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初中教育 >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3
导读: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基本内容 原始社会建筑: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奴隶社会建筑: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前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中期:隋→唐→宋 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1.1、旧石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基本内容

原始社会建筑: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奴隶社会建筑:夏→商→西周→春秋

封建社会前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中期:隋→唐→宋

封建社会后期:元→明→清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1.1、旧石器时代:

(1)、打制石器时代(800万年前——6000~7000年前)

80万年前——陕西蓝田人——直立行走——旧石器时代初期;

1.7万年前——山顶洞人——细小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时代过渡。

旧石器中晚期出现 氏族

(2)、建筑形式:穴居、巢居;

史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多,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孟子-滕文公)。

1.2、新石器时代(6、7000年前—-21世纪)

一、古史传说的时代

燧人氏——火的应用,熟食

有巢氏——构木为巢,住屋的开始

伏羲氏——渔猎时代,数字概念: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

神农氏——农业时代

轩辕氏——黄帝,炎黄子孙

《孟子 滕文公》记载“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即地势低洼潮湿的地段作巢居,地势高亢燥爽的地段作穴居。

在黄河流域,即使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西南、东北地区,凡具备黄土地带条件,总是采取穴居的方式。

“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巢”;是古代中国广为流传的一个传说,说明远古曾经存在过巢居。但是,真正发明巢居的应不是个别人,而是氏族集体,是世世代代营造经验积累的结果。巢居产生的时代,大约在氏族社会早期。

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文化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6000—7000年以前,长江下游滨海一带即发展了堪与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媲美的“河姆渡文化”。由于这一带河流沼泽密布,地下水位很高,一般不可能采用挖洞的办法来解决居住问题。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文化面貌:

母系氏族

原始农业

烧制陶器

定居的村落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集中的葬地以一个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

穴居

1)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大房子

2)陕西半坡村遗址

分为三个区域:

北:墓葬区

东:制陶窑场

南:居住区

2)陕西半坡村遗址

中期:居住面上升到地面

围护结构:木骨泥墙;

2)陕西半坡村遗址

晚期:分室建筑—大空间分隔组织

3)郑州大河村F1-4—木骨泥墙

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4)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复合平面,白灰抹面

仰韶时期房屋特点:

平 面——方形或圆形,晚期有套间

围护结构——木骨泥墙

节 点——绑扎

地 面——烧烤

2、陕西龙山文化(前2300-前2000)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住房:“吕”字形平面

客省庄二期房屋遗址

平面——“吕”字形住房平面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围护结构——土坯,夯土墙夯筑

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

繁荣的母系氏族

以水稻为主要作物的农业经济

木构干阑式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由原始的巢居发展而来 河姆渡文化房屋特点:

平面——长屋

围护与结构——干栏式,木构架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节点——构件垂直相交用榫卯,复杂交接仍用扎结

工具——伐木用石斧;成才用石斧,石锛,石楔,以楔具为主

4。红山文化(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3000年)

原始农业

定居生活

有一定的畜牧和渔猎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2)内蒙古包头市大青山莎木佳

祭祀遗址

3)内蒙古包头市大青山

阿善祭祀遗址

三、小结

1、建筑类型:

住宅、祭祀建筑(神庙、祭坛)、墓葬、窑址、城市

2、建筑结构:

木骨泥墙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特点墙体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特点是底层架空

3、建筑材料:

土木为主

白灰抹面:白色含石灰的面层

土坯砖,夯土墙

4。平面布局:

单体建筑复合平面:龙山文化“吕”字形,前堂后室

女神庙的多重空间沿轴线组织

建筑已经有了“群”的概念大青山祭坛遗址

5。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平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5400— -5100年前河北武安磁山文化——最早培植粟和家禽

-5500— -49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

第二节 奴隶社会的建筑

夏商与西周(公元前21世纪—前770年)

中国古代史上的关键时期

1、文字记载始于此时

汉字的象形—中国思维的具体感性的传统

汉语的句法—中国思维的逻辑特征:模糊性

2、古代中国作为国家形成于此时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奴隶制肇始于此时,三代平行关系的思想是解决中国古代国家形成过程的关键。

3、基本的礼制和空间观念形成于此时

尤其周代的制“礼”作“乐”

建筑方面,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它的后期,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和当时奴隶居住的穴居对照,强烈地表现了阶级对立的情况。

西周以后,春秋时代的统治阶级营建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城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一.夏(前2070世纪—前1600世纪)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1.建筑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a.80cm夯土台

b.封闭庭院(廊院)

c.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庭院

二.商(B.C1600—B.C1046)

1.政治制度与思想观念

1)神权政治:商王→商王祖先→天帝

2)祖先崇拜

3)祭祀仪式与宗庙陵墓

“巫”与“史”

4)空间观念--中央与四方

天帝

天体天象

大地

2)郑州商城

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城内:宫殿,宗庙

城外:作坊,住宅

3)湖北黄陂盘龙城

…… 此处隐藏:329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56776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