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毓海 鸦片战争的真相
韩毓海:鸦片战争的真相
实际上,大清朝有很长的向西方开放的历史,这一历史绝不起自鸦片战争。诸欧洲国家中,大清尤其重视的是沙俄,因为只有俄罗斯才能从西北两个方向上威胁中国的腹地。大清一方面必须警惕地来自北方的威胁,另一方面则要与沙俄建立起和平稳定的关系,这从而形成了中国外交的一个历史传统,其中尤以康熙时代特别突出。
我们都知道康熙在雅克萨之战中将沙俄饱揍了一顿,但很少知道康熙对于沙俄还有积极发展经贸关系这另外一手。一手硬,一手就必须软,这个其实也是平衡。在这个意义上,不但北京是个重要的国际贸易城市,康熙实际上更是一位热衷于改革开放大业和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君主。
前面提到的法国人白晋,在给路易十四所写的秘密报告中曾经惟妙惟肖地指出,当年莫斯科的使者一踏上大清的土地,就受到康熙特使的全程陪同热情招待,“北京是皇帝允许莫斯科人自由通商的大城市,在通商过程中,他们无须交税,更不会受到欺凌。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使他们有利可图,以便永远保持通商的睦邻关系。”而且,“莫斯科人不是惟一因受到中国皇帝的款待而感到满意的外国人。皇帝也以其特有的伟大胸怀热情款待了荷兰、葡萄牙来华的使节。”白晋特别指出,对于这些外国人,康熙并不要求他们按照朝贡之礼给自己下跪,“皇帝根本不愿意外国人遵循中国那一套谦卑的礼仪,他亲切地对待外国使节,包括拒不履行中国礼节的粗野的莫斯科人,令后者大为感动。”
“在通商过程中,他们无须交税,更不会受到欺凌。皇帝这样做是为了使他们有利可图,以便永远保持通商的睦邻关系。”――白晋记述的这一段其实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这正是大清鼓励自由贸易的铁证。而且他还特别强调指出:清朝贸易收税很低,甚至几乎不收税,即大清不以贸易为税收的主要来源,这恰恰也是清代贸易发达的基本原因。而注意这一特征,对于我们了解清朝时候的中国,特别是它与英国在对待贸易问题上的区别,乃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按照这位深入中国宫廷的法国学者、皇帝的科学顾问和教师的叙述,我们可以推断,所谓康熙的孙子乾隆皇帝虚荣无知,因英国人不肯下跪就不愿意与英国通商的说法,不过是某些心怀恶意的历史故事大王无聊的编造,完全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
真正的历史事实其实是这样的:1793年的马噶尔尼使团在被盛情招待后,提出的竟然是如下与“贸易”毫不相干的要求:一、请于舟山附近划一不设防之岛,归英国商人使用,以便英国商人休息、存放一
切货物、且永久居住。二、请于广州附近得一同样之权利,且听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得加以禁止——而这其实也就是割地。乾隆皇帝理所当然地回绝了这一要求,也正是根据这一无礼要求。乾隆才判定了英国人的野蛮和无知。在给英王的敕书中,他这样义正词严地教育英国人:“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严,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毫无疑问的是,乾隆对于他国在东南沿海的任何动作显然均存戒心,这种戒心一开始未必就是针对英国人,甚至也不是针对任何外国人的,更不是针对贸易的。大清对于海洋边疆的戒心,其实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台湾问题造成,是出于领土的原因。正是为了防止台湾郑氏王朝的袭扰,康熙才发布了禁海令。由于当年台湾曾得到荷兰海军的军事援助,故乾隆时代,大清理所当然地依旧警惕地注视着外国势力干预台湾的可能性,防止那里再次成为任何人进攻大陆的海上根据地。因此,关于那次著名接见,首先也是尤其必须澄清的一点是:乾隆并非拒绝海上贸易,而是不允许开放一个海岛,作为英国商人的货物贮藏地和战略根据地。所谓兹事体大,这事涉关领土,而不是贸易,而这恰恰说明了他的精明警觉、深谋远虑。
乾隆并非只会读书写字的太平皇帝,他是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锻炼出来的鹰派军人。在严峻的边疆挑战中,乾隆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才将中国历史推向鼎盛。西藏、新疆问题他从来没犯过糊涂,中国西南、西北边疆的安定是他数次亲征,率领自己的子弟兵浴血奋战保下来的。崽卖爷田不心疼,我们今天批判历史上的专制主义,但并不意味着要反过来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辩护,更不意味着全面割断历史,好像中国历史5000年,除了“专制”二字以外什么也没有,清朝更是除了辫子别无长物。说白了,我们今天的版图就是大清挣下的;乾隆一生起码没有丢过一寸中国领土,而是扩大和保卫了中国的版图。对他而言,肯定是丢掉一寸领土都肉疼,宁舍金银不卖地,这朴实的农民性格,其实也就是大陆统治者的底线。仅凭这一点,给他个民族英雄的称号也不为过。
把乾隆描绘为谁给他糖吃、谁给他磕头他便高兴的弱智儿童,只能说明“故事大王们”歪曲历史的水平太低,到了连谎话都编不圆的程度,况且谎言重复一万次也不等于真理。乾隆当年并不在乎马噶尔尼是否给他磕头,何况乾隆拒绝马噶尔尼的根本也不是贸易,而是拒绝给英国一个岛作货物集散地,这一条在历史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容不得歪曲。而乾隆这种考虑,其实完全是基于台湾的
