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一、 名词解释:
1、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水、大气、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乡村等。
2、 环境影响: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3、 环境影响评价:指对拟定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识别、预测和评估,并提出减少这些影响的对策措施。
4、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周围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的影响。
5、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6、 环境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7、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指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知道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8、 等标污染负荷: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的总和。
9、 等标污染负荷比:某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以污染物排放标准作为评价标准,对各种污染物进行标准化处理,求出各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并通过求和得到某个污染源(工厂)、某个地区和全区域的等标污染负荷),占综合等标污染负荷的百分比。
10、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从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采用适当的评价手段,确定
拟议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对水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避免、消除和减轻负面影响的对策,为开发行动或建设项目方案的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11、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数量、浓度和存留时间超过了大气环境
所允许的范围
12、灵敏度:是模式输出(计算浓度)对输入变量的偏导数。
13、土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14、土壤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期,未受污染破坏的土壤中化学元素
的含量。判断土壤环境是否已受污染最常用的标准。
12、噪声:人们生活和工作不需要的声音。
13、环境噪声: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富哦产生的、
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14、环境噪声污染: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15、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整体上综
合考虑区域内拟开展的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6、环境容量: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污染物的最大数量。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17、污染物总量控制:指在某一区域环境范围内,为了达到预定的环境目标,
通过一定的方式,核定主要污染物的环境最大允许负荷,并以此进行合理分配,最终确定区域范围内各污染源允许的污染物排放量。
18、区域环境承载力: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环境系统
结构不发生质的改变,区域环境功能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即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适宜程度。
19、环境科学:是以人类—环境系统为研究对象,区域环境承载力是在人们对
人类—环境系统有了较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20、优势种:是指群落的优势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和群落学
作用上影响最大的种类。
21、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生物与非生物部分构成的相
对稳定系统。
22、生物量:又称“现有量”,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23、景观:指一个空间异质性的区域,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以
相似的形式重复出现。
24、生物多样性:系指某一区域内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
总合。
25、生境:也称为栖息地,是生物或其群体具体居住地段的所有生态因子的总
和。
26、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到直接作用的那些环境要素。
27、敏感区:我国是指现存的著名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
水源保护区。
28、制备覆盖率:指某一地域植物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用百分数
表示。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依据是(环境要素的形成)
2、首创“三同时”制度的国家是(中国)
3、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4、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无形性和多发性)
5、首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是(美国)
6、我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对实现水污染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
7、不属于环境概念范畴的是(野生动物),属于环境范畴的是(大气、矿藏、自然保护区)
8、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9、下列环境因素中,不属于环境敏感区范围的是(城市规划中的工业区)
10.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对其主持完成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工作的技术文件)承担相应责任。
二、多项选择
1、复杂地形系指(山区、丘陵、沿海、大中城市的城区)
2、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
3、目前使用较多的水环境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
4、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和下列优先顺序: (预防措施、最小化措施、减量化措施、修复补救措施、重建措施)
5、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6、依据地表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化分为五类其中Ⅲ类主要适用于(①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②鱼虾类越冬场、泅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
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标准适用于(居民、商业、工业)混杂区。
8、《城市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排入(GB3838中Ⅳ类水域、GB3838Ⅴ类水域、GB3097中三类水域)
9、下列哪些水域(GB3838中Ⅰ类水域、GB3838中Ⅱ类水域、GB3838中Ⅲ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GB3097中一类海域)
1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适用于(①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②商业中心区)
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考试复习
三、填空题
1、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2、大气化学污染物侵入人体的途径有皮肤侵入、呼吸道进入和消化道进入。
3、确定监测点位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环境质量变化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4、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一级评价应分别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进行调查监测。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石油钻采专业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 [资格考试]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麻风病防治知
- [资格考试]道路勘测设计 绪论
- [资格考试]控烟戒烟知识培训资料
- [资格考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安全员
- [资格考试]photoshop制作茶叶包装盒步骤平面效果
- [资格考试]授课进度计划表封面(09-10下施工)
- [资格考试]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读后感
- [资格考试]2007年广西区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软件实施工程师笔试题
- [资格考试]2014年初三数学复习专练第一章 数与式(
- [资格考试]中国糯玉米汁饮料市场发展概况及投资战
- [资格考试]塑钢门窗安装((专项方案)15)
- [资格考试]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2
- [资格考试]2015-2020年中国效率手册行业市场调查
- [资格考试]华北电力大学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 [资格考试]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新进展
- [资格考试]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背诵篇目名
- [资格考试]ISO9001-2018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 [资格考试]论文之希尔顿酒店集团进入中国的战略研
- 全国中小学生转学申请表
- 《奇迹暖暖》17-支2文学少女小满(9)公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 2005年高考试题——英语(天津卷)
- 无纺布耐磨测试方法及标准
- 建筑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
- (目录)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
- 中国期货价格期限结构模型实证分析
- AutoCAD 2016基础教程第2章 AutoCAD基
- 2014-2015学年西城初三期末数学试题及
-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完整版)
- 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1]0
- 突破瓶颈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决策学招生目
-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报告
- Excel_2010函数图表入门与实战
-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数学 13.1 轴对称 (
- 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教程电子教案
- 2010北京助理工程师考试复习《建筑施工
- 国外5大医疗互联网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