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万吨四氯乙烯可行性报告 - 图文(3)
给率不足50%,这使得国内必须依赖进口来满足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四氯乙烯的发展。
近年来,由于许多四氯乙烯生产企业的停产,国内四氯乙烯的需求量却增长很快,而国内四氯乙烯产品本身产量小,质量低,无法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为此,国内干洗用的四氯乙烯几乎全部依靠进口解决,且进口量逐年增加。1992年进口量为1万吨,1995年为1.85万吨,1996年为1.5万吨,1997年为2万吨,1998年为2.2万吨,1999年为1.8万吨,2000年为2.34万吨,2001年为3.23万吨,2005净进口量约4.81万吨,2006年为3.29万吨;2007年2.66万吨;2008年为3.52万吨。
2000年我国四氯乙烯需求量约2.5万吨,2005年达到5.81万吨,2008年达到7.02万吨。由于2008年下半年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2009年我国四氯乙烯消费大幅下降,结束了前几年快速增长的局面,特别是在需求淡季,需求萎缩的现象比往年表现的更为突出。2009年我国四氯乙烯产量约为4万吨,净进口量为1.87万吨,表观消费量为5.87万吨。2010年表观消费量约8.37万吨。
2011年我国四氯乙烯产能产量有所提高,但依然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国外四氯乙烯也出现需求缺口,价格大幅上涨,四氯乙烯进口量大幅萎缩。
国内进口的干洗用四氯乙烯为质量含量为99.9%的产品,而非干洗用的四氯乙烯由国内产品供应。由于国际市场干洗级四氯乙烯供应紧张,价格猛涨,而且进口的四氯乙烯供应不上,造成遍地林立的干洗业难以为继,甚至由于购不到四氯乙烯而陷入停产关闭局面。
鉴于发达国家对四氯乙烯限产或部分停产,靠进口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需求已不现实,2011年我国四氯乙烯产量上升,进口量大幅下降,有些企业缺口部分只能用三氯乙烯和其他清洗剂弥补。2011年我国四氯乙烯表观消费量约为7.99万吨。
这表明,目前我国乙二醇仍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即使现有装置开足马力生产,也远远不能满足今后对乙二醇的强劲需求,每年仍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乙二醇产品,因此,乙二醇在我国开发前景广阔。
2005~2011年我国四氯乙烯产、供、需情况见下表和图。
表4.1 2005~2011年我国四氯乙烯产、供、需情况表 图4.2 2005~2011年我国四氯乙烯产、供、需增长图
我国2017年四氯乙烯需求预测
消费领域 干洗剂
消费量/万t 4.0596
年均增长率/%
6
脱脂剂 化工中间体 合计
1.252 2.9979 8.3095
7.6 10.4 7.4
2.5.2 四氯化碳
四氯化碳主要的出路就是制造CFC-11/12,而其是属《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伦敦修正案附件A第一组物质,需要逐步淘汰,并将于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停止生产和消费。根据1999年国家环保总局编制的《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今后几年我国CFC-11/12的生产量将逐步减少,对CTC的需求量也将逐步削减。尽管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CTC作为化工原料是可以继续使用,不受时间限制,但由于绝大部分CTC用作CFC-11/12的生产原料,CFC-11/12的淘汰,预示着CTC作为原料的用量将大大缩减。因此,开发CTC其他的原料用途和技术,对于平衡过剩的CTC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可以以四氯化碳为原料采用Holbrook和Harley开发的汽相催化加氢脱氯生产氯仿和二氯甲烷;Morikawa,Yoshitake&Tatematsu采用液相还原反应将CTC转化为氯仿,其使用催化剂还有镣、铑、钯、鉑、金银等金属。HCF-236af(1,1,1,3,3,3-六氟丙烷),是制冷剂CFC-114的替代品,同时由于他的非导电性,可在航空和电信领域替代哈龙用作灭火剂。此外,苯乙烯-四氯化碳法合成肉桂酸,肉桂酸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工业中间体,广泛用作香料,医药,塑料和感光树脂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肉桂酸还可以用作镀锌板的缓蚀剂,聚氯乙烯的热稳定剂,多氨基甲酸酯的交联剂,乙内酰胺的阻燃剂,以及化学分析试剂等。肉桂酸也是合成丙氨酸的前体物质,该品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巨大,售价较高,常常有货无价。
2.6 产品的价格
2.6.1 四氯乙烯
鉴于发达国家对四氯乙烯限产或部分停产,靠进口来满足我国日益增长的需求已不现实,2011年我国四氯乙烯产量上升,进口量大幅下降,有些企业缺口部分只能用三氯乙烯和其他清洗剂弥补。2011年我国四氯乙烯表观消费量约为7.99万吨。
第三章 资源可靠性分析
3.1 原料
㈠原料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本工厂所用主要原料为丙烷、氯气、循环气,循环气是过量的氯气和低级烃类氯化物以及从蒸发器回收的重组分,另外本工艺流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碳也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转化为PCE产品。辅助原料为氮气、稳定剂、及园区内蓄水池收集的天然雨水和总厂污水处理车间回流过来的水。对强热氯化法来说,C3烷烃比其他烷烃需要氯气的量相对较少和生成的HCl量也少。丙烷一般以液态形式储存和运输,储存和运输条件为常温,饱和蒸气压。储罐设计参数:18barA,60℃。
