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浅析交通事故“碰瓷”现象(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2
导读: (二)对人体损伤的调查疑点 1、被撞人是否有贴身防护设备。有些以行人或骑车人的身份出现的“碰瓷”者,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会在身上装备一些防护设备,如:“碰瓷”者穿戴防护设备的方式与正常的体育爱好者在进行

(二)对人体损伤的调查疑点

1、被撞人是否有贴身防护设备。有些以行人或骑车人的身份出现的“碰瓷”者,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会在身上装备一些防护设备,如:“碰瓷”者穿戴防护设备的方式与正常的体育爱好者在进行锻炼和玩耍时穿戴的方式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为了不露出马脚,一般都是贴身穿戴在外衣里面,后者一般都是穿戴在外衣的外面。如果怀疑对方是“碰瓷”者,可以安抚、搀扶的方式接近对方,有意地触摸一下其肘部、膝部等部位,感觉一下对方是否穿戴了防护设备。但应注意不要触及其自认为受伤的部位,以防对方真的受伤而使其伤情加重。另外,还要注意性别的差异,避免因此受到对方的指责。

2、被撞人的伤情与诊断不符。伤情与诊断不符的情况经常表现为,“碰瓷”者体表未见有伤,但其自称头晕、头痛或体内某个部位有不适感,经医生诊断后并未发现什么问题,医生为了稳妥起见,往往建议留院观察一下。可“碰瓷”者的目的是要现钱,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答应医生的建议。从另一个角度讲,正常的交通事故伤者一般都会尊重医生建议而留院观察的,这也是辨别对方是否“碰瓷”的一种方法。

3、被撞人的伤情是否为陈旧伤。“私了”中常见的轻微伤主要是皮下淤血和表皮擦伤。有的“碰瓷”者会用陈旧性的皮下淤血和表皮擦伤进行“要挟”,索要赔偿费,应当对此有所警觉,可参照下列伤情的变化情况对新伤和陈旧伤加以区别:皮下淤血1-3天内呈暗紫色且肿胀明显,第2~6天开始呈现出黄绿色,9天之后逐渐变淡消失。表皮擦伤——在2小

日益猖獗的“碰瓷”行为,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在许多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团伙作案的“职业碰瓷党”。而且“碰瓷”者时常“推陈出新”,让广大机动车驾驶人防不胜防,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碰瓷”的特征及识别方法浅谈自己的观点,以供大家参考

时内局部有渗血、较湿润的现象,3~6小时开始干燥凝固,12~24时逐渐形成痂皮,3天左右痴皮开始剥离,5~7天完全愈合。 三、如何预防打击“碰瓷”违法犯罪行为的对策思考

“碰瓷”行为不仅影响交通畅通,更是严重危害社会,属于违法犯罪行为。笔者认为,预防和打击“碰瓷”违法犯罪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多管齐下,用足用好法律;必须改善执法环境,优化交通事故处理程序,才能有效遏制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1、加大法制宣传工作力度,提高群众防范意识。“碰瓷”与普通的交通事故有一定的相似性,加上“碰瓷”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行为人作案手段越来越高明,致使人民群众往往难以分辨,为此,公安机关应当深入分析“碰瓷”违法犯罪行为的特点,总结防范和识破此类行为的基本要领,并及时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一是可以通过媒体广泛宣传“碰瓷”典型案例,揭露犯罪嫌疑人实施故意交通肇事诈骗的惯用手段,进一步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安全防范和自觉守法意识。二是参照当前防范电信诈骗的工作模式,通过电视、电台、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途径不定期的提醒广大车主,适时公布公安机关成功侦破的案例。三是可以在公安门户网站上开辟“交通事故查询”栏目,为当地车辆单位招聘驾驶员及保险公司受理保险业务等提供参考;同时建立故意肇事或制造虚假事故的驾驶人和车辆“黑名单”,对于有故意肇事或制造虚假交通事故的人员,对外予以公布和曝光等等。四是要教育广大车主和乘客首先要守法驾驶,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注意保护现场,迅速报警,尤其是伤人事故拒绝“私了”,防止“碰瓷党”有机可乘。

2、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树立交警执法公信力。一是文明规范执法,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要准确把握社会心理和群众需求,把法律的刚性与执法的柔性结合起来,做到法、理、情的有机统一,特别要注意纠正“管理就是罚款”的错误思想和做法,对轻微的道路安全违法行为,坚持以教育纠正为主。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切实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二是改革勤务制度,提高快速处警能力。交警部门要针对交通事故和此类案件多发路段,科学调配警力,提高路面见警率,缩短赶赴事故或案发现场的时间。三是完善信息共享,发挥预警作用。要对现有交通事故处理信息平台进行升级,实现实现交通事故信息的传递、共享,充分发挥事故信息的预警作用,为案件进入“碰瓷”视野提供快捷方式。四是在城市主要道路建设智能监控系统。以智能城市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城市监控体系建设。在城市主干道、城乡结合部道路设立监控探头,可以在发生“碰瓷”后即使提取视频证据,保护市民权益不受侵害。

3、用足用好法律法规,建立部门联合打击机制。“碰瓷”是旧社会市井无赖之徒敲诈勒索钱财的一种方法, 现阶段对“碰瓷”者的处罚依据集中体现在《治安管理处罚法》及《刑法》等法律法规中,涉嫌的违法案由和罪名也有多种,而对于“碰瓷”者的定性,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公检法机关应当加强沟通协调,深入分析不同行为人的行为本质,准确定性,用足用好法律规定,做到不枉不纵、依法打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于“碰瓷”违法的打击,交警派出所、保险行业监督机构等单位应该形成打击和防范合力。只有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不断研究、制定和调整故意交通肇事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防范对策,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建立“打”、“防”、“控”三位一体的治安网络,才能对“碰瓷”予以沉重打击,共同创建一个畅安、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碰瓷”严重的扰乱了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为了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一个祥和的社会氛围,增强人们的社会安全感,除了应在法律层面上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重视和加大打击碰瓷党的力度外,更要弘扬和伸张社会正义,用社会舆论的力量唤醒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强人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对于那些敢于坚持正义,与“碰瓷党”进行斗争的人们予以保护

日益猖獗的“碰瓷”行为,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在许多地区甚至还出现了团伙作案的“职业碰瓷党”。而且“碰瓷”者时常“推陈出新”,让广大机动车驾驶人防不胜防,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碰瓷”的特征及识别方法浅谈自己的观点,以供大家参考

和表彰,使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不给碰瓷党以立足之之地,那么,最终一定会消除“碰瓷”这一丑恶社会现象。

…… 此处隐藏:68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浅析交通事故“碰瓷”现象(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973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