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考研复习题库(2)
2、上下两块平行圆盘,直径均为d,间隙厚度为δ,间隙中液体的动力粘度为μ,若下盘固定不动,上盘以角速度ω旋转,求所需力矩M的表达式。
已已知知::d,δ,μ,ω。
(1) 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可得半径为r处,微元面积为2πrdr间隙力矩为
dM rdT r
r2 3
2 rdr rdr
4 d4
r 积分上式,得所需力矩M的表达式为 M 2 32
3、图示为一封闭容器,宽b=2m,AB为一1/4圆弧闸门。容器内BC线以上为油,以下为水。U形测压计中液柱高差R=1m,闸门A处设一铰,求B点处力F为多少时才能把闸门关住。
已已知知::b=2m,R=1m,S油=0.8,S=3.0。 (1) 设油水分界面上的相对压力为p0。由静力学方程得U型管液、水分界面上的相对压力为
p0 水h S 水R
p0 (SR h) 水 (3.0 1
2)
9810
9810Pa
A点的相对压力为
pA p0 RS油 水 (1 1 0.8) 9810 1962N圆弧闸门所受的水平分力为 Px (p0
11
RS油 水)Rb (1 1 0.8) 9810 1 2 11772N 22
对应于水平分力的压力中心的位置(A点以下)为
13
bR 油
油Ixc1hD hc R
1(pA 油hc)A2
(pA R 油)Rb
2
12 12 0.8 9810 1 0.722m
12
12 (1962 1 0.8 9810)
2
水平分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圆弧闸门所受的垂直分力为
1
Pz pAAz VP 油 pARb (R2 R2)bS油 水
4
12
1962 1 2 (1 3.14) 1 2 0.8 9810 729.86N
4
垂直分力的方向垂直向上。
垂直分力的作用线距A点的水平距离为 l 对A点取矩,得 FR PxhD Pzl 则 F
4R4 1 0.425m 3 3 3.14
PxhD Pzl11772 0.722 7298.6 0.425
1.16 104N 11.6KN
R1
4. 水从水箱沿着长为L = 2 m,直径d = 40 mm 的竖直管流入大气,不计管道的入口损失,
沿程损失系数λ= 0.04,试求管道起始断面A 的压强与水箱内的水位h 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当h 为多少时,此断面的压强与水箱外的大气压强相等。
解:以管出口所在平面为基准面,列水箱液面和管出口间的伯努利方程
v2lv2
L h 0 0
2gd2g
以管出口所在平面为基准面,列水箱液面和A 截面间的伯努利方程
pv2L h L
g2g
由(1)得
lv2
L h (1 )
d2g
v2L h
L2g
d
代入(2)得
pL h
g1 L
d
h
y222根据题意可知 A1 A2
4
D2
1
3.14 0.22 4 0.126 m3/s 4
由连续性方程可知,v1 v2 4m/s Q A1v1
同时,又由于弯管水平放置,且不计水头损失,则由总流的伯努利方程可得
p1 p2 9.8 104Nm2
11242
于是p2A2 p1A1 p1 D 9.8 10 3.14 0.2 3077N
44
3
又 1000 kg/m
将上述这些数值代入前面二式,可求出Rx、Ry,得
Rx p1A1 p2A2cos45° Q(v2cos45° v1)
22 1000 0.126 (4 4) 1049N 22
Ry p2A2sin45° Qv2sin45°
=3077 3077 =3077
2
2
22 1000 0.126 4 2532N 22
R Rx Ry 2 25322 2740.7N
tan
R y Rx
2532
2.41 1049
1
tan2.41 67.5
水流对弯管的作用力R 与R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R R
6、同一水箱经上、下两孔口出流,求证:在射流交点处,h1y1=h2y2。
已已知知::h1,h2,y1,y2。
列自由液面至两喷孔的伯努利方程,可得 u1
2gh1,u2 2gh2
又知 x1 u1 1,x2 u2 2;
y1
x1 x2
1212
g 1,y2 g 2
22
y1 12x12/2gh1h2 2 2 则
y2 2x2/2gh2h1
故有 h1y1 h2y2,得证。
7、 为测定一个阀门局部阻力系数,在阀门的上下游装了3个测压管,其间距L1=2.0m,
L2=3.0m,若直径d=50mm,测压管读数分别为h1=100cm,h2=70cm,h3=20cm水流速u=3.2m/s。求阀门局部阻力系数ζ=?(15分)
解:以管道轴线所在平面为基准面,取如图所示1-1,2-2,3-3过流断面。 分别对1-1,2-2和2-2,3-3断面列能量方程
p1 vp v
z1 11 2 z2 22 hw1-2 g2g g2g
vp2 vp
z2 22 1 z3 33 hw2-3 g2g g2g
由连续性方程得
v1=v2=v3=v
取 1 2 3 1 又 z1 z2 z3
hw1-2
l1v2
hf1
d2g
hw2-3
l2v2v2
hf2 hj1
d2g2g
p1 p2l1v2
整理的
gd2g
p2 p3l2v2v2
gd2g2g
代入数据求得
8、虹吸管将A池中的水输入B池,已知长度l1=3m,l2=5m,直径d=75mm,两池水面高差H=2m,最大超高h=1.8m,沿程阻力系数λ=0.02,局部阻力系数:进口Ke=0.5,转弯Kb=0.3,出口Ko=1,试求流量及管道最大超高截面的真空度。
已已知知::l1=3m,l2=5m,d=75mm,H=2m,h=1.8m,λ=0.02,Ke=0.5,Kb=0.3,Ko=1。 (1) 列上下游水面间的伯努利方程,基准面取在下游水面上,得
