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电厂化学设备检修规程(2)
计算:a1-a3为上下偏差,a2-a4为左右偏差
b1-b3为上下端面偏差,b2-b4为左右端面偏差 1.6.4.2样针及表记的找正方法
样针及表记的找中心法基本相同,只是工具不同,样针采用塞尺测量,表记直接读数,将靠背轮分为0°90°180°270°四个点
支架和测量工具固定在一个靠背轮上,两轴同时转动。分别在0°90°180°270测的数值并做记录 计算:a=a1+a2/2 b=b2+b4/2 c=c1+c2/2 d=d1+d2/2 据此求出中心偏差值: 端面:上下张口=b-d
水处理,中水处理,加药设备,等
左右张口=a-c 圆周:高低位移=B-D/2
左右位移=A-C/2
据此计算结果调整垫片达到中心基本技术要求 中心要求:一般要求用圆周及端面偏差应小于0.05mm 1.6.5找中心应注意的事项
1.6.5.1卡子样针为直角,集合形状要规则 1.6.5.2卡子的样针应准确固定在靠背轮上
1.6.5.3样针的端头应为球面且光滑,并应用锁紧螺母固定在卡子上,测量缝隙应调整在0.5mm以内,塞尺片数不宜多,以四片为宜,多宜产生误差。 1.6.5.4靠背轮应清洁无毛刺、油污,端面在180°相对称的位置上各装上一块百分表 2、阀门的检修
2.1化学常用阀门的结构 2.1.1闸阀
2.1.1.1结构特点:流动的阻力小,开关省力,全开时密封面受介质的冲蚀小,双流向,使用范围广,密封性能较好。同时存在结构复杂,尺寸高大,密封面易擦伤,而且维护困难。闸阀有明杆、暗杆、楔式和平行式等几种结构,它们分别有:阀体、阀盖支架、阀杆螺母、手轮、填料、填料压盖、垫片阀座、闸板组成 2.1.2隔膜阀
2.1.2.1结构特点:隔膜阀具有寿命长,结构简单流动阻力小,密封性能好。适用含有悬浮物的介质和介质不与阀杆接触而不被腐蚀等特点,不需要填料机构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不适应在高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以及真空系统中使用,它由阀体、阀盖、隔膜 阀瓣、丝杆及手轮组成。阀的内部表面衬有橡胶 ,靠手轮使丝杆升降带动阀瓣的隔膜上、下移动,达到开闭的目的。 2.2检修工艺 2.2.1闸阀检修
2.2.1.1将从系统解列下来,运到检修现场的阀门清洗干净。
2.2.1.2将阀门平置地上,松开阀盖与阀座联接螺栓,将手轮、阀杆、阀座及闸板一起从阀体上取出。
水处理,中水处理,加药设备,等
2.2.1.3取下闸板,将镶有铜环的一侧结合面向上,作好标记并放好。 2.2.1.4松开阀盖上的压兰螺栓,使阀杆不受盘根的挤压 2.2.1.5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手轮,使阀杆与阀杆螺母脱离 2.2.1.6取下盘根压兰将盘根从填料盒中取出
2.2.1.7检查清理所有的部件确认完好无损,方可组装,组装以拆卸的逆顺序进行组装
2.2.2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2.2.2.1闸板的铜结合面完好,无裂纹、凹坑 2.2.2.2阀座应无裂纹无沙眼、无毛刺结合面应完整。 2.2.2.3阀杆表面应光洁,无弯曲、无毛刺 2.2.2.4螺杆螺丝与螺母的配合间隙应适合 2.2.2.5填料压兰应完好清洁 2.2.2.7垫片应完好 2.2.3 隔膜阀检修 2.2.3.1手轮打到全开位置 2.2.3.2拆除阀盖与阀体的连接螺丝
2.2.3.3将隔膜阀瓣、阀体一起提起。拆下隔膜 2.2.3.4将阀盖固定在虎钳上
2.2.3.5旋转手轮到关闭的状态,拆下阀杆与阀瓣的连接销,取下阀瓣退出阀杆。
2.2.3.6检查清理所有的部件,确认完好无损方可组装,组装时按拆卸的逆顺序进行。
2.2.4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
2.2.4.1阀体、阀盖应完好,无脱落、鼓泡、沙眼。 2.2.4.3隔膜无破裂、损伤,阀杆开启应灵活,手轮完好。 2.2.5阀门的故障原因及处理的方法
水处理,中水处理,加药设备,等
3、离心泵的检修
水处理,中水处理,加药设备,等
3.1设备规范
水处理,中水处理,加药设备,等
3.2离心泵的检修工艺
3.2.13.2.1.1检修行中存在的详细的检查
3.2.1..2了解应修水泵的性能和检修工艺,日常的缺陷及上次检修的台帐记录
3.2.1..3所修的水泵应备有完整的备品,配件和所需的材料,并准备好专用的工具
3.2.1..4办理工作票,在确认工作票上的安全措施已经完好后,方可开工 3.2..2一般离心泵的拆卸顺序 3.2.2.1拆下联轴器安全罩
3.2.2.2拧下的油室放油堵丝放尽旧油
3.2.2.3拆下与泵体连接的出入口管件,再拆除压力表
3.2.2.4卸下的电机地脚螺栓,分开联轴器电机的四脚垫片要分别的扎捆好,放在规定地点,并记录原来的位置以便组装时使用。
3.2.2.5拧下的泵盖与泵体的连接螺栓,用两端的顶丝将泵壳顶出,要保护好结合面,并测量旧垫片厚度,作好记录
3.2.2.6撬开叶轮螺母制动垫圈,用专用的扳手拆下叶轮螺母,取下叶轮及键,松开填料压盖,取出盘根移出水封环,取下泵盖。
3.2.2.7以紫铜棒顶住叶轮侧轴头,轻轻的捶击将轴承与轴一并从联轴器侧抽出,取下水封环,填料压兰及前轴端盖和轴承 3.2.2.8用专用的工具取下联轴器及键 3.2.2.9取下后轴承端盖及轴承 3.2.3 IH泵的拆卸方法 3.2.3.1拆下对轮防护罩
