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初中教育 >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22
导读: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 民勤县第四中学 许玉琴(邮编:733300) 【内容摘要】教师走进新课改,应树立三种意识,即地位意识、精品意识、超前意识;三个转变,即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法转变、教师工作方式转变;五种态度,即心中要装有学生、要全身心投入、教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

民勤县第四中学 许玉琴(邮编:733300)

【内容摘要】教师走进新课改,应树立三种意识,即地位意识、精品意识、超前意识;三个转变,即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学习方法转变、教师工作方式转变;五种态度,即心中要装有学生、要全身心投入、教学即教研、进行团队合作、坚持终身学习。教师要拥有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无声地滋润着教育者的心田,在辉煌中升华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新课改 三种意识 三个转变 五种态度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是学校教改遇到的问题之一。我认为作为新课改的教师首先应树立三种意识,实现三个转变,具有五种态度。

三种意识

1.地位意识:教师要明确教学研究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充分认识它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措施之一,也是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的可靠保证。

2.精品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教研在新课改中的地位,实现由模仿型向自主创新型的转变,体观自己的特色。要树立精品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3.超前意识:教师搞教研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未来的发展,用未来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情,才能体现教研的生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应当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职能以及高高在上的“以我为中心的”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会“扬弃”,教师将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体验学习中。

2、学生学习方法转变:新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应该知道。在未来的课堂上,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必将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应该为学生挖掘探究、体验学习的主题,并组织和协助学生完成这一探究、体验的学习过程。

3、教师工作方式转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综合型的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以“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态度,还要加强自身的不断学习和完善,要走出封闭的教室,学会与学生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充分为学生的学习挖掘课程资源。

当然,要真正成为新课程的积极推动者,还要强化以下几种工作态度:

1、心中要装有学生:关注学生的表现,欣赏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的问题,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要——要像斯霞老师那样用童心、母爱给予学生无私的爱,让学生在课堂上焕发出生命的话力。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学生无私的爱,寓严于宽松,寓理解于关心。寓爱和尊重予热情鼓励之中,让学生体会到独立人格的尊严,鼓起前进的勇气。

2、要全身心投入:第一要有不断自塑师德形象,提高师德水平的精神;第二要有主动接受新知,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水平的精神;还要有主动创新,敢于实践,敢于形成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精神。有了这三种精神,教师就会把教育教学工作看作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会为课改困扰,不会因从教而自卑。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教学即教研: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持续动态发展的人,因而不可能找到一套放之四海

而皆准的教学模式,教学工作必然永远充满着未知因素,充满着变化。因此,教师应具有不断研究的态度。此外,过去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依赖性过大,随着课程综合性、弹性的加大,留给教师的自主空间也在加大。因此,教师不仅要会“教”书,而且还要会“用”书,会“编”书,会为学生设计和开发灵活的探究性、体验性课程。这也符合“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教师专业化国际发展趋势。

4、进行团队合作:新课程的综合化,需要教师与周围其他教师在更大空间上。以更加平等的方式进行协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因此,教师应该互相合作,借助团体的力量来推动课程改革的成功。除了与同事之间的合作之外,还应注意教师与教研人员的合作以及教师与家长、社区的合作。借助教研人员可以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引发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教育行为背后隐含的教育规律、本质,进而形成教研成果,而与家长、社区的合作则可以获得必要的课程改革上的理解与支持,充分发掘和利用一切课程资源。

5、坚持终身学习: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否适应新的要求,原有对教师的“桶论”,已不再符合新课程“教师知识权威地位的丧失”的事实。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和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也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静”下心来读书。“动”起手来实践一一把认识变成实践;“静”下心来思考,“动”起笔来写作——让实践变成认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思考,不断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改革需求。我们不应以昨天的经验来禁锢自己,而要用明天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紧跟时代,孜孜以求,与时俱进。惟有如此,教师才能不仅只是“蜡烛”、“园丁”,不仅只有“一桶水”,,而是拥有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无声地滋润着教育者的心田,在辉煌中升华自身的价值。

…… 此处隐藏:35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教师如何走进新课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56764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