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电波 - - 播音员方明、雅坤、林如
永不消逝的电波------播音员方明、雅坤、林如
文:周敏
今天,当我们被周遭斑驳陆离的电视影像所迷乱,沉醉其中的时候,我们依然还记得那些只有广播的日子:每天清晨薄雾蒙蒙天刚乍亮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次播音;大学时代每个夜晚自习归来守候的《今晚八点半》;更早的时候,一些聪明的男孩子用磁铁、二极管、线头来自制广播,寻找娱乐匮乏时代的难得娱乐,比如朱军童年制作的那个小广播;老人沉醉于京戏、黄梅戏,年轻人热爱热线节目和点歌,理智的中年人依然如故的是新闻和摘要,即便到了现在娱乐极大丰富的年代依然割舍不断许多人的“广播情结”。
那个年代,每个家庭都有一台袖珍的收音机,虽然如今这些物品已经被遗忘在了角落,成为遗迹,但是尘封的外表丝毫也不能埋没它陪伴我们成长的历史。我们在广播浸染的岁月中慢慢成长,广播也因此成了我们无需购买的教科书,和如今可供翻看的历史资料集。
于是,《艺术人生》精心策划了这样一期节目,为了纪念那些让我们感动的广播岁月,纪念广播书写的难忘历史瞬间,纪念一批老去的播音艺术家,也为观众撩开我们喜爱的播音员的神秘面纱。定名为“永不消逝的电波”,心愿和意义自在题中。 零距离接触播音员
在没有明星的年代,我们也有偶像。那些从匣子里发出的或浑厚或清脆或冷静或热情声音的人物成
了我们当年的偶像。我们猜想着他们的样子,而他们即便在影像传播活跃的当今也极少露面,普遍的低调性使得他们身在媒体又远离媒体。当录制现场响起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想起了《新闻和报纸摘要》的声音,方明、雅坤、林如通过广播向大家问好。声音如此熟悉,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却又让人莫名地感动,可见编导的别具匠心。
政策性强的方明
广播中方明老师浑厚的声音、稳健的语流,传达给我们关于他的这样的信息:中年、眼镜、精神、稳重。站在台上的方明老师如同想像,只是眼前的他更让我们感觉到男性独有的优雅气质和谦和态度,与新闻中的客观、冷静有些出入。似乎已经习惯了面对一支话筒的广播环境,刚刚登上舞台的方明显得有些拘禁,和朱军谦让之后才坐定。简单的一句话:“有什么你就问吧”,如同新闻报纸摘要一样爽快、简明。
方明的1976
朱军给方明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感谢他广播中标准的普通话对自己主持事业的启蒙。让朱军记忆犹新的是1976,那天他通过自制的广播收听新闻,无意中听到了方明老师播出的周总理去世的消息,于是赶紧告诉老父。父亲一个巴掌拍到了脑后,“不要胡说”。消息是真实可靠的,只是太多的人情愿相信这是孩子的玩笑。亲历这一历史大事件的方明说:“播周总理讣告时我是悲痛又悲恸”。政治局势的紧张,许多人在事件中明哲保身的态度令方明愤怒,总理一生鞠躬尽瘁、大度和优雅让方明感到痛失一位好总理的悲痛。那天,方明的播音饱含了悲痛之情,但是他依然责怪自己当时“化悲痛为力量”的情绪不够。
方明播过了三个重要领导的讣告,总理之外还有陈毅老总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他说播报三位领导的讣告是三种心情和三种播音语气。陈老总戎马一生,鞠躬尽瘁,却在1971年文革中含冤去世。高压之下,言语受限,但是方明依然坚持用悲愤的语气播完讣告,到最后甚至要提出抗议,情绪非常激动。小平同志去世的时候,方明说自己播报时更多是一种悲壮的心情。他三起三落,实现了拨乱反正,之后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积极投入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仅解决了国人的温饱问题,而且实现了一部分人的小康生活水平,国家的面貌也焕然一新,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指日可待之中。 呼啸的战斗机
方明一直把夏青老师作为自己的偶像,当初夏青老师播报罗荣桓将军去世消息时的沉着与恰到好处成为方明日后播报此类消息的摹本。但是之后,由于过于注重了播音技术,忽视了播音的内容,方明酿成了一个重大事故,在政治紧张的年代方明遭到了各方的批评甚至批斗。如何才能达到夏青老师的炉火纯青?35周年国庆阅兵大典让方明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练兵。
那天,方明和另外一个播音员在天安门城楼上东边的一个临时搭建的播音间里进行现场直播。阅兵梯队分为陆地和空中,由于当天雾气蒙蒙,能见度极差,播音员需要准确地判断战斗机起飞的时间和速度,等到飞机到达天安门上空的时候要播报完成。在第二梯队过去之后,领导要求赶紧播报,方明则判断两个梯队之间肯定有一些间隔,于是过了一分钟之后,方明才播报了战斗机飞过来的消息,而此时的第三梯队也恰好呼啸而来,时间上吻合无误。对于自己的冒险行为,方明的解释非常简单:新闻最注重的就是事实。 好事多磨的婚史
每天忙于处理各种各样的新闻,以至于到了适婚年龄的方明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但是,主动求爱的人不少,他们在观众来信中表达了爱慕之情。方明说,自己的爱情属于包办,齐越老师牵头,认识了现在的妻子。1972年相识,1975年才正式完婚,方明说其间三年一直处于向领导打报告要求结婚和领导审批之中。岳父被定为特嫌,由于方明经常要出入一些重要场合,这桩婚事因此被拖延。于是,方明提出以后仅仅做一些日常播音工作,可以不参加重要事件的报道。领导见其断然坚持,于是成全了婚事。 无奈的儿子
