一章,使我们意识到,玄字并不玄奥。它其实就是指多视角的认知方法。这种多视角的认知方法,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经常见到。在逻辑上叫“同出而异名”,现在经常说“辨证的看问题”,其意思和玄字也有些相近。中医诊病望、闻、问、切,可看成是玄的方法,西医看病要做切片化验,做CT扫描也是是玄的方法。机械制图三视图的方法,计算机CAD还
可以做多种横截面视图,都是玄的方法。司法断案要搜集多种证据互相印证,这也
是玄的方法。老子把多视角的方法概括为一个字——“玄”,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这种概括,对于人们认知事物极有启发意义。
这一章结尾提到“玄之又玄”,怎样理解?我们可以把前面的逻辑构架画成下图:
这个图式的解读是:任何事物都可以从无和有两个视角去观察,而无和有还可以各自从两个视角去观察。这两个视角是“可名”与“常名”。
可名 常名
无 万物之始 欲以观其妙
有 天地之母 欲以观其徼
看来,“玄之又玄”里面还包含个“可名、常名”的道理。可名的意思是,对事物,是可以做出知识表述的。对词语的解释,给概念下定义,都属于可名。常名的意思是,可名的背后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需要探究,不能停留在咬文嚼字上,要变成行为和行动。譬如,你仅仅知道“无 ”是说万物之始,这只停留在“可名”的阶段。如果你能经常觉察到事物的细微之处,你才真正地懂得“无”的深刻内涵。做事情如果能把关键细节做好,你就掌握了“无”的精髓,这就叫“知常无”。
“可名、常名”的道理是说认知的不同层次,“可名”是浅层的认知,“常名”是深层的认知,但这种深浅还不同于感性和理性差别。“可名”是语言、文字、图式、符号系统的认知,而“常名”最低限度要包含经验认知,更高境界还要包含理性和智慧。因此,“知常名”应该是学习过程中追求的目标。
现在学生学习只追求考卷分数,分数再高也只是“可名”的层次。地理考高分的,很可能在生活中辨不清东南西北。学建筑设计的,刚开始工作时,可能还不会搞实地测量。
搞清“可名、常名”的道理,对于改革教学还是有深刻启发的。可名是入门,常名是精进。可名是知识表述,常名是知识活用。
从上面这图式中,还可以进一步得出推论,既然无的精髓是“观其妙”
,有的
精髓是“观其徼”,那么“玄之又玄”还可以概括为:细部与整体的观察方法。“无”是强调细部,“有”是强调整体。
笼统而言,“玄之又玄”是说反复的多视角,具体而言,“玄之又玄”强调两方面,一方面是“可名、常名”的道理,另方面是细部与整体的观察方法。这就是“玄之又玄”给我们的启发。
同出而异名,玄,多视角,细部与整体的观察方法可以认为说的是同一回事,这本身就是同出而异名,本身就是玄。
纵观这一章的逻辑构架,可道与常道的道理可以由可名与常名的道理来解释,而可名与常名的道理是由“无”和“有” 的案例给出解释,“无”和“有” 的案例不但给出可名与常名道理的解释,还峰回路转地引出个“玄”字来,其逻辑与道理的美妙,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总而言之,《道德经》第一章是讲思维方法、认知方法的,也是行为和行动的方法,以这样的认知去读其它篇章,相信会有极大的收获。
06年5月
《道德经》第一章简释
宫延庆 2007年3月7日
原文
道可道也,非常道。名可名也,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简释
道与名
道是客观实在,名是对客观实在的认识。
可与常
对客观实在的认识又分为两个层次:
1.可名,对认识的语言文字逻辑的或各种图式的表述。
2.常名,不注重(或忘记了)表述,而把认识变为实际行动叫知常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人会说不会做,有人会做不会说。会说不会做叫知可名不知常名,会做不会说叫知常名。知常名要高于知可名,当然既会做、又会说更好了,但智慧告诉我们,许多知识能力是无法言表的。
无与有的可与常
知天地初是知可无,能观其妙是知常无。
知万物母是知可有,能观其徼是知常有。
玄
无与有同出于道而异名,合而为玄。知常无且知常有谓之玄,整体把握对象与细部把握对象融为一体谓之玄。在医疗检测中,一个病变可以拍多个片子,这也叫同出而异名。有经验的医生可以从不同片子中确认病变是什么,这就叫玄。玄,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方法,更是一种认知境界,需要多年的潜心努力。
凡是能把表面上不同表述的知识(甚至相矛盾的表述),在实际行动中融为一体的知识能力都是玄。
可名与常名
可名与常名
名,名称。可以引申为概念或逻辑表述,继续引申为知识或知识体系。 可名就是语言逻辑表述的知识,常名是超越语言文字的经验的知识。
可名是什么?是文字帐。文字帐是指事物留在语言文字屏幕上的映像。而文字帐背后关于事物的真实知识。就是常名。
可名是指可以表述的知识体系,常名是不可表述的知识体系。例如,人们对光的感受也是一种知识认知,但是这种知识是无法向盲人表述的。常名是切身感知的知识,是心知体悟的知识。是知识的“原本”,可名是“副本”,而且这个“副本”与“原本”相比永远是残缺不全的。
可名可以无限的引证、注疏、细化,其结 …… 此处隐藏:242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实用文档]李践-有效提升销售的12大黄金法则8-大
- [实用文档]党支部换届工作方案
- [实用文档]2013年下期电子商务专业部宣传工作计划
- [实用文档]方庄一矿通风、钻探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
- [实用文档]项目一 认识企业物流认识企业物流
- [实用文档]MBI_Display_产品蓝图规画
- [实用文档]北京市建筑业劳务作业人员普法维权培训
- [实用文档]锅炉燃烧调整与运行优化
- [实用文档]4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
- [实用文档]米什金_货币金融学_第9版各章学习指导
- [实用文档]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实用文档]钢筋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书
- [实用文档]关于公布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实用文档]太原市园林绿化施工合同范本 2
- [实用文档]周日辅导 初中英语分类复习单项选择题(
- [实用文档]第四章 文化经纪人的管理形式 第二节
- [实用文档]学宪法讲宪法竞赛题库
- [实用文档]《数值计算方法》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
- [实用文档]爱词霸学英语:每日一句( 十月)
- [实用文档]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
- 新课程主要理念和教学案例分析汇编(24
- 英国人的快乐源于幸福的家庭生活
- 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
- 真丝及仿真丝的种类有哪些?
-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
- 高中英语3500个必背单词
-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 最近更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
- 绿化工作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 英语音标的分类
- 地下室底板无梁楼盖与普通梁板结构形式
- 美容师黄金销售话术
- 雅思写作满分作文备考方法
-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
- 1度浅析装修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 2017-2022年中国汞矿行业深度分析与投
- 计算机二级VB公共基础知识
- (何勇)秸秆禁烧_重在寻找出路
- 内外墙抹灰工程分包施工合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