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精品文档 > 行业资料 >

论哥特式建筑艺术的特色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2
导读: 结课论文 论哥特式建筑艺术的特色 摘要:哥特式建筑是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

结课论文

论哥特式建筑艺术的特色

摘要:哥特式建筑是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哥特式建筑风格代表了欧洲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以一种外显的凝固形式形象地反映了中世纪西欧人内心汹涌激荡的神秘而诡谲的宗教感受,体现了创造者无穷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人类历史上辉煌的一笔。 关键词:哥特式;建筑;发展;风格特点

灿烂辉煌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在中世纪被蛮族破坏,哥特式建筑正是中世纪艺术的代表与最高成就。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把12至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艺术称为“哥特式”(Gothic),意为野蛮人的艺术,含有一定的贬义;但今天哥特式已含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它是一种并不逊色于古典艺术的中世纪独特风格的艺术,也是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而后逐渐扩展到整个欧洲,13世纪是哥特艺术的强盛时期,从事哥特艺术的艺术家们的地位也逐渐获得了提升,这些艺术家开始创作出了有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

一、 哥特式建筑的发展阶段

哥特式艺术开始于法国巴黎及其附近的地方,确切地说开始于1140年修道院长苏热重修圣德尼教堂之时,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2世纪开始持续到13世纪50年代,强调零散结构的递增和高度的增加。早期哥特式建筑中较为著名的有:劳恩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坎特伯雷大教堂。其中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1235年初具规模,实际竣工于1345年。巴黎圣母院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巨大的规模和优美的设计,以及新技术“飞拱”的引入。飞拱是全拱或半拱,它把来自于墙壁上部房顶的侧推力传向外侧的支撑物或扶垛,从而使重力集中在相当少的几点上,大大减少了内部支撑物。同时,巴黎圣母院的外观线条多变,在接受不同的光影照射下,可产生多种视觉效果。

第二阶段,非常重视装饰性的处理,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整体视觉效果。13世纪的欧洲,哥特式出现了繁荣期,其较为著名的是夏特尔大教堂、兰斯大教堂、布尔日的圣埃蒂昂大教堂、索尔兹伯雷大教堂等。其中夏特尔大教堂被称为“哥特式百科全书”,它建于1225年,坐落于巴黎附近的夏特尔地区。整个教堂的平面比例完全按照基

结课论文

督教寓意性的比例进行分割:其中的大活动区长度为1,代表上帝;前厅的长度为7,后厅的长度为5,相加为12,代表耶稣的12个门徒;把正中大活动区的l加进去就是13,代表最后的晚餐。教堂外部设有三个尖塔、正面设有三个大门,都与“三位一体”有关。

第三阶段,在保持了自身的基本特点之外,装饰效果的变化已经脱离了视觉上应该有的结构整体性。14和15世纪,人们的兴趣逐渐脱离整体的结构性,而集中在较小的方面,诸如群雕、手抄本、嵌板画之类,哥特式建筑开始加入显著的区域和民族特色。同时,大量的雕塑作品开始脱离建筑而独立存在,一种广泛作用于各种装饰品的“泛哥特式”逐渐产生。“哥特式”开始更多地强调个性,而非集体创作。艺术题材也更多地选取于世俗生活。

二、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 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龛,把整个立面横联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龛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所有墙体上均由垂直线条统贯,一切造型部位和装饰细部都以尖拱、尖券、尖顶为合成要素,所有的拱券都是尖尖的,所有门洞上的山花、凹龛上的华盖、扶壁上的脊边都是尖耸的,所有的塔、扶壁和墙垣上端都冠以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与此同时,建筑的立面越往上划分越为细巧,形体和装饰越见玲珑。这一切,都使整个建筑充满了一种超俗脱凡,腾跃迁升的动感与气势,也显示出中世纪高超的建筑技术。

内部空间的特点,也表现出其宗教情怀与技术手段。在哥特式教堂中,尖券与小拱的大量使用,赋予了空间与结构以极大的灵活性,同时也为教堂的艺术风格带来了新奇的格局。哥特式教堂的平面一般为拉丁十字形,但中厅窄而长,瘦而高,教堂内部导向天堂和祭坛的动势都很强,教堂内部的结构全部裸露,近于框架式,垂直线条统帅着所有部分,使空间显得极为高耸,象征着对天国的憧憬。束状的柱子涌向天顶,像是一束束喷泉从地面喷向天空;有时像是森林中一棵棵挺拔的树干,叶饰交织,光线就从枝叶的缝隙中透进来,启示人们以迷途中的光明,每当阳光从布满窗棂间的彩色玻璃照射进来时,整个教堂的空间便弥漫着迷离与幽幻,教堂仿佛就是天堂。此种气氛已尽显了基督教的精神,而这种气氛的形成,又无疑得益于尖券、尖拱

结课论文

及空间结构等技术。

三、 哥特式建筑的特色结构

苏热修道院长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堂样式,这个样式就是哥特式建筑的发源,此后“哥特式”风格开始延伸到了整个欧洲。在哥特式建筑中主要有三个特色分别是尖肋拱顶、飞扶壁、花窗玻璃。

尖肋拱顶。从罗曼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在两面平行的墙之间可以做一个半圆形的拱券,用来承受屋顶的重量,拱券是古罗马时期出现的,它的意义在于能将屋顶的跨度做大,做成半圆,同时由于是半圆形券,拱的高度就是跨度的一半。尖拱的形状不再是半圆,而是由两段弧拼在一起,有两个圆心,弧的交点就成为一个尖点,是拱的最高点。它的好处在于拱的高度不受跨度的限制。骨架券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四个柱子上做双圆心尖券,四条边和两条对角线上各做一道尖拱。屋顶的石板架在这六道券上。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高度相同的券,这样拱顶重量轻,同时减少了券脚的推力,拱顶的高度和跨度将得到很大的延展,拱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在视觉上,尖肋拱顶的结构使观者产生“向上”的感觉,有如升上天国一般。

飞扶壁。飞扶壁是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墙壁,是为了平衡拱券对外墙的推力,而在外墙上附加的墙或其他结构。就是说中间的拱对墙有向外的推力,而扶壁是将墙向内推。哥特式建筑把原来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暴露在室外面,能够被看见。教堂的不断加高,推动了飞扶壁的设计,要求飞扶壁除了保证支撑的作用之外,还要兼顾到建筑外观的美感。有的教堂在扶壁上加装了尖塔改善力点的平衡和美观,有的飞扶壁上往往加上了繁复的装饰雕刻,或轻盈美观或高耸峭拔,让飞扶壁变成了建筑装饰的一部分。

花窗玻璃。在哥特式建筑中往往使用了巨大的玻璃,这些玻璃成为了透明的墙也成为了建筑装饰。花窗的设计已经不再是为使了建物内部的人能透视外部了,大型花窗实际上承担了墙体的功能,有承重的作用,是一面透光的墙。花窗上的图案内容一般是一些宗教性的画面,例如圣经故事、神的传说、文学与历史故事等等 …… 此处隐藏:231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论哥特式建筑艺术的特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wendang/227629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