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2)
(一) 适应症
适用于宜留针又须施灸的疾患,如痹证、痿证等。 (二) 物品准备
同毫针刺法,另加艾绒、火柴。 (三) 操作方法
1、针刺得气后留针。
2、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或用小段艾条套在针柄上点燃,使热力沿针体传至穴内。 3、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取下,换炷再灸,每次可灸2~5壮。 4、灸毕,除去艾灰,退出毫针。 (四)注意事项 1、同艾条灸。 2、针柄上的艾绒须捻紧,并在针上套一厚纸片,平放在皮肤上,防止艾火脱落烧伤皮肤。
四、灯火灸 (一) 适应症
常用于痄腮、脐风、小儿高烧抽筋等。 (二) 物品准备
灯草、麻油、火柴。 (三) 操作方法
1、取灯草一根,将一端捻细,蘸麻油。
2、右手拇食指持灯草,露出二分长点燃,迅速对准穴位点灸一下,即离开。 3、再燃再点灸,直至灸完需灸穴位。 (四) 注意事项 1、同艾条灸。
2、蘸油量不宜太多,以免油珠落下烫伤皮肤。
第三章 放血疗法
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身体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使内蕴热毒随血外泄,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通经活络、镇吐止泻等作用。
一、适应症与放血部位 适用于实证和热证。 (一) 高热刺大椎、十宣。 (二) 头痛刺太阳。
(三) 中暑、中风闭症刺十宣。 (四) 急性胃肠炎刺曲池、委中。
6
(五)急性结膜炎、麦粒肿刺太阳或耳背静脉放血。
(六)咽喉肿痛刺少商。 (七)小儿疳积刺四缝。
(八) 外伤性淤血、痈疖、丹毒在病灶相应部位散刺放血。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内盛消毒三棱针或粗毫针或小尖刀、75%酒精棉球、消毒敷料、弯盘、胶布。 三、操作方法
(一) 点刺:又称速刺,多用于穴位放血。 1、选好穴位,常规消毒皮肤。
2、术者右手持针,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约0.3厘米,立即出针。 3、轻轻按压针孔,挤出少量血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以止血。 (二) 挑刺:多用于胸背、腰骶部或耳后等部位放血。 1、选好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2、用三棱针或小尖刀挑破细小静脉,挤出少量血液。 3、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三) 缓刺:多用于窝部的浅静脉放血。
1 、在刺血部位的上部用手压迫或用止血带扎紧,使其充血。 2、常规消毒皮肤。
3、用粗毫针或三棱针缓慢刺入选好部位的浅表静脉约0.3厘米深,随即缓慢退针。 4、松开压迫刺血部位上部的手或解开止血带。 5、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四) 散刺:又称围刺,多用于病灶周围点刺放血。 1、常规消毒皮肤。
2、用三棱针在病灶周围或沿病灶边缘顺序点刺出血。 3、用酒精棉球消毒并覆盖敷料。 四、注意事项
(一) 注意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二) 针刺不宜过猛、过深,手法要轻、稳、准,出血不宜过多,切勿刺伤大血管。 (三) 凡体质虚弱、孕妇、素易出血者不宜使用。 (四) 出现晕针,按针刺疗法晕针处理。
第四章 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是在病人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粗圆利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状物,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和脏腑功能的作用。 一、适应症
7
痔疮、肛裂、脱肛、急性结膜炎、麦粒肿、月经过多、 颈淋巴结核、哮喘、多发性疖肿等。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消毒粗圆利针,2%碘酒、75%洒精、消毒敷料、胶布、弯盘。 三、挑治部位和种类
挑治部位多在背部、腰骶部。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 选点挑治:选用体表有关部位出现的疾病反应点进行挑治。反应点的特点:其形
如丘疹,微高出皮表,针尖大小,色泽呈灰白色、棕褐色或粉红色不等,压之不褪色,偶可见上面长一根长毛,可有一个或多个。但要注意与痣、毛囊炎、色素斑点相鉴别。一般可在第七颈椎至笫二骶椎之间的腰背部找点,如麦粒肿多在肩胛区,痔疮常见于腰骶部。 (二) 穴位挑治:若反应点难以找到,可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或循经取穴挑治。如急性结膜
炎选大推,哮喘选风门。
(三) 区域挑治:肛门、会阴部疾病,可在第三腰椎至第二骶椎之间左右旁幵1~1.5寸的纵行线上,任选一点;月经过多可在脊柱正中,阳关至腰俞之间任选一点。 四、操作方法
(一) 指导背部挑治病人反骑坐椅上,两手扶于靠背架上,暴露背部;其它部位亦应取
合适体位。
(二) 确定挑治点(穴),并用指甲掐一痕迹,常规消毒皮肤。
(三) 左手固定局部皮肤,右手持针将挑治点(穴)的表皮划破0.2~0.3厘米,然后深入表皮下挑断白色纤维状物。
(四) 挑尽皮层纤维后,消毒局部,盖上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五、注意事项
(一) 术前向病人作好解释,避免情绪紧张,令其合作。冬季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二) 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挑后3~5天局部勿沾水,以防伤口感染。
