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资格考试 >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tx80学时)(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2
导读: 概述:该项目是将模拟信号通过PCM编码后,送到复用单元,再经过解复用输出,最后译码输出。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 信号源:FS 信号源:FS 信号源:CLK 信号源:A-OUT 目的端口 模块7:TH11(FSIN)

概述:该项目是将模拟信号通过PCM编码后,送到复用单元,再经过解复用输出,最后译码输出。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 信号源:FS 信号源:FS 信号源:CLK 信号源:A-OUT 目的端口 模块7:TH11(FSIN) 帧同步输入 模块1:TH9(编码帧同步) 模块1:TH11(编码时钟) 模块1:TH5(音频输入1) 位同步输入 模拟信号输入 PCM编码输入 时分复用输入 锁相环提取位同步 模块13:TH5(BS2) 模块7:TH7(FSOUT) 模块7:TH3(BSOUT) 模块7:TH4(DOUT2) 模块7:TH17(解复用时钟) 模块1:TH10 (译码帧同步) 模块1:TH18(译码时钟) 模块1:TH7(PCM译码输入) 提供译码帧同步 提供译码位同步 解复用输入 连线说明 模块1:TH8(PCM编码输出) 模块7:TH14(DIN2) 模块7:TH10(复用输出) 模块7:TH10(复用输出) 模块7:TH18(解复用输入) 模块13:TH7 (数字锁相环输入)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时分复用】→【复用速率256KHz】。将模块13的S3拨位“0100”。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在复用时隙的速率256K模式,1号模块为A律PCM编译码,7号模块的复用信号只有四个时隙,其中第0、1、2、3输出数据分别为巴克码、DIN1、DIN2、开关S1拨码信号。其中,信号源A-OUT输出1KHz的正弦波,幅度由W1可调(频率和幅度参数可根据主控模块操作说明进行调节);7号模块的DIN2端口送入PCM数据。正常情况下,7号模块的“同步”指示灯亮。

注:若发现“失步”或“捕获”指示灯亮,先检查连线或拨码是否正确,再逐级观测数据或时钟是否正常。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帧内PCM编码信号观测

将PCM信号输入DIN2,观测PCM数据。以帧同步为触发分别观测PCM编码数据和复用输出的数据。

注:PCM复用后会有两帧的延时。

记录 复用PCM数据 波形 思考:PCM数据是如何分配到复用信号中去的?

(2)解复用帧同步信号观测

PCM对正弦波进行编译码。观测复用输出与FSOUT,观测帧同步上跳沿与帧同步信号的时序关系。

(3)解复用PCM信号观测

对比观测复用前与解复用后的PCM序列。对比观测PCM编译码前后的正弦波信号。

记录 复用前的PCM序列 波形

解复用后的PCM序列 PCM编码前的波形 PCM译码后的波形(模块1:音频接口2) (4)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将信号源换成MUSIC的音频输出,然后进行实验,感受语音效果。操作方法是:将信号源AOUT与1号模块音频输入端口的连线,改换成主控信号源MUSIC输出连接1号模块的音频输入1,再将1号模块的音频输出2接着1号模块的扬声器输入,即可感受语音传输效果。 实验项目三2M时分复用及解复用

概述:该项目是设置菜单为复用速率为2048KHz,实验观测的过程同256K的时分复用。

1、实验连线与256K时分复用及解复用的实验项目相同。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时分复用】→【复用速率2048KHz】。将模块13的S3拨位“0001”。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在复用时隙的速率2048K模式,1号模块为A律PCM编译码,7号模块的复用信号共有32个时隙;第0时隙数据为巴克码、第1、2、3、4时隙数据分别为DIN1、DIN2、DIN3、DIN4端口的数据,开关S1拨码信号初始分配在第5时隙,通过主控可以设置7号模块拨码开关S1数据的所在时隙位置。另外,此时信号源A-OUT输出1KHz的正弦波,幅度由W1可调(频率和幅度参数可根据主控模块操作说明进行调节);PCM数据送至7号模块的DIN2端口。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以帧同步信号作为触发,用示波器观测2048M复用输出信号。改变7号模块的拨码开关S1,观测复用输出中信号变化情况。

(2)在主控菜单中选择“第5时隙加”和“第5时隙减”,观测拨码开关S1对应数据在复用输出信号中的所在帧位置变化情况。

(3)用示波器对比观测信号源A-OUT和21号模块的音频输出,观测信号的恢复情况。

(4)将信号源A-OUT改变成MUSIC信号,将PCM译码的音频输出端接至扬声器的音频输入,体会传输效果。

五、实验报告

1、画出各测试点波形,并分析实验现象。 2、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叙述其工作过程。

实验七抽样定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掌握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3、 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4、 理解实际的抽样系统。

5、 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6、 理解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7、 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 主控&信号源、3号模块各一块 2、 双踪示波器一台 3、 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保持电路平顶抽样S1自然抽样A-out抽样脉冲抽样输出LPF-INLPFLPF-OUTmusic信号源被抽样信号抗混叠滤波器抽样电路编码输入译码输出FIR/IIR3# 信源编译码模块FPGA数字滤波

图1-1 抽样定理实验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的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开关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这里滤波器可以

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数字滤波器(有FIR、IIR两种)。反sinc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要注意,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编译码部分的端口。在做本实验时与信源编译码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

概述:通过不同频率的抽样时钟,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观测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的输出波形,以及信号恢复的混叠情况,从而了解不同抽样方式的输出差异和联系,验证抽样定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源端口 信号源:MUSIC 信号源:A-OUT 目标端口 连线说明 模块3:TH1(被抽样信号) 将被抽样信号送入抽样单元 模块3:TH2(抽样脉冲) 提供抽样时钟 送入模拟低通滤波器 模块3:TH3(抽样输出) 模块3:TH5(LPF-IN)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抽样定理】。调节主控模块的W1使A-out输出峰峰值为3V。

3、此时实验系统初始状态为:被抽样信号MUSIC为幅度4V、频率3K+1K正弦合成波。抽样脉冲A-OUT为幅度3V、频率9KHz、占空比20%的方波。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观测并记录自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抽样输出3#。

(2)观测并记录平顶抽样前后的信号波形:设置开关S13#为“平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分别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抽样输出3#。

(3)观测并对比抽样恢复后信号与被抽样信号的波形:设置开关S13#为“自然抽样”档位,用示波器观测MUSIC

主控&信号源

和LPF-OUT3# ,以100Hz的步进减小A-OUT

主控&信号源

的频率,比较观测并思考在抽样脉冲频率多小的情况下恢复信号有失真。

(4)用频谱的角度 …… 此处隐藏:60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tx80学时)(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6567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