0.5 0.3 1.5
2 9.8 0.096
3.22
l2
H ( K)
d2g
则
2gH2 9.81 2 3.16m/s
l3 5 K0.02 0.5 0.3 1d0.075
流量为 Q
11
d2 3.14 0.0752 3.16 0.014m3/s 44
l11
Ke Kb) 2 d2
l11
Ke Kb) 2 d2
312
0.5 0.3) 3.162] 30.64kN/m
0.0752
(2) 列上游水面至C截面间的伯努利方程,基准面取在上游水面上,得 0 pmc gh (1
所以,管道最大超高截面的真空度为 pvc pmc gh (1
1000 [9.81 1.8 (1 0.02
9、平面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分布为vx 4x 1,vy 4y。求:
(1) 该流动满足连续性方程否? (2) 势函数φ、流函数ψ存在否?若不存在,说
明原因。若存在,求势函数φ、流函数ψ 解:(1)由于
Vx Vy
4 4 0,故该流动满足连续性方程 x y
(2)由ωz=
1 Vy Vx1()=( 4 4)=0, 故流动有势,势函数φ存在,由
2 y2 x
于该流动满足连续性方程, 流函数ψ存在。 因 Vx
=4x+1
x y
Vy=
=-=-4y x y
dx+dy=Vxdx+Vydy=(4x+1)dx+(-4y)dy
y x
dφ=
φ=
dφ=
dx+dy= Vxdx+Vydy= (4x+1)dx+(-4y)dy
y x
=2x2-2y2+x dψ=
dx+dy=-Vydx+Vxdy=4ydx+(4x+1)dy
y x
ψ=
dψ=
dx+dy= -Vydx+Vxdy= 4ydx+(4x+1)dy
y x
=4xy+y
10、平面不可压缩流体速度分布为vx
4x 1,vy 4y。求:
(1) 该流动满足连续性方程否? (2) 势函数φ、流函数ψ存在否?若不存在,说明原因。若存在,求势函数φ、流函数ψ
解:(1)由于
Vx Vy
相关推荐:
- [小学教育]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衣物的洗涤》教
- [小学教育]2014半年工作总结怎么写
- [小学教育]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综合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育]TS_1循环使用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研究
- [小学教育]最实用的考勤签到表(上下班签到表)
- [小学教育]气候与生态建筑——以新疆民居为例
- [小学教育]二人以上股东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参考样本
- [小学教育]2014届第一轮复习资料4.1,3美好生活的
- [小学教育]土方开挖、降水方案
- [小学教育]手绘儿童绘本《秋天的图画》(蜡笔)
- [小学教育]2002级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
- [小学教育]环保装备重点发展目录
- [小学教育]金蝶K3合并报表培训教材
- [小学教育]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 [小学教育]知之深爱之切学习心得
- [小学教育]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小学教育]Chapter 2-3 Solid structure and basi
- [小学教育]市政道路雨季专项施工方案
- [小学教育]中国海洋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天
- [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第3章-学习迁移
- 浅谈深化国企改革中加强党管企业
- 2006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学术活动安排
- 设计投标工作大纲
- 基于ARP的网络攻击与防御
- 2016届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
- Google_学术搜索及其检索技巧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教
-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
- 【名师指津】2012高考英语 写作基础技
- 6级知识点培训北京师范大学《幼儿智趣
- 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金融资产
- 新安装 500 kV 变压器介损分析与判断
- PS2模拟器PCSX2设置及使用教程.
-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剂科管理组织机构
- {PPT背景素材}丹巴的醉人美景,免费,一
- NAS网络存储应用解决方案
- 青海省西宁市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
-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依据ISO10012:2003
- 洞子小学培养骨干教师工作计划
- 浅谈《牛津初中英语》的教材特点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