经验,基于战略原因、领土安全作出的。历史证明,他的考虑实际上是十分正确的,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允许香港和台湾成为颠覆大陆的根据地,也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值得强调的历史事实是:早在东南海禁未开之前,大清就有开放口岸之举,而且开放的还是与台湾郑氏军事对峙的厦门(见《闽海纪要》),好比今天的“小三通”。康熙23年(1684年)海禁止,大清即开澳门、漳州、宁波、江苏云台山为四个通商口岸,随后又开广州、厦门、上海通商(见戴逸《简明清史》)。尤其重要的是,在广阔的陆地边界,大清一直开放着大规模的国际贸易。近代中国的研究中,一个说来可笑,却从来就没有被解释过的问题是:是否只有中国向英国开放才算是开放?只有海洋贸易才是贸易,而陆地上的贸易数额再大,它也不是贸易?按照这个糊涂逻辑,那么欧洲大陆上的贸易,乃至南欧与北欧之间、欧洲经奥斯曼帝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就从来没有存在过贸易?如果真是这样,那从威尼斯共和国到荷兰,资本主义在欧洲发迹的历史岂不就一笔勾销了?!而且,荒唐的恐怕还不仅仅是这个,更在于——我们是否完全忘记了:当年坚决不同意与英国进行海洋贸易的,不仅仅是咱们大清一家、乾隆一人,而是包括世界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国家及其英明君主——在欧洲有荷兰,在荷兰之后有美国、法国,特别是19世纪后期以来,提出了一整套反所谓自由贸易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德国。他们全都曾经比咱大清更为彻底而坚决地反对过英国的自由贸易和海洋贸易,而且这些国家都曾经或者依旧是世界领袖、霸权豪杰,难道他们坚决不跟英国做生意就是英明正确,偏偏大清不跟英国做生意就成了罄竹难书的罪恶?难道反对英国就等于反对贸易,拒绝英国就等于拒绝文明、拒绝现代化?这种滑天下之稽的说法,我想大概只能产生于20世纪后期中国极其荒谬的后殖民语境中。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的。
其实,清朝不但从来没有一般地反对过国际贸易,它一直与沙俄保持着长期的贸易关系。而且这种贸易关系,也并不仅仅是出于单纯的国家税收考虑,因为它一直是修好北方邻邦,稳定大清西北边疆的重要方式。
早在与英国进行大规模贸易之前,大清与沙俄就在恰克图这个地方进行巨大的贸易活动,这恐怕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国际贸易。正如白晋所说,这种贸易的税收还非常低。也正因为大清并不把贸易作为国家税收的
…… 此处隐藏:519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行业资料]创设有效语境 改善英语教学
- [行业资料]微商推广引流的44种方法
- [行业资料]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
- [行业资料]锂离子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
- [行业资料]申请执行人长沙市开福区人口和计划生育
- [行业资料]倾听草木的呼吸(初中阅读)
- [行业资料]长沙新环境厂房租赁合同书
- [行业资料]2022年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中
- [行业资料]浦东新区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
- [行业资料]企业劳动用工协议书
- [行业资料]最新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
- [行业资料]12星座与英语词汇学习
- [行业资料]2008年高考化学科经验
- [行业资料]镇政府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政府工作
- [行业资料]梧州市产业园区规划及招商引资报告
- [行业资料]大体积砼承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 [行业资料]学生干部在创建和谐校园中的作1
- [行业资料]小学语文教师实习个人总结
- [行业资料]2014完美最新奖金制度
- [行业资料]2016年一建建筑实务-重要知识点地质
-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
- 中国中小企业年鉴(地区数据)
-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ppt
- 选修3 专题3 胚胎工程知识点
-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题
- 公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 辽宁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
- 15秋福师《中外幼儿教育史》在线作业二
- 2015-2020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深度调研
- 数学八年级下华东师大版21.1算术平均数
-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树和大松树
- 油画论文:摄影对当下油画艺术的影响
- 西方自由主义影响下的新闻自由——从17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
- 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题答案(修改)(1)
-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材料引用及论点论
- 月份工程进度款结算单62+56
- 2018-2023年中国互联网基金行业现状研
- 人教版 PEP 五年级下册Unit1Lesson1 th
- 2014学年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