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11-21
导读: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本单元主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出现;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3、秦朝焚书坑儒; 4、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 的统治地位; 5、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6、唐宋后三教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本单元主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出现; 2、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 3、秦朝焚书坑儒; 4、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 的统治地位; 5、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 6、唐宋后三教合一; 7、宋明理学; 8、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近代儒家思想的演变 维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文革 改革开放利用 否定 否定 肯定

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 1、生平著述:《诗》《书》《礼》《易》 《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 B、 “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 神而远之”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 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1、生平著述:《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 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 转化; 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 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 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 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 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 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②历史地位: 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2、荀子(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①荀子的思想: A、哲学观:“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B、性恶论 C、政治思想:“礼法并施” 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 ③尚贤、尚 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 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齐物” “逍

遥” 天与 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 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 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 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 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注意的知识要点1、孟子与荀子的人性论 孟子:性善论;荀子:性恶论 2、荀子与庄子的哲学观 荀子:唯物主义;庄子:唯心主义 3、孔子与墨子对“爱”各自的观点 孔子:“仁爱”有等级的差别; 墨子:“兼爱”没有等级的差别;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 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 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 极无为) 3、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 迅速恢复元气。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武帝大一统事业的需要。 2、新儒学理论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 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学内容:天人感应学说;大一统 ;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 国家统一; 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 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 位。

思考 董仲舒新儒学能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学符合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四、宋明理学(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 儒学危机;三教合一 1、程朱理学(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 者:朱熹) (1)内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 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 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

…… 此处隐藏:21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8954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