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教学用书_1(2)
5.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认识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最好启发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鉴别.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
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象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它们各有所长,可以互相补充.
说明:
1.严格说,匀速直线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它应当是“任何相等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的运动.但在这里一般不作这样的讨论,只对学习较好又提及这一问题的学生,可引导他们进行分析讨论.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则不必涉及.
2.这一节从匀速直线运动这一简单运动形式开始,同时用图象和公式两种数学工具描述位移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这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因为是开始,对图线的横纵坐标、描点法、图象的物理意义等讲述得很细致、具体,为以后讲述图象打下较扎实的基础.因为比较简单,学生不会感到困难.由简单的开始,步步深入,使学生能比较好地掌握图象这一工具.
3.节后的练习,也是为了让学生熟悉图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学要求: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
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说明:
1.用比值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需要学生逐步理解.速度定义是高中物理第一次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教材讲述得比较详细,可引导学生体会.
2.这一节的讲法,充分体现了本书“同时用图象和公式两种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特点,要充分注意和运用.讲解速度概念时,公式和图线接连出现,要让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位移图线是直线,其斜率是一定值;变速运动的位移图线不是直线.
3.速度和速率的区别,是从定义瞬时速率说起的,要求学生能正确理解.
4.瞬时速度是一个较难理解的概念,学生对此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真正理解.对于全体学生,教材只要求他们知道它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时的快慢程度.书后的阅读材料用“极限”的思想讲解瞬时速度,即时间取得越短,设想的匀速运动就越接近实际的变速运动.当时间取得足够小时,设想的匀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就等于经过某时刻的瞬时速度了.
(四)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以及如何用图象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运动的v-t图象的物理意义.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运动.
说明:
1.由于第三节已经较细致地讲解了位移-时间图象,这一节可以类比地讲解,学生的学习困难不会太大,教材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讲解就相对简单一些.对有条件的学校和班级可以考虑采用让学生多活动和自学讨论的教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2.教材中同时给出了匀加速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两个v-t图象,并未多加分析,有条件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讨论.
(五)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教学要求: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说明:
1.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为了减少学习中的困难,这一节从匀变速直线运动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并且只重点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依据不同情况对于一般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概念进行不同程度的介绍,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并不要求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
2.即使是只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仍是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本节只是开始,对于加速度的方向问题,可不必要求过高.随着以后的学习逐步深入,学生的理解会逐渐加深.对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绝不可要求一蹴而就.
3.速度和加速度是力学中的两个重要的又相互关联的概念,本节课文最后对它们做了简要的比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速度、加速度及速度改变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它们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七)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教学要求: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知道它是如何推导出的,知道它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会应用这一公式分析和计算.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会应用这一公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
3.会推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式,并会应用它进行计算.
说明:
1.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将数学和物理分割开来,不习惯或不会将已学过的数学工具用于物理当中.在教学中应多在这方面引导学生.这两节就是一个较好的机会,将公式、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并加以运用.
2.位移公式是由平均速度公式推导出的.阅读材料中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推导的方法和思路,即应用了“极限”的思维方法.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讲解,注意选学内容不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
3.对公式的运用在这两节中分了层次,即第六节着重于对公式本身的理解和简单应用,一般不涉及应用两个以上公式来解决的问题;第七节则分析稍复杂一些,步骤稍多一些的问题,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学生实际,循序渐进地提出恰当要求.
4.由这两节开始,有较多的公式运算,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要求他们应用代数的方法求解未知量.一开始养成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好处.计算的题目不可过繁,并应着重分析其物理意义,防止只将公式变来换去而忽略了物理意义.
(八)自由落体运动
教学要求:
1.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3.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说明:
1.本节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在于说明不同物体下落的加速度都是重力加速度g.学生由于受日常经验的影响,对重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印象很深,所以做好演示实验十分重要.除了牛顿管的实验之外,还可以做许多简单易行的小实验,使学生明确认识,日常见到的现象是因为受空气阻力的影响的缘故.对“如果物体只受重力,不同物体的加速度相同”有深刻的印象.
2.课本把自由落体运动作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例来处理,没有另外给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我们考虑,这样是否更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避免死记公式.
3.有条件的,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学习本节内容,以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能力.
4.节后练习八的第4题是一个从实际中引发的题目,既联系实际,又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教材分析和教学要求
这一章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必修物理课所规定的下述教学内容和要求编写的:
内容和要求
演示
演示牛顿第一定律(A)
相关推荐:
- [教学研究]2012西拉科学校团少队工作总结
- [教学研究]建筑工程公司档案管理制度
- [教学研究]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和面
- [教学研究]ERP电子行业解决方案
- [教学研究]钢支撑租赁合同范本
- [教学研究]预应力自动张拉系统用户手册Rev1.0
- [教学研究]MOOC课程:金瓶梅人物写真(每章节课后
- [教学研究]追加被执行人申请书(适用追加夫妻关系)
- [教学研究]2014年驾考科目一考试最新题库766
- [教学研究]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
- [教学研究]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下26课-客
- [教学研究]小导管注浆施工作业指导书
- [教学研究]一般财务人员能力及人岗匹配评估表
- [教学研究]打1.2.页 小学一年级暑假口算100以内加
- [教学研究]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
- [教学研究]2012年呼和浩特市中考试卷_35412
- [教学研究]最简易的电线电缆购销合同范本
- [教学研究]如何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
- [教学研究]工作分析与人岗匹配
- [教学研究]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代中
-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小学三年级
- 台湾宜兰大学互联网交换技术课程 01_In
- 思想品德:第一课《我知我家》课件(人
- SAR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点目标仿真报告(附
- 利辛县“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15-2020年中国手机APP行业市场发展趋
- 广告策略、创意表现、媒体方案
- 企业如何申请专利的的几点思考
- 《中国教育简史》网上作业
-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
- 年终晚会必备_精彩的主持稿_精心整理_
- 信息工程专业自荐书
- 2019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练习:第十二单
- JAVA俱乐部管理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 2016-2021年中国小型板料折弯机行业市
- (人教新课标)六上_比的基本性质课件PPT
- 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网申论备考技巧:名言
- 神经阻滞麻醉知情同意书
- 施工企业信息填报、审核和发布的相关事
- 初一(七年级)英语完形填空10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