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行业资料 >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8
导读: 单元优化提升 , ) 一、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 [对点训练] 1.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 .“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

单元优化提升

,

)

一、新中国的文化、教育与科技事业的发展历程

[对点训练]

1.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 .“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 .“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 .“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 .“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解析:选B 。注意题干限制词“教育、科学、文化”,只有B 项全部属于这一范围。故选B 项。

二、认识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三者相互依赖,互为基础

(1)科技、教育要面向经济建设。社会经济的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经济发展才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物质条件;科学技术只有同经济密切结合,其价值和作用才能充分显示出来。教育离不开经济建设,经济投入的多少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要适应经济的发展,适时作出调整。

(2)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最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教育。

(3)教育也必须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教育内容的更新、教育手段的改进依赖于科技进步,科技要发展,必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4)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2.认识

(1)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和产生新科学技术的工具,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离不开教育的。

(2)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21世纪的挑战是人才的挑战,也是一场教育的挑战,必须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3)教育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依赖于经济发展这一物质基础。只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采取正确的教育发展战略,重视教育,教育才能得以发展。

[对点训练]

2.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其专业。清华大学的文理类学院并入北京其他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这次调整的目的是 ( ) A.贯彻“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B.应对两大阵营的对峙形势

C.适应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需要

D.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制定“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这个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强化高校工科系,调整的目的和中国此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相关,是培养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故D项正确。

知考点

识真题

1.(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1952年外交政策没有转变,A项错误;学习俄语的热潮与计划经济体制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改革与学习俄语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

2.(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

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解析:选A。马列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及其思想是新生国家巩固政权的需要,材料正是这种需要的体现,故选A项。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B项;C、D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通考法

科技和“双百”方针内容在高考中较少涉及;教育事业发展在高考中以识记为主,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主观试题占比重较大。在学习时,首先要从不同历史时期掌握科技、教育和文艺,明确阶段特征;其次掌握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并分析其取得原因,建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练模拟

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长足发展,以下属于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举措、成就的是( )

A.成功发射第一颗实验通信卫星

B.恢复高考制度

C.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D.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解析:选C。题目强调“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A项是在1984年;B项是在70年代;C项是在1983年;D项是在50年代。据此排除B、D两项;A项属于科技领域,故排除。

单元综合检测(七)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河北成安县第一中学高二月考)“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坚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表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解析:选A。注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利用这些信息对四个选项进行甄别。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A表述明显错误。B、C、D表述正确。

2.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东方红”的乐曲响彻全球。然而为这颗卫星倾注了全部心血的赵九章先生却未能等到这一刻,无端受到诬陷迫害的他,早在一年半以前已经含冤去世。不少科学家是在“牛棚”中听到“东方红”乐曲的。据此判断,“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是在( ) A.1950年B.1960年

C.1970年D.1980年

解析:选C。“牛棚”的说法是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中来的,而“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是从1966年6月《人民日报》的社论中提出来的,是“文革”刚刚开始时出现的。选项中只有1970年属于“文革”时期。

3.(2018·湖南益阳高二测试)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受中医典籍的启发,在青蒿中提取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05 的无色结晶体,即青蒿素。经多次临床实验发现青蒿素对于抗击疟疾具有良好效果。2018 年, …… 此处隐藏:664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备课资料】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高二历史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七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3340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