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文档 >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结题报告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4
导读: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重要环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课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

重要环节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许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前准备和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使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正确的思维方向,这是一堂课成功的前提。但在教学中,只注意新课导入还不够,一堂成功的课犹如一篇优美的文章,有一个好的开头,也应有一个完美的结尾。为此,我们课题组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面访并查看了教师的备课,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没有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难道是教学反思这一环节不重要吗?

虽然,也有部分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但他们对教学反思的相关理论还都了解不够,开展的教学反思更多的还是停留于获取直接的,个性化的教学经验;从反思的内容来看,更多的是局限于对教育观念的反思,而没有注意对学科教学中一些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细微末节的反思;从反思发生的时间来看,更多的是行动后的反思,很少行动中和行动前的反思;从反思的方式来看,单一于记一些教学札记和写一些教学随笔,而少有同伴观察和行动研究。这些不足影响了反思的广度和深度,阻碍了教师对教学经验的重新建构。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教师开展教学反思,培养反思型教师,我们决定对本课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国内外对教学反思的研究情况,反思性教学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师资教育方法之一。如L、M维拉、J、W布鲁巴赫等都是西方反思性教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教育部大力提倡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认为:培养教师临场探索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改善州教

育是非常必要的,并把反思列为TESL课程的重要内容,规定教师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

反思这一概念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出现,什么“反求诸已”、“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都很好地说明了反思。但古人的反思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很少付诸社会实践。

目前我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如熊川武等对反思进行了深刻研究,提出了反思的基本理念,其研究成果和研究思路是值得借鉴的。但是仍然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空档,并且反思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千人一律,有着其实际的困难。

三、研究的问题和意义

1、研究的问题

针对上述情况,本文试图从实证出发,研究与探索反思在中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及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使教师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提高教学能力,然而再回到实践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不断循环,螺旋上升,从而从“操作型”走向“合理型”。另一方面通过反思的研究,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反思基本理念进行确认和修订,将理论回归实际,本研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一种“行动中的思想”。2)情景化,强调以教师所处的直接事件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特殊因素,强调研究结果的直接指导意义。3)实证分析,以课堂中收集的第一手材料为研究对象分析。既有思辨又有实证,既有描述又有分析,指明反思的基本途径。4)强调群体反思,通过参与,协作反思、讨论形成反思群体,产生新的思想。

2、教学反思的意义。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

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教学反思有着其现实的意义。一)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意识,并将自己的新的理论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能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需要,逐步成长学会教学。从“操作型”教师队伍中走出来,走向科研合理型。从教师的培养角度来看,教学反思不失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作为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教育最优化。二)通过教学反思的研究,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融于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提升理论。三)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良好的教学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参加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对教学中发生的诸多事件能予以关注,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教学研究对象,是当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一个经常地并自觉地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教师,就有可能发现许多教学中的问题,越是发现问题,就越是有强烈的愿望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关注问题并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树立自己的科研意识,并潜心参与教学研究的过程。四)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反思不单是指向个人的,它也可以指向团体。在这种团体的教学观摩、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提供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经验,同时也都会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到有益的经验。多种经验的对照比较,就可以使每一位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这样做的结果是,普遍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五)教学反思,不仅要求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在让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同时,教师的主体性率先得到发展。因此教学反思,要求将发展教师与发展学生

相统一,教学反思不仅要“照亮别人”更应“完善自我”。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四、教学反思的含义及理论思考

1、教学反思的含义

尽管不同的人对教学反思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我们认为,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发现所遇到的教学问题,并积极寻求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一)以教学实践为逻辑起点,并以教学实践为归宿。

二)以探究和解决问题为基本点,在教学反思中,反思不是一般的回顾教学情况,而是探究教学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并针对问题重新设计教学方案。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三)教学反思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作为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水平的一种方略。四)以两个学会为目标,要求教师教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自身学会教学,并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作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自身成长的一种途径。反思的过程不断循环,教学能力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其活动图如下: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教学能力经验知识。教学反思强调教师是主要的直接的参与者。因为中学教师直接臵身于现实的动态的教学情境中,能够即时观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相关现象,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依据自己丰富的工作经验自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有有效性作出判断,这是中学教师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学反思对象为教师所处的直接事件,充分考虑当时当地的特殊因素;强调研究结果的直接指导意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一种“行动中的思想”;强调既有个体反思,也有群体反思,通

过备课组、教研组的参与,协作反思,讨论形成反思群体,产生新的思想;强调实证研究,但不排斥思辨,既有描述,又有分析。

2、理论思考

教学反思是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不仅有 …… 此处隐藏:565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8044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