3.2.3.2拆下电机地脚螺栓,移开电机,用专用的工具拆下泵上的联轴器
问题并在开工前做一次
水处理,中水处理,加药设备,等
3.2.3.3拆下泵体上放液管和放油管堵,放净泵内的液体和悬架体内储油室内的存油。
3.2.3.4拆开泵体与中间支架连接螺栓将中间支架悬架部件、密封部件等,全部转子部件从泵体中取出,注意结合面的保护。 3.2.3.5松开叶轮螺母,取出叶轮和键
3.2.3.6将泵盖连同轴承,机械密封端盖 及机械密封等组合件一起从轴上取出,此时 应注意勿使轴承与泵盖相对滑动,然后再把机械密封端盖拆下,将机械密封连同轴套一起取出。 3.2.3.7拆下中间支架和悬架支架。
3.2.3.8拆下前后轴承端盖再把轴连同轴承一起从悬架上取出,测量纸垫片厚度并作好记录。 3.2.3.9拆下轴承
3.2.4 FSBL7IH泵的拆卸顺序 3.2.4.1清洗泵后,拆下对轮防护罩。 3.2.4.2拧开放油堵塞,放尽油室旧油。
3.2.4.3拆除连接泵进出口管件,拆下电机地脚螺栓,移开电机。 3.2.4.4拆下泵体与后盖的连接螺栓,用木柄轻击泵体使其脱落 3.2.4.5拆下叶轮轴与泵轴英氏锥度连接在联轴器中心的吊紧螺栓 3.2.4.6松开机械密封动环固定螺钉,以锤轻击联轴器中心吊紧螺栓,使叶轮轴与泵轴莫氏锥度松动后,拉出叶轮后盖,密封件动环,松开后盖上压盖螺钉取出静环
3.2.4.7松开泵轴前后压盖螺钉,测量垫片厚度并记录,取出泵轴轴承 3.2.4.8拆下轴承,清洗支架及油室。 3.2.5CZ泵的拆卸顺序
3.2.5.1排尽泵内的液体及润滑油 3.2.5.2拆除联轴器防护罩拆开联轴器 3.2.5.3拆掉所有的仪表及辅助管路 3.2.5.4拆掉轴承支架的支脚螺栓 3.2.5.5拆掉泵体双头螺栓的螺母
3.2.5.6卸下(泵盖机密轴承支架叶轮)组件
3.2.5.7撬开卡片拆掉叶轮及键,拆掉泵盖定位螺钉卸下泵盖 3.2.5.8拆下机械密封压盖将轴套和密封转动件一起抽出。
水处理,中水处理,加药设备,等
3.2.5.9拆下机械密封联轴器,拆下前、后轴承压盖,测量垫片厚度并作好记录。以木锤从驱动端将轴取出。 3.2.5.10拆下轴承清洗油室
3.2.6离心泵的检修项目及应测的部件记录和清洗检修方法 3.2.6.1检修项目 3.2.6.1.1各部件清理检查 3.2.6.1.2泵体的检查测量各部间隙
3.2.6.1.3测量各部件偏差,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 3.2.6.1.4组装调整各部件的间 …… 此处隐藏:293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外语考试]管理学 第13章 沟通
- [外语考试]07、中高端客户销售流程--分类、筛选讲
- [外语考试]2015-2020年中国高筋饺子粉市场发展现
- [外语考试]“十三五”重点项目-汽车燃油表生产建
- [外语考试]雅培奶粉培乐系列适用年龄及特点
- [外语考试]九三学社入社申请人调查问卷
- [外语考试]等级薪酬体系职等职级表
- [外语考试]货物买卖合同纠纷起诉状(范本一)
- [外语考试]青海省实施消防法办法
- [外语考试]公交车语音自动报站系统的设计第3稿11
- [外语考试]logistic回归模型在ROC分析中的应用
- [外语考试]2017-2021年中国隔膜泵行业发展研究与
- [外语考试]神经内科下半年专科考试及答案
- [外语考试]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 [外语考试]2018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合欢树习
- [外语考试]分布式发电及微网运行控制技术应用
- [外语考试]三人行历史学笔记: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
- [外语考试]2010届高考复习5年高考3年联考精品历史
- [外语考试]挖掘机驾驶员安全生产责任书
- [外语考试]某211高校MBA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
- 用三层交换机实现大中型企业VLAN方案
- 斯格配套系种猪饲养管理
- 涂层测厚仪厂家直销
- 研究生学校排行榜
- 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 医学基础知识试题库
- 2010山西省高考历年语文试卷精选考试技
- 脉冲宽度法测量电容
- 谈高职院校ESP教师的角色调整问题
-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相关技术研究
- 余额宝和城市商业银行的转型研究
-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
- 气候突变的定义和检测方法
- 财经大学基坑开挖应急预案
- 高大支模架培训演示
- 一种改进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 2-3-鼎视通核心人员薪酬股权激励管理手
- 我国电阻焊设备和工艺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 MTK手机基本功能覆盖测试案例
- 七年级地理教学课件上册第四章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