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2016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9
导读: 丁丁出品,必属精品 广水一中2015—2016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 第二十三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广水一中丁勇2016年2月18日星期四 考情考向分析 考点:(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

丁丁出品,必属精品

广水一中2015—2016年第一轮政治复习讲义

第二十三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广水一中丁勇2016年2月18日星期四

考情考向分析

考点:(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本单元主线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重点是建设文化强国,难点是文化发展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从单元知识整合看,要立足宏观文化现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立足精神文明建设,认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凸显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整个教材来看,此单元属于全书的落脚点,是对前面三单元的重要内容的总结与提升。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必须结合文化的实质与作用、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以及民族精神力量的体现。认识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结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华文化的特点来理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联系社会生活看,要立足文化环境和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①结合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识如何改造落后文化、剔除腐朽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等。②结合网络整治、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弘扬等活动,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③结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道德模范评比,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④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文化环境净化行动,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发展和谐文化的必要性,明确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途径。

考点梳理:

一走进文化生活

(一)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

1.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教材P86-87页)

(1)文化生活的特点: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______,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

(2)文化生活色彩斑斓的原因。☆

①____ ____的进步和____ ____的发展;

②____ ____的发展。⑶文化生产与消费的新特点(见书86页等)

2.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坚持一分为二,分清主流和支流)(教材P87-88页)

⑴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①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主要表现见书87页

②和,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主要表现见书87页

③文化市场越活跃,文化产品越丰富,文化生活越繁荣,越____ __,越需要____、____ ____。☆☆☆☆

措施:

国家角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①政治上加强法制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完备的文化市场法治体系;②经济上建立坚强有力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文化消费;③文化上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大力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化;国家要发展人

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企业角度,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增强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生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等

公民角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注意问题:

要正确把握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对人们文化生活影响的双重作用;不能把文化生活令人担忧的现象看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二)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正确理解“大众文化”的内涵

①含义:是指以盈利为目的,采用现代科技和机器设备规模化地生产的文化产品,通过市场运作和大

众传媒广泛传播,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的和参与的文化。②特点:它是近代工业和大众传媒发展的产物,具有娱乐性、流行性、商业性、类型性(人物的塑造按固定的类型“打造”)等特点。

注意:大众文化是就文化传播的广泛性而言的,并没有界定文化的性质和内容。对于“大众文化”应该加以辨别,趋利避害。大众文化≠我们提倡的大众文化(见后)

2.发展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的原因★★★(教材P88-89页)

(1)针对当前我国文化需求的特点:;

(2)满足。

3.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要做到★★★★

针对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这种文化在方向上,;在性质上,;在形式上(多种类型、多样风格),。

误点警示:崇尚时尚≠新文化;传统文化≠落后文化;

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辨析流行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表现出求异、前卫、创新,又有传统的特征,易于被广大青少年所接受,经典文化是指经过历史积淀选择出来的有价值的文化,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特点,往往具有深厚的内涵,但由于其内容的厚重性往往使其形式比较滞后。

我们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是不是流行文化,主要是看它的接受群体是否广泛,是否在一定时期内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而衡量一个文化作品是不是经典文化,主要是看它本身的价值,看它的内容能否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不能笼统地说经典文化优于流行文化或流行文化优于经典文化。

(三)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1

丁丁出品,必属精品

2.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教材P93-94页)☆☆☆(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各种思想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之势。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①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占据着地位。

②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支持,努力,。知识拓展:当前多数“主旋律作品”不能适应观众和读者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形

式上严肃有余,亲切、活泼和多样化的风格不足;脱离群众,误将“主旋律”与单一化的政治口号和说教混为一谈,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和思想感情,缺少以人民群众的立场来反思和评价的意识。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1.近代中国历史证实了一个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无法解决中国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不能产生中国的先进文化,也就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结合第二单元评析)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在文化复兴过程中,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4.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发展(民族复兴←→文化复兴)☆☆☆(1)内涵:在当代中国,要以为指导,建设面向、面向、面向的,的的的,即。

解读:①指导思想(方向):

②基本特征(特点)

◇“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民族的”见教材综合探究P114页(民族性)

◇“科学的”见教材综合探究P114页(科学性)

◇“大众的”见教材综合 …… 此处隐藏:258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6届政治一轮复习讲义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9740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