表3.1主原料的性质
物质名称 丙烷 -42.09 450 9.5 2.1 (1)极度易燃。 (2)保持容器置于良好通风处。 (3)远离火源。 注意事项 沸点(℃) 引燃温爆炸上爆炸下度(℃) 线%(V/V) 限%(V/V) 氯气 -34 混和体积分数为5%(1)剧毒气体,注意安全储以上的氢气时遇强光 运。 可能会发生爆炸。 (2) 生产中对受压容器等设 ̄ 备应严格要求,防止氯气泄漏。空气中氯气允许浓度不大于1ppm。 (1)丙烷的用途:
丙烷是处理天然气或精炼原油得到的副产物。在处理天然气的过程中,必须将丁烷、丙烷和大量的乙烷从原气中去除,否则这些挥发物会在天然气管道中发生缩合。精炼原油的过程中,丙烷作为一个副产物出现在裂解石油制备汽油和燃料油的过程中。由于是副产物,丙烷的产量不能够轻易的根据需求而转变。
丙烷常用作烧烤、便携式炉灶和机动车的燃料。丙烷被用来驱动火车,公交
车,叉车和出租车,也被用来充当休旅车和露营时取暖和做饭的燃料。在北美的一些农村,人们用丙烷来填充炉灶、热水器等产热的器具。截至2000年,690万美国家庭以丙烷作为主要燃料。商用的\丙烷\燃料,或称液化石油气,是不纯的。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内标准,其主要成分是90%的丙烷外加最多5%的丁烷和丙烯以及臭味剂。
(2)氯气的用途及市场:
自然界中游离状态的氯存在于大气层中,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单质之一。氯气受紫外线分解成两个氯原子(自由基)。大多数通常以氯化物的形式存在,常见的主要是氯化钠。
1.工业生产中用直流电电解饱和食盐水法来制取氯气:
2NaCl+2H?O=通电= H?↑+Cl?↑+2NaOH 2.实验室通常用氧化浓盐酸的方法来制取氯气:
常见的氧化剂有:MnO?、K?Cr?O?(重铬酸钾)、KMnO?、Ca(ClO)?、Co2O3 发生的反应分别是:
4HCl(浓)+MnO? ==MnCl?+Cl?↑+2H?O 14HCl+K?Cr?O?=2KCl+2CrCl?+7H?O+3Cl?↑ 16HCl+2KMnO?=2KCl+2MnCl?+8H?O+5Cl?↑
(这两个反应用的盐酸比较稀的话,微热即可反应,没有盐酸可用一种非还原性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代替,也可产生氯气。)
总之,实验室制氯气的办法都围绕着一个核心:氯离子+氧化剂+酸性环境,氧化剂的氧化性不强的话还需不同程度加热。 收集方法:饱和氯化钠溶液,防止氯气损耗。
氯气经常用来做:①消毒(自来水常用氯气消毒,1L水里约通入0.002g氯气,消毒原理是其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它的强氧化性能杀死 …… 此处隐藏:287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法律文档]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法律文档]向市委巡视组进点汇报材料
- [法律文档]绵阳市2018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 [法律文档]浅析如何解决当代中国“新三座大山”的
- [法律文档]延安北过境线大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
- [法律文档]激活生成元素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 [法律文档]2014年春学期九年级5月教学质量检测语
- [法律文档]放射科标准及各项计1
- [法律文档]2012年广州化学中考试题和答案(原版)
- [法律文档]地球物理勘查规范
- [法律文档]《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
- [法律文档]2018年宁波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
- [法律文档]工会委员会工作职责
- [法律文档]2014新版外研社九年级英语上册课文(完
- [法律文档]《阅微草堂笔记》部分篇目赏析
- [法律文档]尔雅军事理论2018课后答案(南开版)
- [法律文档]储竣-13827 黑娃山沟大开挖穿越说明书
- [法律文档]《产品设计》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
- [法律文档]电动吊篮专项施工方案 - 图文
- [法律文档]实木地板和复合地板的比较
- 探析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中PLC的可靠性
- 用Excel函数快速实现体能测试成绩统计
-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分析:班主任工作常识
-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2013年中山市部分职位(工种)人力资源视
- 2015年中国水溶性蛋白市场年度调研报告
- 原地踏步走与立定教学设计
- 何家弘法律英语课件_第十二课
- 海信冰箱经销商大会——齐俊强副总经理
- 犯罪心理学讲座
- 初中英语作文病句和错句修改范例
- 虚拟化群集部署计划及操作流程
- 焊接板式塔顶冷凝器设计
- 浅析语文教学中
- 结构力学——6位移法
- 天正建筑CAD制图技巧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57号——注册
- 赢在企业文化展厅设计的起跑线上
- 2013版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验6
- 直隶总督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