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外语考试 >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1951320(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9
导读: (二)AgI 溶胶的电泳 1.AgI 负溶胶的制备 在 400mL 的烧杯中加入 100mL0.01mol/L 的 KI 溶液,搅拌下用滴定管加入 95mL 0.01mol/L 的 AgNO3 溶液,即制得 AgI 负溶 胶。 2.辅助液的制备 先测定溶胶的电导率。用少

(二)AgI 溶胶的电泳

1.AgI 负溶胶的制备

在 400mL 的烧杯中加入 100mL0.01mol/L 的 KI 溶液,搅拌下用滴定管加入 95mL 0.01mol/L 的 AgNO3 溶液,即制得 AgI 负溶

胶。

2.辅助液的制备

先测定溶胶的电导率。用少量溶胶将试管及电导率池洗3 次,在试管中加入适量溶胶,插入导电池,测定室温下溶胶电导率。向 0.01mol/L KI 溶液中加蒸馏水至其电导率与溶胶相同,本实验用的辅助液是浓度约为0.005mol/L 的KCl。

3.电势的测定

仔细洗净电泳管,检查活塞是否润滑良好,且不漏。用少量已配好的AgI 溶胶将电泳管的漏斗至活塞的支管洗一遍。用滴管由漏斗加入少量溶胶,使活塞孔内充满溶胶,迅速关闭活塞。用辅助液洗涤U 形管部分。活塞以上若由溶胶也应洗去。将电泳管垂直固定在铁支架上。沿U 型管加入辅助液,直到液面超过管上最底刻度线3-4cm。从漏斗

15

创业计划,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

加入溶胶,慢慢开活塞(不要全部打开,一定要慢,否则得不到清晰的溶胶界面)。使溶胶慢慢上升。当辅助液面离管口 5-6cm 处,轻轻插入两个电极,装好。当辅助液将电极浸没1 厘米时,停止加溶胶,关闭活塞。整个过程注意保持平稳,不使电泳管受振动。

将电泳仪电源开关扳下(关),将输出调节选钮反时针方向旋至输出电压最小位置,接好电源线,做好开机准备。将两电极引线接在电泳仪上,将电泳仪电源开关扳上(开),指示灯亮,预热5 分钟后,调节输出旋钮到电压指示为150V。观察溶胶上升界面清晰后,用秒表测量界面上升0.5、1.0、1.5cm 所需时间。测量完毕,先将输出调节选钮旋至输出电压最小位置,扳下电源开关,指示灯灭,拆下电极引线。用细铜丝仔细量出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实验结束后,洗净使用过的所有玻璃仪器。注意:由于电泳仪输出电压较高,在通电过程中不要接触电极,否则有触电危险。

五.数据处理

1.总结溶胶的制备方法。

2.计算AgI 负溶胶的ξ电势,并取平均值。

六.思考题

1.是比较不同溶胶的制备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2.为什么要求辅助液与溶胶的电导率相同?这对计算电动电势有什么作用。

3.注意观察,电泳时溶胶上升界面与下降界面的颜色、清晰程度及移动速度有什么不同。分析产生这些差别的可能原因。

4.Fe(OH)3 溶胶渗析的目的是除去什么电解质?有什么办法检测 Fe(OH)3 溶胶纯化的程度?渗析时是将溶胶中分散的所有离子都除去吗?

16

创业计划,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

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溶胶的聚沉原理与方法;

2.验证电解质聚沉的符号和价数法则;

3.了解水溶性高分子对溶胶的絮凝作用。

二.实验原理

1.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溶胶由于失去聚结稳定性进而失去动力稳定性的整个过

程叫聚沉。电解质可以使溶

胶发生聚沉。原因是电解质能使溶胶的§电势下降,且电解质的浓度越高§电势下降幅度越大。当§电势下降至某一数值时,溶胶就会失去聚结稳定性,进而发生聚沉。

不同电解质对溶胶有不同的聚沉能力,常用聚沉值来表示。聚沉值是指一定时间内,能使溶胶发生明显聚沉的电解质的最低浓度。聚沉值越大,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小。

聚沉值的大小与电解质中与溶胶所带电荷符号相反的离子的价数有关。这种相反符号离子的价数越高,电解质的聚沉能力越大。叔采-哈迪(SchlZe--Hardy)分别研究了电解质对不同溶胶的聚沉值,并归纳得出了聚沉离子的价数与聚沉值的关系:

M+:M+2:M+3=(25~150):(0.5~2):(0.01~0.1)

这个规律称为叔采-哈迪规则。

2.相互聚沉现象两种具有相反电荷的溶胶相互混合也能产生聚沉,这种现象称为

相互聚沉现象。通

常认为有两种作用机理。

(1)电荷相反的两种胶粒电性中和;

(2)一种溶胶是具有相反电荷溶胶的高价反离子。

3.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当高分子的浓度很低时,高分子主要表现为对溶胶的絮凝作

用。絮凝作用是由于高

17

创业计划,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研究报告,项目设计

分子对溶胶胶粒的“桥联”作用产生的。“桥联”理论认为:在高分子浓度很低时,高分子的链可以同时吸附在几个胶体粒子上,通过“架桥”的方式将几个胶粒连在一起,由于高分子链段的旋转和振动,将胶体粒子聚集在一起而产生沉降。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

722 分光光度计,100mL 锥形瓶6 个,10mL 微量滴定管3 支,5mL、10mL 移液管各2 支,10mL 试管6 支,20mL 试管4 支,50mL 具塞量筒10 个,50mL、100mL 烧杯各1 个。

2.药品

0.01mol/L KCL,0.001mol/L K2SO4,0.001mol/L K3(COO)3C3H4OH,Fe(OH)3 溶胶,粘土溶胶。

四.实验步骤

1 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在3 个清洁、干燥的100mL 锥形瓶内,用移液管各加入10mL Fe(OH)3 溶胶。然后用微量滴定管分别滴入表10-1 所列各种电解质溶液,每加入一滴要充分振荡,至少一分钟内溶胶不会出现浑浊才可以加入第二滴电解质溶液。记录刚刚产生浑浊时电解质的溶液的体积,并列于表4-1。

表4-1 不同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记录

2.粘土溶胶和氢氧化铁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

取6 支干燥试管,在每支试管中按表10-2 用量加入Fe(OH)3 溶胶。然后在所有试

18

…… 此处隐藏:61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1951320(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1665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