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 统一国家的建立
考点2 统一国家的建立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一、中央
1、建立皇帝制度:
(1)确立皇帝的称号
(2)皇帝的称谓、命令和玉印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3)皇帝的权力:拥有绝对的权力。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4)特征: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政、军事和监察。
二、地方
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面设置县。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汉武帝巩固中央集权制的措施
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适应汉初中央集权的需要(适应政治大一统
时间:西汉汉武帝时期。
提出:董仲舒。
内容:“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兴办太学。
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二、政治——颁布推恩令
1、背景: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统治
2、目的:巩固国家统一,维护中央集权
3、措施:
(1)颁布“推恩令”(主父偃)——以让更多的皇族子孙领受皇帝的恩泽为理由,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各位子弟,建立侯国。
(2)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
4、效果: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彻底解决。
1
考点3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背景
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1)民族分布格局:汉族主要居住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散居边地
(2)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内迁(“五胡内迁”),鲜卑族拓跋部影响最大
2、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增强
3、鲜卑族用落后的方式统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会矛盾,政权面临着危机
二、目的:为了维护北魏政权的统治
三、措施
1、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施一系列新的制度(三长制、均田制、俸禄制),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
2、迁移都城。494年,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3、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改汉姓(元)、穿汉服、通汉婚、说汉话,完善学校教育制度,学习汉族文化
四、影响
1、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主要)
2、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过程
3、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626年,李世民继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太宗的治国思想:a吸取隋亡教训,懂得为君之道 b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太宗主要政绩(治国措施)
(1)政治上: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省六部)
(2)经济上: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允许农民用实物代替徭役)
(筒车、曲辕犁)
(3)法律上:简法轻刑,修订法律;(《贞观律》)
(4)教育上: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国子学、太学)
(5)民族关系: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天可汗)
二、“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也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2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
一、诞生: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二、发展:
1、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
2、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制举即特科,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名目繁多,变化很大。
3、形成相对固定的程序。常科考生先在州府初试合格后进京参加尚书省组织的省试。
4、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制度基本特征。
三、评价:科举制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通过公开公平的考试,改善了用人制度,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发展。前后沿用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考点4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交子
1、原因:
(1)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繁荣起来
(2)为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
2、概况:北宋时四川地区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纸币,南宋发行了纸币会子.
3、影响: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说明了商业的繁荣。
二、瓦子
1、北宋东京城市内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瓦子”里的舞台叫“勾栏”。此外还有耍杂技、踢球和进行武术表演等活动的地方
2、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超过百万,市内供人们娱乐消遣的场所“瓦舍”。
考点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
1、明太祖
(1)直接原因:胡惟庸案
(2)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措施:废除了延续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秦始皇设立)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4)作用:这一措施使皇帝直接控制了朝廷的军政大权。
2、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是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作用是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二、清朝——军机处
3
1、原因:为军事上的需要。
2、雍正时设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事务。
3、乾隆时进一步加大了其权力,军机处成为皇帝专权的工具。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
(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成为跪受笔录的工具。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明清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
2、概况: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年派郑和从刘家港(江苏太仓)出发,出使西洋,郑和到达印度古里。此后郑和又六次下西洋,到过2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意义: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使明朝与30多个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不愧为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4、郑和下西洋为南洋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1)南洋的地理范围:东南亚地区
(2)概况:唐朝时,就有人到南洋谋生,郑和下西洋后,大批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和文化知识。
(3)意义:郑和下西洋后到南洋去的人更多并促进了南洋的开发,中国文化对南洋的影响非常明显。
闭关锁国
一、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较稳定,清政府认为无需与外国贸易
②为了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③为了抵御西方国家的入侵。
二、表现:清朝初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禁止商民出海;统一台湾后,“海禁”政策放宽松江、泉州、广州、 …… 此处隐藏:329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实用文档]李践-有效提升销售的12大黄金法则8-大
- [实用文档]党支部换届工作方案
- [实用文档]2013年下期电子商务专业部宣传工作计划
- [实用文档]方庄一矿通风、钻探绩效工资考核管理办
- [实用文档]项目一 认识企业物流认识企业物流
- [实用文档]MBI_Display_产品蓝图规画
- [实用文档]北京市建筑业劳务作业人员普法维权培训
- [实用文档]锅炉燃烧调整与运行优化
- [实用文档]4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
- [实用文档]米什金_货币金融学_第9版各章学习指导
- [实用文档]水泥混凝土路面硬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实用文档]钢筋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书
- [实用文档]关于公布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 [实用文档]太原市园林绿化施工合同范本 2
- [实用文档]周日辅导 初中英语分类复习单项选择题(
- [实用文档]第四章 文化经纪人的管理形式 第二节
- [实用文档]学宪法讲宪法竞赛题库
- [实用文档]《数值计算方法》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二
- [实用文档]爱词霸学英语:每日一句( 十月)
- [实用文档]2014年国家公务员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
- 新课程主要理念和教学案例分析汇编(24
- 英国人的快乐源于幸福的家庭生活
- 七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模拟数学试卷
- 真丝及仿真丝的种类有哪些?
- 【最新】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六
- 高中英语3500个必背单词
- 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 最近更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
- 绿化工作先进乡镇事迹材料
-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 英语音标的分类
- 地下室底板无梁楼盖与普通梁板结构形式
- 美容师黄金销售话术
- 雅思写作满分作文备考方法
- 血清甲状腺激素测定与高频彩色多普勒超
- 1度浅析装修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
- 2017-2022年中国汞矿行业深度分析与投
- 计算机二级VB公共基础知识
- (何勇)秸秆禁烧_重在寻找出路
- 内外墙抹灰工程分包施工合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