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法律文档 >

储竣-13827 黑娃山沟大开挖穿越说明书 - 图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5
导读: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西 南 分 公 司 说 明 书 档案号 储竣-13827/明 共 15 页 第 6 页 沟河 50 年一遇设计水位为562.99m,设计流量为109m3/s,穿越断面主槽内垂线的冲刷控制高程为557.84m,河床最大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西 南 分 公 司 说 明 书 档案号 储竣-13827/明 共 15 页 第 6 页 沟河 50 年一遇设计水位为562.99m,设计流量为109m3/s,穿越断面主槽内垂线的冲刷控制高程为557.84m,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为4.50m。 2.4.2 河床稳定性评价 穿越河流河床纵坡较小,穿越处地形较平缓、开阔,为卵石河床。河床顺直,植物生长稀少,河床较稳定。 依据钻探揭示,河床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卵石②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卵石③组成,呈中密~密实状,根据冲刷计算结果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为4.50m,冲刷线最低冲止高程为557.84m 。根据冲刷计算结果且考虑到穿越河段处机械采砂取石使河床面可能逐年降低的不利影响,冲刷线最低冲止高程以上的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卵石②抗冲刷、侵蚀作用能力相对较弱,为不稳定地层;冲刷线最低冲止高程以下的第四系全新统(Q4al+pl)卵石②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卵石③抗冲刷、侵蚀作用能力相对较强,是相对稳定地层。 2.4.3 河岸稳定性评价 根据《西气东输三线工程西段新疆段河流穿越工程防洪影响评价报告》资料: 黑娃山沟河左岸岸坡呈陡坎状,高约2.5m,在水位骤降期不满足抗滑稳定要求。施工方案设计时应采取工程护岸措施,使得管道穿越后的岸坡能够满足抗滑稳定的要求。 右岸岸坡呈陡坎状,高约2.5m,黑娃山沟河右岸坡在稳定渗流期间不满足渗透要求,会发生渗透破坏。施工方案设计时应采取工程防渗措施,使得管道穿越后的岸坡能够满足渗流稳定的要求。 2.5 岩土工程措施 2.5.1 管沟开挖 黑娃山沟河穿越通过的岩土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和卵石构成,开挖成沟可行,故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方式穿越黑娃山沟河。 2.5.2 岩土工程分级 根据《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穿越断面处各地基土石分级如下: 粉土(Q4al+pl)①工程分级为Ⅱ级; 卵石(Q4al+pl)②、卵石(Q3al+pl)③工程分级为Ⅲ级。 2.6 施工条件 2.6.1 场地条件 两岸地形开阔、较平缓,均可作为良好的穿越施工和管道组装场地。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西 南 分 公 司 说 明 书 档案号 储竣-13827/明 共 15 页 第 7 页 2.6.2 施工道路 穿越断面毗邻G30连霍高速、国道G312及省道S201,交通运输条件较好。 2.6.3 施工期选择 另根据水利、防洪等部门的规定,汛期(6月~9月)内严禁破堤开挖施工,施工期以避开洪水季节为宜,枯水期可作为工程良好的施工期。 2.7 勘察结论 1)黑娃山沟河穿越长度279.4m。对黑娃山沟河穿越采用沟埋敷设方式是可行的。 2)黑娃山沟河 50 年一遇设计水位为562.99m,设计流量为109m/s。 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该场地土为中硬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4.1和5.1节中相关规定,判定该场地类别为Ⅱ类,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根据有关条款,建议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穿越断面地层以粉质粘土和卵石层为主,不考虑砂土液化影响。 4)本次勘察期间勘探深度内未发现有地下水分布。场地土为非盐渍土。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弱等腐蚀,以微腐蚀为主;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场地土对钢结构为微腐蚀性。 5)建议河床段管顶应置于冲刷线以下不小于1.5m,管顶高程为556.34m。