结婚之后,由于夫妇两人各自忙碌,于是做出了不要孩子的决定。但是,社会舆论给予的压力改变了这个想法,1978年儿子崔征降生。儿子从小就习惯了独立,即便有一次他被下了病危通知也是自己一个人到医院就诊。现在的崔征在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做出镜记者,但这全然不是父亲的功劳。他说,自
己曾央求过父亲期望得到他的帮忙,但是父亲严词拒绝,坚持“自己的路自己走”。方明解释:现在社会流行走后门、通关系,而自己每天都在传达正面的消息,不从自己做起没有理由,而这多少让儿子感觉不爽。
方明告诉我们,过去感觉不可调和的事业和家庭的矛盾现在可以调和了。如今,一家三口除了上班之外都聚在一起,星期天他们也经常携手来到公园放松。但是,方明说自己还是有两大遗憾:一是父亲和母亲去世的时候没在身边守候;二是没有机会尝试更多的节目形式,比如让他羡慕的朱军的《艺术人生》。
言行优雅的雅坤
雅坤的声音和她的年龄似乎有一些出入,那清脆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让你断然猜想不出是站在面前的60多岁的女士发出。她举止优雅,恰符合她的名字。而从谈话中,我们也得知了这个艺名即原名,只是去掉了姓氏“佟”。 今晚八点半
曾经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节目吸引了众多听众,每天晚间八点半人们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收听。这档节目名为《今晚八点半》,主持人就是我们面前熟悉的雅坤。不常露面于媒体的雅坤说自己还是喜欢播音间的感受,她喜欢保留一些神秘感,用声音塑造的形象来打动听众。雅坤透露观众来信中曾经给自己这样的描述:40多岁的年龄,20多岁的声音。于是,错误的年龄判断让雅坤得到了许多异性的爱慕,无数的求爱信可以作证。 听众是朋友
除了那些求爱信,雅坤还有许多的仰慕者,比如一位年轻的日本男孩。正在上初中的男孩偶然在调频中听到了雅坤的声音,他的感觉是中文非常优雅,而播音员的声音更好听。于是,大学他选择了中文专业,之后又从事 …… 此处隐藏:162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法律文档]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法律文档]向市委巡视组进点汇报材料
- [法律文档]绵阳市2018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 [法律文档]浅析如何解决当代中国“新三座大山”的
- [法律文档]延安北过境线大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
- [法律文档]激活生成元素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 [法律文档]2014年春学期九年级5月教学质量检测语
- [法律文档]放射科标准及各项计1
- [法律文档]2012年广州化学中考试题和答案(原版)
- [法律文档]地球物理勘查规范
- [法律文档]《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
- [法律文档]2018年宁波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
- [法律文档]工会委员会工作职责
- [法律文档]2014新版外研社九年级英语上册课文(完
- [法律文档]《阅微草堂笔记》部分篇目赏析
- [法律文档]尔雅军事理论2018课后答案(南开版)
- [法律文档]储竣-13827 黑娃山沟大开挖穿越说明书
- [法律文档]《产品设计》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
- [法律文档]电动吊篮专项施工方案 - 图文
- [法律文档]实木地板和复合地板的比较
- 探析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中PLC的可靠性
- 用Excel函数快速实现体能测试成绩统计
-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分析:班主任工作常识
-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2013年中山市部分职位(工种)人力资源视
- 2015年中国水溶性蛋白市场年度调研报告
- 原地踏步走与立定教学设计
- 何家弘法律英语课件_第十二课
- 海信冰箱经销商大会——齐俊强副总经理
- 犯罪心理学讲座
- 初中英语作文病句和错句修改范例
- 虚拟化群集部署计划及操作流程
- 焊接板式塔顶冷凝器设计
- 浅析语文教学中
- 结构力学——6位移法
- 天正建筑CAD制图技巧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57号——注册
- 赢在企业文化展厅设计的起跑线上
- 2013版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验6
- 直隶总督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