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小学教育 >

公共关系学案例笔记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5
导读: 新案例笔记 3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引导、规范组织行为不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此次活动的策划人员正是通过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和服务观念,策划并实施了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公关第2章案例分析 案例:巴纳姆事件 费尼

新案例笔记

3 、公共关系观念,是一种引导、规范组织行为不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此次活动的策划人员正是通过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和服务观念,策划并实施了此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公关第2章案例分析

案例:巴纳姆事件

费尼斯·巴纳姆是19世纪美国一家马戏团的团长,因宣传、推动马戏演出闻名于世。他曾在19世纪50年代编造了一个“神话”:马戏团有位名叫海斯的黑人女奴,曾在100年前养育过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报纸披露这一消息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巴纳姆借

2

机以不同的笔名向报社寄去“读者来信”,人为地开展争论。巴纳姆认为,只要报纸没有把他的名字拼错,随便怎么说也无妨。他的信条是“凡宣传皆是好事”。“神话”给巴纳姆带来的是每周从那些希望一睹海斯风采的纽约人那里获得1500美元的收入。海斯死后,解剖发现,海斯不过80岁左右,与他吹嘘的160岁相距甚远。对此,巴纳姆厚颜无耻地说:“深感震惊”,他还说自己也“受了骗”。其实,这一切都是他刻意策划的。

分析:

从巴纳姆事件可以看出,在报刊宣传运动时代,每个报刊宣传员在争取顾客的关注时,都是不择手段地制造神话,甚至不惜愚弄公众。他们只顾为企业赚钱,完全不顾公众的利益,甚至公开嘲笑、谩骂公众。所以,报刊宣传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关系,从思想实质上来看,这一时期实际上是一个反公众、反公关的时期。

不过,当时巴纳姆等人运用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为组织进行宣传,已经具有了现代公关活动的萌芽。

公关第3章案例分析

新案例笔记

案例1、“全聚德”店庆造辉光辉煌

“全聚德”作为我国餐饮业驰名中外的老字号企业,自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创立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人努力,“全聚德”形成了以烤鸭为代表的系列美食精品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全聚德”这家百年老店已成为国家领导人宴请国际友人的主要场所,成为国际国内朋友了解、认识北京的窗口。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实力雄厚、品质超凡、市场表现卓越、享誉全球的餐饮业世界级名牌,集团公司决定以1999年全聚德建店135周年为契机,全年推出多层次、一系列的企业形象公关活动。全年系列公关活动分为三个阶段,从序曲到高潮:第一阶段:在含有元旦、寒假、春节、元宵节等节假日的第一季度与《北京晚报》、北京楹联研究会联合举办“全聚德杯”新春有奖征集对联活动(以下简称征联);面向全社会(包括集团员工)开展《我与全聚德》征文,征集店史文物活动;着手整理资料,编辑、出版《全聚德今昔》一书。第二阶段:在农历六月初六,即全聚德创建日的7月18日举办“全聚德建店135周年店庆暨首届全聚德烤鸭美食文化节开幕式”。第三阶段:在金秋的10月份,借新中国50华诞举办全聚德品牌战略研讨会。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实施,1999年全聚德集团企业形象公关活动达到了预期的公关目的。首先,“全聚德杯”新春有奖征联活动,把树立全聚德品牌形象与中国传统楹联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以文化树品牌”、“以文化促经营”的新闻热点,弘扬了全聚德饮食文化和品牌文化。其次,提高了全聚德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众多新闻媒体都对“全聚德建店135周年暨美食文化节”做了全面报道,强化了“全聚德”的品牌形象。再次,全聚德集团通过135周年店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全聚德135周年店庆暨首届全聚德烤鸭美食文化节活动的拉动作用,国庆节期间(10月1—7日)集团公司10家直营店共完成营业收入703.5万元,接待宾客76325人次,日平均营业额达100.5万元。最后,全聚德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明确了全聚德品牌战略目标,即以全聚德烤鸭为龙头、以精品餐饮为基业,创造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实力雄厚、品质超凡、市场表现卓越、享誉全球的餐饮业世界级名牌。

3

新案例笔记

分析:第一,全聚德作为餐饮业驰名中外的老字号,在这次活动中突出自己的特点,通过宣传本店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树立自己的独特形象。冠名新春征联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征集店史文物;开展《我与全聚德》征文;出版《全聚德今昔》一书。这些活动,都是以全聚德135年的历史为背景进行的。一百多年的文化积淀,使全聚德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这种文化在当代又具有强烈的品牌意义。上述征联、征文、出版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全聚德的影响,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第二,与媒体(《北京晚报》)联合举办面向社会的新春征联活动,面向全社会征文,随后的“全聚德建店135周年暨美食文化节”又被众多媒体全面报道,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提高了全聚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召开全聚德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确定了全聚德品牌发展的战略目标。这种以讨论“发展战略”为主题的研讨会召开本身,就为塑造全聚德的现代化品牌形象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发展战略的确定,更为135年的全聚德树立了适应社会发展环境的现代企业的形象。全聚德在这次活动中,采取多种形式,把传统的饮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为自己塑造了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现代企业的形象,并且通过媒介广泛传播,活动是成功的。 案例2:比尔·盖茨的政府公关

2003年,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匆匆访问了中国,向中国政府和企业公布了微软视窗系统的设计原代码。谁都知道,一套电脑操作系统的原代码是其核心机密,公布了原代码,也就可以使他人在自己软件系统的基础上发挥创造,生成新的操作系统。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微软公司一支对其视窗系统的原代码严格保密。但是为什么这时比尔·盖茨突然改变了保密的初衷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微软在几次中国政府的招标采购中,败给了中国的金山公司,中国政府宁愿采购金山公司的办公操作系统,也不买微软公司的视窗系统。这其中除了照顾本国工业企业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在视窗操作系统中留有“后门”,将来可能会泄露中国政府的机密。这次盖茨公布视窗的原代码,就是为了向中国政府表示视窗没有秘密可言,中国可以放心采购。

新案例笔记

所以社会各界将比尔·盖茨的这次访华,看成微软公司一次重要的“政府公关”,意在营造中国市场的发展环境。

分析:第一,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从来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中美关系对微软业务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应该努力使这种影响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相反,最低限度也要力争避免负面影响。企业无法左右大环境,但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营造有利于自己的小环境,在这个小环境中建立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关系网络。比尔·盖茨就是出于这个目的采取行动的。

第二,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还比较大,政府的行为对公众又有着非常强烈的示范作用。比尔·盖茨的着眼点是在获得政府采购的经济意义的同时,更重视其象征意义。争取中国政府的放心,同时也争取广大公众的好感。

第三,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使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服务愈加趋同,形象的竞争就成为竞争的重要内容。用自己的“坦诚”立足长远,争取公众,在高速发展的中国,这一点尤其重要。比尔·盖茨的“政府公关”,的确为微软营造中国市场的发展环境做出了努力。

案例3:不同 …… 此处隐藏:297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公共关系学案例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54733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