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5)
三、操作方法
(一) 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浸透溶液,用钳子拧至不滴水,敷于创面。
每隔15~30分钟淋药液于纱布上,使其经常保持湿润,以利发挥药效。
(二) 埋管湿敷法 患部下面垫以橡皮布,用4~5层纱布盖于疮面,在2和3层中间放
尼龙管一根,尼龙管前端管壁钻孔数个,尾端连接针栓,露于敷料外,定时用注射器注入药液。
(三) 浸泡法 用大口的小药瓶或治疗碗,或小药杯盛放浸泡的药液,然后将肢端浸泡
在药液中。
(四) 淋洗法 将煎煮好的药液放于盆内,乘热熏蒸,然后淋洗。或将药液装入喷壶内
淋洗患处,每日3~4次。 四、注意事项
(一) 凡病在四肢宜用淋洗法;病在肢端宜用浸泡法;病在腰、腹、背部宜敷罨法或埋
管湿敷法。
(二)使用热药液时温度要适中,以防烫伤。
(三)行浸泡法,药液要超过创面,使之渗入到溃疡脓腔内,以达到清洁引流及消炎解毒
的作用。
第十四章 涂药法
将搽剂、混悬剂、油剂、酊剂、霜剂等直接涂于患处的方法称为涂药法。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消肿、止痒定痛等作用。 一、适应症
疮疡、痈疽、疖肿、水火烫伤、皮肤病。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物、棉签或毛笔或镊子、棉球。 三、操作方法 (一) 暴露患处。
(二) 用棉签或毛笔蘸药物涂于患处;患处面积较大对,可用镊子挟棉球蘸取药物涂
布。
(三) 必要时用消毒纱布盖敷,胶布固定。
四、注意事项
(一) 涂药前须清洁局部皮肤,将余药洗净擦干,方可再涂新药。 (二) 刺激性较强的涂剂,不可涂于面部,婴幼儿忌用。
(三) 水剂、酊剂一日须涂数次,用后需塞紧瓶盖;使用混悬剂必须先摇荡均勾;使用
霜剂时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揉摩,使之渗入肌肤。 (四) 涂药不宜过厚,过多,以防毛孔闭塞;面部涂药时,切勿误入口、眼。
(五) 涂药后需密切观察局部皮趺,如有红色丘疹,竒痒或局部肿胀等过敏反应,应立
即停用,并将涂药拭净或清洗,必要时内服、外用抗过敏的药物。
21
第十五章 敷药法
将药物敷布于患处或穴位的方法称敷药法。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淤生新、止血、促使毒聚溃破等作用。 一、适应症
疖、痈、疽、疔疮、流注、跌打损伤、肠痈、肺痈、哮喘、高血压等疾患。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物、油膏刀、棉垫或纱布、棉纸、胶布或绷带(如需临时调配药物,需备治疗碗,麻油或饴糖、水、蜜、 醋、凡士林等;敷新鲜中草药时需备乳钵)。 三、操作方法 (一) 清洁局部。
(二) 需临时调制药物时,将药末倒入治疗碗内,根据需要,用水或饴糖、麻油、蜜、凡士林等调和成稠度适中的糊状;新鲜中草药需洗净后置乳钵内捣烂。 (三) 将药膏或中草药平摊于棉垫或纱布上。
(四) 取一块大小相等的棉纸或纱布覆盖在药物上,将四边往里折叠整齐。
(五) 将药粉敷贴于患处,胶布或绷带固定。 四、注意事顼
(一) 敷药时必须注意湿度适中,厚薄均匀,一般以 0.2~0.5公分为宜,围敷时必须超
出肿块2公分左右。
(二) 敷药后应注意观察反应,发现皮肤过敏,必须立即停止敷药。
(三) 用水或药汁、醋调配的敷药,容易干燥,须经常用水、药汁、醋进行湿润,以免干燥后减低药效,引起局部不适。
(四) 用饴糖调配的敷药,热天容易发酵,可加适量新洁尔灭或亚硝酸钠等防腐剂。
第十六章 贴药法
将膏药或膏药上掺药粉或植物叶子贴于患处的方法称贴药法。具有疏筋通络、活血袪淤、散结止痛、消肿拔毒等作用。 一、适应症
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均可采用。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物、必要时备纱布、胶布、绷带。贴膏药时需另备酒精灯、火柴、剪刀、棉花。必要时备皮肤刀、滑石粉 三、操作方法 (一)贴膏药法
1、清洁皮肤,剃去较长较密的毛发。
2、按病灶范围,选择大小合适的膏药。
3、剪去膏药周边四角,将膏药置酒精灯上加温,使之软化后揭开。
22
4、根据病情掺入药粉。掺药后,边加温边在膏药外面挤捏,使掺药与膏药均匀混合。
5、膏药外缘以棉花围绕一周,趁热贴于患处。 6、胶布或绷带固定。 (二) 贴植物叶法
将植物叶如玉簪叶、苦瓜叶等洗净贴于患处,必要时纱布包裹,胶布固定。 四、注意事项
(一) 烘烤膏药不能过热,以膏药柔软能揭开不烫手为度,防止粘贴时烫伤皮肤及膏药
外溢;掺有麝香、丁桂散等辛香药物时,更不宜多烤,以免失去药效。
(二) 发现皮肤发红、起疹子、水泡、痒痛,为过敏所致,应随即取下,暂时停贴。 (三) 除去膏药后,局部随即用汽油或松节油擦拭干净,以免污染衣服。
第十七章 吹药法
将药粉均匀的吹到患处的方法称吹药法。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收敛的作用。 一、适应症
口腔、咽喉、耳、鼻等疾病。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药粉、吹药器、压舌板、电筒。 三、操作方法
(一) 吹口腔、咽喉
1、令病人洗漱口腔或用棉花将痰涎揩拭干净。 2、病人端坐在靠背椅上,头向后仰。 3、嘱病人张口,查清病变部位。
4、左手拿压舌板压住舌根,右手持吹药器挑适量药物,迅速均匀喷入患处。 5、清洁和整理用物 (二) 吹耳、鼻
