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送东阳马生序》
24、《送东阳马生序》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3、通过反复朗读,增强文言文语感,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4、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进一步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5、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2、过程与方法
①、联系社会背景,来领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②、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③、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与态度
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正确的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二、教学重点
1、翻译、理解、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执著的求学精神。
2、学习文章对比手法。
三、教学难点
1、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开阔视野
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1、囊萤映雪
* 2、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3、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4、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四、教学过程:
1
一、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资料链接:
(1)介绍作者: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课文,扫除文障:
2.掌握文中的字词或短语:
3.课文大意:
第一段:讲借书求学之难和用心求学之专。
第一段:讲求学跋涉之苦和生活艰苦朴素。
四、探究课文:
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2.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3.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4.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
2
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5.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6.本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的求学经历和诸生的经历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目的在于突出要有所成就,环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勤奋、专心。正如韩愈所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师生态度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生:色愈恭,礼愈至生活情况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更形象鲜明、更有说服力
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
五、阅读练习
读课文,回答问题
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高度概括回答即可)
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明确:1、叙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
2、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3、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4、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六、课文学习
(一)学习课文内容
根据练习的情况,接着分析:
1、根据要求勾句子:
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3
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手指不可曲伸
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师名人与游
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
3、从文中找出几处形象描写的例句,并写出从什么角度写的?
4、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明确:2、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或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
3、叩问之难:“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旅途之艰:“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生活之苦,与同舍生的对比:“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 …… 此处隐藏:222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实用文档]李践-有效提升销售的12大黄金法则8-大
- [实用文档]党支部换届工作方案
- [实用文档]2013年下期电子商务专业部宣传工作计划
- [实用文档]方庄一矿通风、钻探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
- [实用文档]项目一 认识企业物流认识企业物流
- [实用文档]MBI_Display_产品蓝图规画
- [实用文档]北京市建筑业劳务作业人员普法维权培训
- [实用文档]锅炉燃烧调整与运行优化
- [实用文档]4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
- [实用文档]米什金_货币金融学_第9版各章学习指导
- [实用文档]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实用文档]钢筋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书
- [实用文档]关于公布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实用文档]太原市园林绿化施工合同范本 2
- [实用文档]周日辅导 初中英语分类复习单项选择题(
- [实用文档]第四章 文化经纪人的管理形式 第二节
- [实用文档]学宪法讲宪法竞赛题库
- [实用文档]《数值计算方法》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
- [实用文档]爱词霸学英语:每日一句( 十月)
- [实用文档]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
- 新课程主要理念和教学案例分析汇编(24
- 英国人的快乐源于幸福的家庭生活
- 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
- 真丝及仿真丝的种类有哪些?
-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
- 高中英语3500个必背单词
-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 最近更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
- 绿化工作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 英语音标的分类
- 地下室底板无梁楼盖与普通梁板结构形式
- 美容师黄金销售话术
- 雅思写作满分作文备考方法
-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
- 1度浅析装修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 2017-2022年中国汞矿行业深度分析与投
- 计算机二级VB公共基础知识
- (何勇)秸秆禁烧_重在寻找出路
- 内外墙抹灰工程分包施工合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