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解析
2016MBA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参考答案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是权力制衡与监督。只要有了制衡与监督,企业的成功就有了保证。
所谓制衡,指对企业的管理权进行分解,然后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它可以使任何人不能滥用权力;至于监督,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而且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那么企业的经营就不可能产生失误。
同时以制衡与监督为原则所设计的企业管理制度还有一个固有特点,即能保证其实施者的有效性.因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到这一机制的制约。
再者,由于制衡的核心是权利平衡,而企业管理的权力又是企业运营的动力与起点,因此权利平衡就可以使企业运转保持平衡。
另外,从本质上来说,权力平衡就是权力平等,因此,这一制度本身蕴含平等的观念。平等观念一旦成为企业管理理念,必将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由此可见,如果权利的制衡与监督这一管理原则付诸实践, 就可以使企业运营避免失误,确保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日常运营平衡了以及内部的和谐与稳定,这样的企业一定能成功。
论证存在的主要错漏:
1.归因不全。影响企业成功的因素众多,单凭权力制衡和监督是远远不够的。
2.缺乏必然联系。制衡是使被分解的权力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并不必然带
来“使任何人
不能滥用权力”的结果;即使企业运营的所有环节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也并不必然能确保企业经营就不出现失误;即使平等观念成为企业管理理念,也不必然促成企业内部和谐与稳定。
3.论据不确凿(或夸大了监督的作用)。监督不可能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都处于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如,与企业运营有关的外部环境及突发状况等。
4.违反同一律(或概念内涵不一致)。“监督”先被解释为“指对企业管理进行严密观察,使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后被阐释为“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
5.“环环相扣的监督机制能确保企业内部各级管理者无法敷衍塞责,万一有人敷衍塞责也会受到这一机制的制约”依据不足。
6.混淆概念。混淆了“权利”与“权力”,“平衡”与“平等”。
2016MBA管理类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参考答案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现在人们常在谈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大学生的就业并不难,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这说明我国劳动力的供应从过剩变成了短缺;据报道,近年长三角等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现象,2015年第二季度我国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为1.06,表明劳动力市场需求大于供给。因此,我国的大学生其实是供不应求的。
还有,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当然也就越容易就业,大学生显然比其他社会群体更容易就业,再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没有道理了。
实际上,一部分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其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或对就业岗位的要求过高。因此,只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以改变他们的就业概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那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不复存在。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大可不必为此顾虑重重。
[考试整体情况]“论证有效性分析”难度不大,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命题思路,给出了三组论证,考生只要做组合式攻击,相信覆盖的点会比较全面。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考试整体情况]“论证有效性分析”难度不大,延续了过去几年的命题思路,给出了三组论证,考生只要做组合式攻击,相信覆盖的点会比较全面。
本次“论说文”偏重对社会的思考,完全符合考前“理性思考”的训练思路,同学们也许还记得,我们在讲考点时,把社会现象放到了第一个,而且明确指出个人素质类话题不是近年重点话题;另外,通过范文大家也可以发现,我们课上所讲的“分析武器”可用来作为论证的展开;最后,这道题再次提醒我们,专业硕士论说文与高考作文有本质不同,高考作文侧重看考生的人生感悟,而专业硕士侧重考生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日常思考积累,靠模板、写心灵鸡汤、只知道说套话、背几个例子……碰到这样的考题是会束手无策的。好在我们的训练规避了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应该发挥得不错。
大学生就业究竟难不难?
上述文章就我国大学生就业这一热点进行了分析,并从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教育的作用、高校专业设置、就业观念等方面进行论证,得出了“我国大学
生的就业并不难”的观点。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存在多处明显的推理错误,其观点很难令人信服。
首先,“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从概念上,供给的“减少”并非“短缺”,是否短缺还应考虑需求变量。就算是劳动力供给短缺了,也可能是技工、农民工等群体的结构性短缺,未必就是对大学生群体的需求短缺。
其次,长三角等地区的“用工荒”、“201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也明显是以偏概全,长三角地区并不能代表全国的整体,第二季度也未必能准确反映全年的数据。
另外,“一个人受教育程度越高,整体素质也就越高,适应能力就越强”,这段论证过于想当然了。受教育程度并非整体素质提高的充分条件,近几年屡现名校大学生杀害同学案件,他们的素质不是越高而是极低;高校大量书呆子、游戏族的存在,他们的适应能力也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作者想得出“其越容易就业”的结论,是极不严谨的。
最后,文章认为“只要高校调整专业设置、改变就业观念、鼓励创业,大学生就业难将不复存在”,这一论证太过绝对。即使当前有所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也可能会在某段时间、某些区域、某些领域继续或重新出现。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空心化,就业机会短缺而重新导致大学生就业难。
总之,由于该文章的论证存在多处硬伤,“大学生就业并不难”的结论可能过于乐观了。
[参考答案]
“论证有效性分析”存在的主要错误:
1.材料提供的数据时效性不足,用的是2012年的数据;证明不了2015年的事
情。
2.劳动力人口减少不等于劳动力人口就短缺了,如果原先劳动力人口远过于求呢。
3.用工荒的成因,材料提到的是长三角地区,但是成因也可能是由于劳动力配置不均衡导致的,所以长三角不能证明全国范围出现用工荒。
4.材料说到2015年第二季度的空缺和求职比,但是要证明劳动力人口真的短缺了,恐怕需要更长时间段的数据。
5.大学生的就业难也可能是因为岗位与大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的。
6.教育程度高就证明素质更高吗?素质更高就说明适应性更好吗?这些推理也都是不一定成立的。
…… 此处隐藏:170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相关推荐:
- [资格考试]石油钻采专业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 [资格考试]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麻风病防治知
- [资格考试]道路勘测设计 绪论
- [资格考试]控烟戒烟知识培训资料
- [资格考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三类人员安全员
- [资格考试]photoshop制作茶叶包装盒步骤平面效果
- [资格考试]授课进度计划表封面(09-10下施工)
- [资格考试]麦肯锡卓越工作方法读后感
- [资格考试]2007年广西区农村信用社招聘考试试题
- [资格考试]软件实施工程师笔试题
- [资格考试]2014年初三数学复习专练第一章 数与式(
- [资格考试]中国糯玉米汁饮料市场发展概况及投资战
- [资格考试]塑钢门窗安装((专项方案)15)
- [资格考试]初中数学答题卡模板2
- [资格考试]2015-2020年中国效率手册行业市场调查
- [资格考试]华北电力大学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
- [资格考试]溃疡性结肠炎研究的新进展
- [资格考试]人教版高中语文1—5册(必修)背诵篇目名
- [资格考试]ISO9001-2018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 [资格考试]论文之希尔顿酒店集团进入中国的战略研
- 全国中小学生转学申请表
- 《奇迹暖暖》17-支2文学少女小满(9)公
- 2019-2020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 2005年高考试题——英语(天津卷)
- 无纺布耐磨测试方法及标准
- 建筑工程施工劳动力安排计划
- (目录)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分
- 中国期货价格期限结构模型实证分析
- AutoCAD 2016基础教程第2章 AutoCAD基
- 2014-2015学年西城初三期末数学试题及
-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完整版)
- 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1]0
- 突破瓶颈 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
- 2014年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决策学招生目
- 现浇箱梁支架预压报告
- Excel_2010函数图表入门与实战
-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数学 13.1 轴对称 (
- 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教程电子教案
- 2010北京助理工程师考试复习《建筑施工
- 国外5大医疗互联网模式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