清洗、拭净耳道或鼻腔,观察病变部位,用吹药器将药粉吹入耳内或鼻腔内。 四、注意搴项
(一) 吹药宜轻捷,药粉需均匀撒布于整个病变部位。
(二) 吹咽喉时嘱病人暂时屏气,以免引起呛咳或吸入气管。
(三) 口腔、咽喉吹药半小时内不要进食、饮水和吞咽,以加强局部作用。
第十八章 点眼药法
将眼药水和眼药粉、眼药膏点入眼内,治疗眼病的方法称为点眼法。具有清热解毒、退翳明目、扩瞳、缩瞳、麻醉、保护角膜等作用。
23
—、适应症
眼部疾病。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眼药、玻璃棒或滴管、蒸馏水或冷开水少许、小药杯 (内装干棉球数个)、治疗碗(内盛1 :1000新洁尔灭溶液棉球)。 三、操作方法
(一) 点眼前术者洗净并消毒双手。
(二) 病人端坐在靠背椅上,头向后仰,术者用左手拇指向下牵拉下眼睑,食指分开上
睑。
(三) 嘱病人目睛上视,玻璃棒蘸蒸馏水或冷开水,再蘸上药粉,轻轻点入下睑穹窿部,
然后闭眼,嘱病人转动眼球后再睁开;滴眼药水时,持滴管将眼药水滴于下结膜
囊内,嘱病人轻闭眼;涂眼药膏时,将眼药膏置于玻璃棒上,玻璃棒与睑缘平行,将眼药轻轻纳入下结膜囊内,嘱病人闭眼,轻轻转动退出玻璃棒。也可直接持小支眼药膏,将眼膏挤入下结膜囊内。
(四) 用干棉球将眼睛周围的眼泪及分泌物擦拭干净。 四、注意事项
(一) 严格执行査对制度。
(二) 眼药粉必须研制极细,防止发生异物感及加重病情。
(三) 滴混悬液时,要反复摇匀;滴药液时必须压迫泪囊区2~3分钟,以防药液流入鼻
腔,失去药效。滴毒性及麻醉药液时,尤应注意,以免引起吸收中毒。 (四) 使用玻璃棒点眼吋,应检查其头部有无破损,防止损伤角膜、结膜;用滴管及眼
膏原装点眼时,注意勿使滴管及眼膏口触及眼睛及它物,以防污染。 (五) 双眼点药时,必须先 …… 此处隐藏:195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政务民生]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热点问题(七)
- [政务民生]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20
- [政务民生]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 [政务民生]1、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交底书
- [政务民生]2015年山东省17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
- [政务民生]2-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评审流程图
- [政务民生]2018版中国清分机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策
- [政务民生]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
- [政务民生]2018-2024年中国新型组合房屋行业投资
- [政务民生]2015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五
- [政务民生]灌砂法及环刀法测压实度(带计算过程)
- [政务民生]运筹学实验2求解非线性规划
- [政务民生]劝学、逍遥游默写(教师卷)
- [政务民生]《运筹学》 - 期末考试 - 试卷A - 答案
- [政务民生]八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6 Hobbies测试
- [政务民生]2019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100题(含答
- [政务民生]自动化英文文献翻译
- [政务民生]公文格式实施细则
- [政务民生]高一地理上册课堂跟踪练习题6
- [政务民生]会计继续教育习题及答案
- 第三章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 泛读教程第三册答案
- 魏晋南北朝文学
- 幂的运算复习题
-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策略_以社会
- 钢结构行业产业链及竞争分析研究
-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 中国旅游地理B卷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
- 俞氏国际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 GB7258-2017新标准考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汉字听写比赛活动方案
- 1.3《平抛运动》学案 教科版必修2
- 2011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 考虑水力条件变化的城市给水管网可靠性
-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 ITT内部培训资料-FI端吸泵的介绍
- 文明守纪,从我做起学生发言稿
- 初中读《聊斋志异》心得体会8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