(三) 挑治手法一般以强刺激效果好,但要视病人忍耐疼痛的程度而定,以免刺激
过强导致晕针。
(四) 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少食刺激性食物。
(五) 凡体质过度虚弱、孕妇、严重心脏病及水肿等患者应慎用或不用,避免意外。 (六) 一般病人只挑一次,每次挑1~2个点(穴),必要时可于7~10天后另选新点(穴)
挑治。
第五章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是用罐状器具,借助热力,排出罐中空气形成负压,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充血或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具有温散寒邪、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拔毒去腐等作用。
8
一、拔火罐法
(一) 适应症
风湿性肩背痛、腰腿痛、肢体麻木,外感风寒之头痛、 呕吐、泄泻、寒咳哮喘、疮疡初期等。刺血拔罐适用于急性扭伤有淤血者、疮疡、顽癣及毒蛇咬伤等。 (二) 物品准备
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或其它代用品)、95%酒精棉球或纸片、镊子、火柴、凡士林、三棱针或梅花针、75%酒精棉球。 (三) 操作方法
1、点火: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1)闪火法:持镊子夹95%酒精棉球点燃,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后迅速抽出,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投火法:将纸片卷成筒状点燃投入罐内,随即将罐按叩在所选部位上。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否则燃物落下烫伤皮肤。
(3)贴棉法:用95%酒精棉球(不要过湿)一小块贴,在罐内壁中段,点燃后按叩在所选部位上。
2、拔罐:根据病情选择适宜的方法,使局部皮肤呈现红紫现象。 (1) 坐罐:将罐吸附在皮肤上不动,留置10分钟左右。
(2) 闪罐:用闪火法使罐吸着后,立即拔下,再吸再拔,反复多次。
(3) 走罐:先在所选部位和罐口边簿涂一层凡士林,待火罐吸住后,一手扶住罐
体,用力向上下左右慢慢来回推动 几次。此法多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 (4) 刺血拔罐:在患部常规消毒后,先用梅花针叩打或用三棱针浅刺出血,再行拔
罐。留置5~10分钟,起罐后消毒周部。
3、起罐:一手扶住罐体,一手指按压罐口皮肤,使空气漏入,罐子即可自落。 (四)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应釆取适当的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根据拔罐部位选用大小合适的火罐,并仔细检查罐口边沿是否光滑,有无裂痕。以防损伤皮肤或漏气。
3、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留罐过程中,要随时检查罐子吸着 …… 此处隐藏:215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政务民生]2013年公共基础知识热点问题(七)
- [政务民生]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释义20
- [政务民生]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
- [政务民生]1、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交底书
- [政务民生]2015年山东省17地市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
- [政务民生]2-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评审流程图
- [政务民生]2018版中国清分机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策
- [政务民生]新课改高中政治探究
- [政务民生]2018-2024年中国新型组合房屋行业投资
- [政务民生]2015年上海市春季高考数学模拟试卷五
- [政务民生]灌砂法及环刀法测压实度(带计算过程)
- [政务民生]运筹学实验2求解非线性规划
- [政务民生]劝学、逍遥游默写(教师卷)
- [政务民生]《运筹学》 - 期末考试 - 试卷A - 答案
- [政务民生]八年级英语下册 Module 6 Hobbies测试
- [政务民生]2019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100题(含答
- [政务民生]自动化英文文献翻译
- [政务民生]公文格式实施细则
- [政务民生]高一地理上册课堂跟踪练习题6
- [政务民生]会计继续教育习题及答案
- 第三章 无约束最优化方法
- 泛读教程第三册答案
- 魏晋南北朝文学
- 幂的运算复习题
- 城市环境问题的成因与治理策略_以社会
- 钢结构行业产业链及竞争分析研究
- 新型热塑性弹性体增韧聚丙烯的研究
- 中国旅游地理B卷试题及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
- 俞氏国际后勤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办法
- GB7258-2017新标准考试题含答案
- 小学生汉字听写比赛活动方案
- 1.3《平抛运动》学案 教科版必修2
- 2011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务员考试复习资料
- 考虑水力条件变化的城市给水管网可靠性
- 表面活性剂在油田开发和生产中的应用
- ITT内部培训资料-FI端吸泵的介绍
- 文明守纪,从我做起学生发言稿
- 初中读《聊斋志异》心得体会800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