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80后”形象的社会评价及演变
浅析“80后”形象的社会评价及演变
07社会学 丁家慧
【摘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上海《萌芽》杂志社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引发“80后”文学现象以来,媒体的不断报道引起社会对“80后”广泛的关注与讨论,“80后”这一社会群体被贴上了诸多负面的标签,而汶川大地震和奥运会之后,社会上又出现了很多对“80后”的表扬和赞美,“80后”的社会形象经历了由众多批判到赞美的逆转,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80后”现象表明:对于“80后”形象的社会评价经历一个从大批判到大称赞的逆转过程;关于“80后”的社会形象的评价是代际评价的同义语,往往会伴随着偏见;了解、理解“80后”,是保持社会评价客观性的前提。 【关键词】“80后”形象 社会评价 演变
一、“80后”概念的解读
建国以来,享受单独命名权的一代人除了老三届就是“80 后”了。人们说起“老三届”往往带有褒义色彩,是因为他们经历了苦难、奋斗、进取、成功的特殊人生历程。“80 后”得概念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本来是文坛对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的称呼,后被各个领域借用,指代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群,但其实它包含着一种文化现象,其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文学等简单字面含义。在出现之初由一批80后少年写手如韩寒、春树、郭敬明、张悦然等的崛起而逐渐进入媒体和大众的视野,并逐渐由文学领域延伸到了文化和社
会领域。
二、“80后”现象的兴起
“80后”现象的兴起缘起于上海《萌芽》杂志社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1998年2月《萌芽》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7所重点大学共同发起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聘请王蒙等著名作家、学者担任评委。这次作文大赛使一批“80后”写手从中脱颖而出,韩寒、郭敬明、蒋峰、张悦然等获奖的少年写手们通过图书出版策划人借助于大众媒体的宣传和包装,直接获得了雀起的知名度和可观的经济效益。韩寒的第一部书《三重门》卖了100万册,春树的《北京娃娃》在美国出了英文版,郭敬明的《幻城》和《梦里花落知多少》则创造了出版界的神话,发行量每本都突破了120万册。这就使“80后”文学、“80后”现象成为当代中国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焦点。[1]
三、 “80后”形象的演变过程 1、近年来累积的“80后”形象及争论
众所周知,与“50后”、“60后”、“70后”的“低调”、“沉默\相比,“80后”的确是最为“张扬”的一代。且不说这种张扬的风貌是“80后”自身所想要表现的,还是众人的瞩目将其强行推上风口浪尖的,总之,在人们的心中,“80后”的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已经烙下了深刻的印记。社会及媒体对其形象建构还处于肤浅化的状态,往往以偏概全,对“80后”名人的报道只注重某些方面,如韩寒的叛逆、郭敬明的物质;并把个别“80后”的行为特征推演到整个“80
后”身上,但凡能够沾得上边的都会拿出来晾一晾、晒一晒,比如80后女大学生、80后“富二代\、80后“农村娃\等等。久而久之,80后所指代的外延越扩越大,存在于这个群体身上的标签也越来越多,并且绝大多数都是负面标签。于是在这一时期, “80后”的社会形象便被构建成离经叛道、特立独行、缺乏责任感、追求消费、孤独冷漠等等,随着“80后”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在求职和工作中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8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声音冒出来,引发争论的热潮。他们被媒体贴上了标签,诸如: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崇尚享乐主义、自理能力差、缺乏诚信、做事浮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等,“80后”成为放纵青春,反叛传统的代名词而关于这个群体,社会各界有着许多与之身份不甚相符的反应和评价,如草莓族、啃老族、月光族这些多少带有讽刺意味的贬义标签,以及垮掉的一代、堕落的一代、精神缺钙的一代等一系列沉重的代际批判。
2006年12月7日,《中国青年报》开辟“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专栏,在2007年里刊发关于“80后”的文章55篇, 《人民日报》等也发表了一些讨论“80后”的文章。从这些文章的题目就可以感受到争论的气氛: 《不要忘记还有一群农村“80后”》《谁说“80后”没有责任感?》《客观评价“80后大学生”的道德主流》《周济:“80后”是充满希望的一代》《请别随意给我们扣上“80后”的帽子》《且慢为“80后”贴上标签》《不娶80后女子的理由》——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在争论中媒体对“80后”的报道逐渐深入、理性和全面,刘翔、朗朗、李想等“80后”正面典型被树立起来。[2]
