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综合文档 >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说课稿 - 图文(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①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②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⑵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①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②常见的混凝土水

①流动的液体中分子是运动的,静止的液体中分子是静止的。 ②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⑵用分子、原子知识解释下列有关问题。

①在距加油站一定距离的范围内为什么要严禁烟火?

②常见的混凝土水泥地板分成许多快,主要是为了美观吗? ⒉选作题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简答下列问题:

⑴为什么在分子定义中只强调化学性质,而不提及物理性质?

⑵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mL的水,向水中放入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

⒊思考题(课外延伸)

列表比较分子和原子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三种不同层次的练习,由浅入深,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设计反思

鉴于本节课是一节概念课,学生缺乏抽象思维理解的能力,在设计时,注重了两个体现、两个突出:

⒈两个体现:

⑴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⒉两个突出:

⑴突出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展开联想,形成对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行为表象;

⑵突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效果,使抽象知识和实际体验相结合,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预计能够比较好的落实教学目标。

课题3 水的净化

教材分析

《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3。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臵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以及蒸馏这两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十一单元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知道纯水和天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初步认识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形成过滤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方面:

通过对教学情景的观赏和思考,初步学会密切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课堂上欣赏视频、观看动画、回顾新闻,感受化学对生活和社会的积极意义, 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熏陶。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

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以及过滤操作技能。 为了落实了三维目标我确立了如下的教法

本课题的教学围绕着三条线展开:情景线,问题线,知识线。教师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充分应用各种资源创设不同类型的教学情景,形成情景线。在每个情景中设计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的问题,从而衍生出问题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中,不断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有关水的净化的知识线,以知识线来贯穿问题线。三条线构成科学的动态结构的课堂,从而引导学生快乐通达三维目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掌握学情有利于课堂上教法的实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方面来看,能够区分纯净物和混和物。但对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从学生的认识心理和特点分析,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长江之滨,对天然水,自来水和饮用纯净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并不能从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三种水。

本课题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课前让部分学生做长江水的污染现象的实地调查,课上进行实际操作,鼓励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课后寻找代用品自制净水器

教学程序与过程反思 教学 师生互动内容 设计意图及教学过程反思 程序

情景与问题1 情景与问题2 情景与问题3 先让学生领略了豪迈的长江流水,在长江水滚滚流动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长江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学生根据长江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这一直观现象,很快判断出长江水是混合物。当长江水奔腾而去之后,我又让学生观赏了水色各异的九寨风情,九寨沟的水虽有颜色却很透明,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九寨沟的水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学生猜测九寨沟的水里可能溶解了某些物质。由这个情景的讨论,我引入了本课题的主题,天然水中含有哪些杂质?怎样净化这些杂质? 这个设计从学生熟悉长江流水出发,拉近学生与化学和生活的距离,为学生理解天然水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作了铺垫。同时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九寨风情,这又为学生明白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埋下了伏笔。因此,围绕着这个情景中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建构出知识线中的知识点一,天然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人类的生存将无法想像。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部分地区发生了强烈大地震。地震中,除了抢救生命,还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地震使很多水源受到了破坏或污染。为了解决灾区人民和救援人员的饮水问题,部队空投了很多纯净水。但是,空投一瓶水的成本是50元,耗费太大。而且,怎样才能从消除污染上解决问题?小小的消毒片派上了用场…… 情景三给出了自来水的净化的Flash,向学生展示了天然水在自来水厂的净化程序,让学生了解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再向学生展示了过滤操作的相关图片;第三步提出讨论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如何折叠滤纸并把它贴在漏斗内壁,过滤时应注意什么?第四步在学生探究实验中老师指导学生规范化实验操作。最后我对学生的讨论与交流的结果稍作总结与评价后,请了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过滤操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这个探究活动中增进了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1、两个情景材料预设两类分离方法的材料(泥沙与软硬水); 2、情景材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问题与情景水乳交融。 1.汶川大地震的视频给学生思维带来强大震撼,并认识救灾需要极大的成本; 2.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方法的实用性与重要性,进而产生学习化学专业知识需求。 教师在本环节中的五个主要步骤抓住了学生认知规律,学生的思维的深,学生参与面大,保证了课堂的高效性。

围绕着情景二和情景三中的问题学生又可以建构出知识线中的知识点二,沉淀,吸附,过滤,杀菌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 天然水在自来水厂得到了净化,但在家里我们却还要把水再进行最后一道加工——烧开——才能喝,这是为什么呢?(播放FLASH:平常在家里洗澡总是会洗得满身泡沫,而在旅游景点用温泉水洗澡却一点泡沫也没有,温泉水和我们喝的开水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会出现动画中的现象呢?于是,一系列硬水和软水的问题被引出:硬软水的概念、鉴别方法、水情景与硬度过大的危害、硬水软化的方法等。 问题4 学生对这个动画中的景象非常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通过自学课本,积极的建构了知识点三,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并解释了动画中之所以没有看到泡沫,是因为温泉水是硬水。关于硬水软化的方法,实 …… 此处隐藏:21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九年级上下册化学说课稿 - 图文(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0250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