两岸Ⅰ级阶地在前缘岸坡采取护岸措施的条件下,可按陆地管道考虑。 6)两岸均需要在Ⅰ级阶地前缘岸坡应采取护岸措施,两岸护岸基础埋深应与管底埋深一致。此外,穿越主河道时应采取抗浮稳管措施。 7)根据《油气田及管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568-2010)表4.2.21,穿越断面处各地基土石分级如下: 粉土(Q4al+pl)①工程分级为Ⅱ级; 卵石(Q4al+pl)②、卵石(Q3al+pl)③工程分级为Ⅲ级。 8 )建议陆上(地下水位以上)地段管沟边坡开挖坡率允许值(高宽比)∶ 卵石 1∶0.50~1∶0.75(自然休止角38~53°) 9 )各土层渗透系数如下: 卵石:0.15~0.45cm/s。 10)据黑娃山沟河防洪评价报告,由于管道穿越河底,河道中无水工建筑物,没有跨堤设施,所以工程对河势、行洪、大堤的防洪标准、上下游涉水建筑物、防洪抢险等影响甚微。 3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西 南 分 公 司 说 明 书 档案号 储竣-13827/明 共 15 页 第 8 页 11)严禁穿越断面上下游各500m范围内采砂取石,开挖、回填过程中应确保施工周围自然环境不被破坏,保持地形原状,妥善处理工程垃圾。 2.8 防洪评价报告结论 1)结论: (1)根据《洪水计算报告》,黑娃山沟穿越断面50 年一遇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见表2.8-1,设计洪峰流量为109 m3/s,相应的设计洪水位为562.99m,成果合理。 设计河流名称 频率洪峰流量3设计值 洪水位断面平均流速(m/s) 过水断面面积(m) 2最大水水面宽(m) (%) (m/s) (m) 深(m) 3.95 0.65 黑娃山沟 2 109 562.99 4.45 24.5 (2)冲刷计算结果表明,在50年一遇设计洪水条件下,并考虑主槽可能变动范围,在50年一遇设计流量(109m3/s)条件下,并考虑主槽可能变动范围,穿越断面主槽内垂线的冲刷控制高程为557.84m,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为4.50m, (3)渗流与抗滑稳定计算成果表明,黑娃山沟右岸坡在稳定渗流期间不满足渗透要求,会发生渗透破坏;左岸岸坡较不稳定,因此需要对右岸进行防渗,对左岸进行护岸工程。 (4)由于管道在河底以下穿越,河道中无阻水建筑物,没有跨堤设施,所以,工程对河势、行洪、大堤的防洪标准、上下游涉水建筑物、防洪抢险以及防洪与水利规划等影响较小。 (5)大开挖穿越断面中,采用的大开挖沟埋技术施工,技术方法成熟,我国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施工方法可行。黑娃山沟等河道穿越施工采用大开挖沟埋技术是合理的。 (6)西气东输管道穿越工程技术规范(或规定)全面,施工技术有章可遵;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可操作性强、施工质量有保证。 (7)穿河施工方案评价结论如下:施工时间在9月份以后进行,处于枯水期,采用大开挖方式施工可行。 3 大开挖穿越管道 3.1 管道敷设方式 根据本穿越地质情况,本穿越段管道敷设方式上,为避免河流冲刷及动、静水浮力对管道安全的影响,管道采取大开挖沟埋穿越的方式。 在埋深上,严格遵循《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及《西气东输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西 南 分 公 司 说 明 书 档案号 储竣-13827/明 共 15 页 第 9 页 三线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技术规范》(Q/SY GJX 0214-2012)的有关要求,将管道置于河床稳定层下一定深度,确保管道安全 3.2 管材 穿越段所处地段线路地区等级为一级地区。设计压力同线路,为12MPa。根据初步设计及施工图,穿越段输气管道主要用管规格为:Φ1219×22mm X80(L555) 直缝埋弧焊钢管。 本段管线设计压力为12MPa,穿越段用管为Φ1219×22.0 X80 直缝埋弧焊钢管。其用管和板材质量符合《天然气管道工程钢管通用技术条件》(CDP-S-NGP-PL-006-2011-2)和《天然气管道工程直缝埋弧焊管用热轧钢板通用技术条件》(CDP-S-NGP-PL-013-2011-2)的要求。 冷弯弯管全部采用Φ1219 X80直缝埋弧焊钢管制作,其用管与线路用管技术要求一致。现场冷弯弯管的最小曲率半径≥50D,单根现场冷弯管的上限使用角度为7。每根现场冷弯管的弯曲段两侧应至少有各2m长的直管段。 热煨弯管全部采用Φ1219 X80直缝埋弧焊钢管制作,其用管和板材质量符合《油气管道工 …… 此处隐藏:297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储竣-13827 黑娃山沟大开挖穿越说明书 - 图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4343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