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库大全 > 实用文档 >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4
导读: 公共管理研究 口李晋平 [摘要]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打破高校后勤“小而全”封闭式自我服务的旧格局,转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际联合的社会化新格局。实现后勤社会化,有利于

公共管理研究

口李晋平

[摘要]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打破高校后勤“小而全”封闭式自我服务的旧格局,转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际联合的社会化新格局。实现后勤社会化,有利于学校集中力量搞好教学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后勤服务,使有限的教育经费真正使用到教学和科研上去。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思考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63(2004)so—000106一03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47.4

高等学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工作,是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后勤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府包办高等教育的派生物。几十年来,这种后勤保障保证了高校的基本运转,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和服务模式已明显落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势在必行。

一、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是不要后勤,也不是不办后勤,而是要打破高校后勤“小而全”封闭式自我服务的旧格局,转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际联合的社会化新格局。实现后勤社会化,有利于学校集中

力量搞好教学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更加优质的后勤服务,使有限的教育经费真正使用到教学和科研上去,提高教育事业的效益。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与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进程、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据调查,目前全国高校学生宿舍普遍拥挤不堪,在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与50年代相比较,高校学生宿舍没有多少变化,不仅谈不上改善,而且满足基本的需要都有困难。如果再考虑到今后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学生对住宿条件的期望进一步提高等因素,缺口将是一个更大的数字。靠现有的体制和机制,单纯依靠国家投入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高校后勤改革

第四阶段:确定愿景,追求卓越

首先,要鼓励成员自由表达“个人愿景”,倾听和分享他们的心声,发现和捕捉每一个思想的火花,在碰撞、融合、提炼、升华中形成“共同愿景”,唤起他们强烈的使命感和认同感,齐心协力去实现组织的“共同愿景”。其次,要注重和强调“团队学习”,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整体配合”的合力优势。要通过团队学习和“深度汇谈”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机

点处理好“三个关系”,形成一个机制。一是要科学处理好主观与环境的关系,二是要科学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三是要科学处理好循序与跨越的关系,四是形成持续改进的创建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创建工作与时俱进,取得成效,才能使税务组织始终保

持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综上所述,笔者在深入研究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以创建学习型税务组织为切人点,理论

[作者简介】李晋平(1960一),男,山西财税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GoNGGoNGGUANYANJI

任务十分紧迫,势在必行。作为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

用。

探索。转变了传统的经验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科学的定额管理,实行了与个人工作实绩挂钩、体现按劳分配的分配办法。

进入90年代,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开始全面推行,后勤改革也不断走向深入,开始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后勤改革由综合承包的模式,通过改体制、转机制、引入企业化管理,发展到小机关、多实体或小机关、大实体、大服务模式,继而又发展到组建后勤服务集团。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的进一步加快,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已经开始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明显加快,人们的教育观念和消费观念也有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会推动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并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从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许多企业正在寻找和开辟新的市场,银行也在寻找相对安全的贷款项目,这就为我们吸收社会资源,发展校企合作,运用融资手段来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房地产市场的相对低迷,也为我们启动高校学生公寓建设提供了有利时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各项社会服务业的发育和拓展,教育事业运用市场纽带、利益机制,多元化吸纳社会资金,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时机日渐成熟。我们教育部门更要抓住有利时机,发展教育事业,拉动社会消费,增加就业机会,在为国家作贡献的同时发展壮大

自己。

2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后勤工作功不可没。在原有基础较差,社会物价调整幅度较大,学校规模发展较快的情况下,后勤通过改革和广大职工的辛勤工作,保障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改革解放了后勤的生产力,激励了广大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后勤服务能力,提高了服务质量,减轻了学校财力和领导精力的负担,使得学校领导能够集中精力抓好教学科研,基本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教职工的生活秩序。

(二)高校后勤问题分析

在高校后勤改革取得了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的旧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依然太慢,不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问题主要在于:

1、在思想观念上的不适应

许多人对高校后勤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仍留恋“小而全”的封闭式自我服务的旧格局,习惯于原有的模式,缺乏长远的眼光。

2、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不适应

现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也反映在学校和后勤部门的关系上。学校行政性的管理体制与后勤社会化的要求有一定差距。高校后勤改革有时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后勤在走向社会的同时,如何保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二者之间也会经常出现摩擦和碰撞。

3、在服务质量和规模效益上的不适应

总之,全面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已是大势所趋,时不我待。关键是我们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增强改革意识和紧迫感,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新的机制、新的面貌为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二、高校后勤改革的历史沿革及问题分析

(一)高校后勤改革的历史沿革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后勤改革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高校后勤改革经历了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过程。从高校后勤改革的实践来看,后勤改革是高校总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起步较早、较为活跃的部分,改革使高校后勤工作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80年代初开始,高校后勤改革借鉴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首先从伙食改革起步,由单项定额承包,发展到综合定额承包,继而 …… 此处隐藏:245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ku/13287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