2、2008年“80后”形象的逆转
2008年,由于参与汶川大地震救灾、保护圣火传递、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等行为,媒体和社会对“80后”发出一片盛赞之声。留学生在保护圣火传递中的爱国热情让《人民日报海外版》在2008年5月6日刊载的《“80后”爱国热情令人刮目》一文中这样说:“他们不是迷失自我、没有使命感、没有归属感的一代,也不是缺乏对国家民族利益思考和担当的一代,更不是垮掉的一代。他们是有理性、有教养、有朝气、有抱负的热血青年,是充满智慧、充满激情、充满爱国情怀的一代。”北京奥运会期间“80后”志愿者被媒体称做“奥运会最闪亮的一笔”。汶川大地震救灾中,“80后”以军人、医务人员等专业救援人员或志愿者的身份冲到了第一线。《北京青年报》2008年5月22日发表评论《汶川地震后“80后”国人感动中国》高度赞美震后救灾中“80后”的表现:“当我们把很多泪洒给他们,把很多敬意献给他们,不经意间,我们发现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符号,他们就是那个首次被用代际命名的群体,他们叫‘80后’。他们??是捐血长龙里最大的构成;是志愿者队伍里最有活力的一群;??原来有情怀,原来很勇敢,原来懂大爱,原来能作为。??于是,‘80后’这个群体,以他们承新自我诠释和定位的共和国公民的身份,以及以公民身份的作为,得到了社会的重新检视和评价,并注定会以此进入2008的共和国记忆。”——原来贴在“80后”这一群体身上的贬义词的标签在2008年被换成了“有爱心、勇敢、坚强、奉献”等美好的字眼,“80后”的媒介形象建构实现了从批判到称赞的逆转。羊城晚报
在2008年6月14日《地震中“80后”用行动证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这篇文章中,记述了绵竹市城北中学中学生、都江堰市的大学生村官、20多岁的志愿者在救灾中英勇无畏、不怕苦累的故事,用采访中见证的个体的行动来证明“他们都很优秀,非常出色。”“‘80后’垮下了吗?汶川大地震以毫无争议的事实证明:‘80后’没有垮下,他们站得很牢!”在国内“十大感动中国赈灾志愿者”大型网络投票活动中,有数位“80后”入围,成为这个活动的中坚力量,韩寒更获得了高达10%的票数。
有位著名且高龄的中科院院士,甚至在一次讲演中给台下的“80后”鞠躬。该年年末《南方周末》评选“年度人物”时,竟然将群体性质的“80后”列为候选名单。
这一时期媒体上对于“80后”一致是正面的、积极的、肯定的评价,社会对“80后”的表现大加褒扬,使“80后”的媒介形象有了一个大的逆转。由众多批判到称赞,这一逆转值得我们去探究其中的社会背景与传媒运作机制,去反思媒体对“80后”的报道是否秉承了客观、平等的原则。我们的社会是否应以更为冷静和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这一群体。
四、对于 “80后”频频出现形象危机的原因解读 1、“80后”出生的家庭背景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 …… 此处隐藏:15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法律文档]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法律文档]向市委巡视组进点汇报材料
- [法律文档]绵阳市2018年高三物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 [法律文档]浅析如何解决当代中国“新三座大山”的
- [法律文档]延安北过境线大桥工程防洪评价报告 -
- [法律文档]激活生成元素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 [法律文档]2014年春学期九年级5月教学质量检测语
- [法律文档]放射科标准及各项计1
- [法律文档]2012年广州化学中考试题和答案(原版)
- [法律文档]地球物理勘查规范
- [法律文档]《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目录
- [法律文档]2018年宁波市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
- [法律文档]工会委员会工作职责
- [法律文档]2014新版外研社九年级英语上册课文(完
- [法律文档]《阅微草堂笔记》部分篇目赏析
- [法律文档]尔雅军事理论2018课后答案(南开版)
- [法律文档]储竣-13827 黑娃山沟大开挖穿越说明书
- [法律文档]《产品设计》教学大纲及课程简介
- [法律文档]电动吊篮专项施工方案 - 图文
- [法律文档]实木地板和复合地板的比较
- 探析如何提高电力系统中PLC的可靠性
- 用Excel函数快速实现体能测试成绩统计
- 教师招聘考试重点分析:班主任工作常识
- 高三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2013年中山市部分职位(工种)人力资源视
- 2015年中国水溶性蛋白市场年度调研报告
- 原地踏步走与立定教学设计
- 何家弘法律英语课件_第十二课
- 海信冰箱经销商大会——齐俊强副总经理
- 犯罪心理学讲座
- 初中英语作文病句和错句修改范例
- 虚拟化群集部署计划及操作流程
- 焊接板式塔顶冷凝器设计
- 浅析语文教学中
- 结构力学——6位移法
- 天正建筑CAD制图技巧
-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57号——注册
- 赢在企业文化展厅设计的起跑线上
- 2013版物理一轮精品复习学案:实验6
- 直隶总督署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