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外语考试 >

【四川专版】2014中考复习方案课件(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词语(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第14课时 词语(成语) 的理解与运用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命题规律: 1.中考词语的考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 解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选用、成语的理 解与运用、运用词语写一段话等。 2.常考题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第14课时 词语(成语) 的理解与运用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命题规律: 1.中考词语的考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 解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选用、成语的理 解与运用、运用词语写一段话等。 2.常考题型主要有两种:填空题、选择题。 3.词语考查素材主要源于课文注释及课后的“读一 读、写一写”。 4.常考查的关联词请参见课本九年级上册附录部分的 《复句常用关联词语一览表》。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命题趋势: 1.考查内容仍然包括词语的解释、近义词的辨析、关联 词语的选用、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运用等。 2.考查形式上还是以填空题、选择题为主。 3.近年四川中考,主要侧重对成语的考查,且主要偏重 于理解成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生在备考 过程中要着重于对成语的积累。考生要注重近义词 的区别。 4.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重视积累, 对课文中出现的词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 用得自如,把平时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词语进行梳 理归纳,每隔一段时间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 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真 题 例 析1. [2013· 眉山 ]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 (1)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 ________清脆的喉咙。 (2)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迅速占领了 2012 年中国作家富豪榜 的榜眼位置。不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标尺如何惹人争议,但 是它的经济乘数效应却________,而且不分国界。 (3)夏洛克,你自己可以去查查明白。 ________你要求公道, 我 ________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 A.卖弄 不置可否 即使 就 B.卖弄 毋庸置疑 既然 就 C.夸耀 毋庸置疑 既然 就 D.炫耀 不置可否 假如 就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此题考查词语的感情色彩,以及关联词的正确使

用。(1)中“卖弄”贬义褒用,比“夸耀”“炫耀”更进一层, 感情更强烈,排除C和D。(2)句中“毋庸置疑”是“无需怀疑” 之意,“不置可否”是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排除A和D;(3)句 中“既然……就……”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即使……就……” 和“假如……就……”表示假设关系,排除A和D。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2. [2013· 广州]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电影《让子弹飞》看过已有一段时间了,电影中的场

景仍历 . 历在目 。巨大的长方形院落由一座座中西合璧的楼房组成,鳞次 ... .. 栉比 的建筑在豪华的背后又难掩其颓败的迹象,这场景与传奇的 .. 故事结合完美,相得益彰 。那眼花缭乱 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 .... .... 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A.历历在目 B.鳞次栉比 C.相得益彰 D.眼花缭乱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眼花缭乱:缭乱:纷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

繁,使人感到迷乱不清。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既然 已经“眼花缭乱”了,又岂会“清晰真切”?前后矛盾。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3. [2013· 成都]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 A.望江楼头,锦江之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 漫步,或对弈,或垂钓,或舞蹈,怡然自得 ,其乐融融。 .... B. 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针对这一现象, 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 C.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 名牌”如雨后春笋 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 .... 序。 D.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 引经据典 ,侃侃而谈,给大家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

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是褒义词。而题 干中“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是贬义的,所以成语在这里 褒贬失当。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4. [2013· 长沙]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 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 .. 严正抗议。 B.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 ... 缝 。 .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 的人物。 .... D.习近平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 啊!” .......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解 析 此题的考点是词语的感情色彩,对成语的意思正

确理解,不能望文生义,对俗语的引用,要理解本义及引申 义。天衣无缝: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迹,没 有一点破绽。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方 法 总 结一、关于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

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 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 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基本义,其他的 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 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 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如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 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颜 色淡(浅蓝色)。学习过程中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是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 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 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 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 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了解了汉语的词义特点,同学们在考试中要结合语境对词 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一、词语解释的方法 1.扩充解释法 将需要解释的词语进行适当扩充而对词语进行解释的方法, 其中组词法是常用方法。如:幽香——清幽的香味,电灯——用 电发光的灯。 2.近义解释法 用需解释词语的近义或同义的词或词组、短语等进行词语解 释的方法。如:增添——增加。 3.反义解释法 用需解释词的反义词或相反意思的词组、短语等前面加否定 副词进行词语解释的方法。如:紧张——不镇定。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14讲┃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4.功能解释法功能解释法就是用需解释词的使用功能进行词语解释的方 法。其中“形容……”是一种常见形式。如:马虎——形容做 事不认真。 5.描写说明法 描写事物、概念的性状;说明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如: 忸怩——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6. …… 此处隐藏:202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四川专版】2014中考复习方案课件(真题例析+方法总结):词语(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69658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