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库网 - 权威文档分享云平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高中作文 >

高一上册政治知识点梳理(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9-15
导读: 篇二:高一上学期政治第一课知识点汇总 (注意: ★代表知识重点,下划线表示必背知识哦)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知识提纲(本课有两框)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2. 商品 【含义】

篇二:高一上学期政治第一课知识点汇总

(注意: ★代表知识重点,下划线表示必背知识哦)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1. 知识提纲(本课有两框)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2. 商品

【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其二, 必须用于交换

【属性】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 1 )区别: 对立关系:

①含义不同: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②对交换意义不同: 使用价值使交换成为必要,价值使交换成为可能。

③生产者与购买者不能兼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 2 )联系: 统一关系:

①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者缺一不可。

② 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

品。

【易错点】

① 商品与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是同时产生的( × )

解析: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②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有价值的必然有使用价值( √ )

解析: 有使用价值的未必是劳动产品或不一定用于交换, 所以不一定是商品, 就不一定有价值;而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3. 货币

【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产生原因】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和社会分工发展的产物。

【产生过程】货币的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 --------- 扩大的物物交换

--------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 ---------- 货币的产生。

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优点: 体积小、 价值大、 易于分割、 不易磨损、 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 逐步地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其他职能有: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

世界货币职能。

【态度】对待货币的态度: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拓展: 一般等价物是指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商品。 与货币相比, 流通性没有货币强, 因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不同的地区和时期是不一样的。

【易错点】

① 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 ) 解析: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②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货币( × )

解析: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的商品。 一般等价物不能等同于货币。

②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

解析: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指货币产生之前, 金银已经在自然界存在了很长时间; 但货币产生的第一天就是在金银上, 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4. 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1 ) 价值尺度:

① 含义: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产生后, 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商品价值的大小就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② 原因: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 也具有价值。

③ 特点: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④ 举例: 超市里各种商品的标价。 如一双鞋价格为 150 元人民币。

( 2 ) 流通手段:

① 含义: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叫做商品流通。 其

公式为:商品 --- 货币 --- 商品。

② 特点: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即 “ 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 ” 。

③ 举例: 小李用 300 元钱买了一件衣服, 这里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其他职能: 货币还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A :支付手段 : 货币被用来偿还债务、 支付地租、利息、税款、 工资等的职能。

B :贮藏手段: 必须是金银条块或金银铸币。如金条、银元宝等

C :世界货币:一般来说只有黄金和白银才能成为世界货币,但随着货币的发展,一些国家的纸币也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如美元、 欧元、英镑等。

【易错点】

① 货币的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世界货币( × ) 解析: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三种职能不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②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执行流通手段的时候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5. 货币流通规律

【含义】 也叫流通中需要货币量规律,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商品流通过程中客观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内容】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量与价格水平的乘积)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6. 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如美元、港元、人民币等。

【本质】是一种价值符号

【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优点】①制作成本低;②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③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

【易错点】

①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解析:纸币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②纸币的面额、发行量和纸币的购买力都由国家决定(×)

解析:国家可以决定纸币的面额和发行量,但无权规定、决定其购买力。因为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当年生产的产品数量、纸币发行的量和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7.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区别】

(1)含义不同: ①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 ②通货紧缩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2)实质不同: ①通货膨胀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②通货紧缩的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3)表现不同: ①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纸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经济过热;②通货紧缩通常表现为:物价持续下跌、市场疲软、经济萎缩等现象,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

(4)影响不同: ①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降低购买力,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混乱;②通货紧缩带来的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生活有好处,但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导致经济萎缩。

(5)解决措施不同:

A通货膨胀的解决措施:

①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增加有效供给;②实施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③控制固定资产投 …… 此处隐藏:10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高一上册政治知识点梳理(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jiaowen.net/zuowen/95838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0-2025 教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78024566 邮箱:78024566@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