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衔接地段历史文化保护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 段保护与更新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目录:
苏州古城
苏州城规划概况衔接地段发展历程
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 段分析 小结
衔接地段现状分析 国内外理论比较及借鉴 衔接地段更新设计方法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苏州城介绍
是
“一城”:苏州古城“一轴”:东西向文化廊 “四廊”:环古城河传统文化长廊 环金鸡湖现代文化水廊 沿太湖生态和休闲旅游 文化水廊 沿古运河观赏与游乐特 色水廊
“多点”:体系完善的文化设施网络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苏州城的规划以及开发形成“双城格局”,由苏州主城城区和苏州东部新城组成解读“双城”之一 古城偏离城市中心 为了保护古城,总规纲要提出“以东部为首要发展方向、北部为重要发展方向”,其关键用意就是 为了全面保护古城。确定东部与北部这两个发展方向后,就可以使古城区不再是“一体两翼”格局 下的城市几何中心,从而可以缓和古城的开发压力与交通压力。 解读“双城”之二 新老苏州资源整合 高新区往往被人称为“新苏州”,平江、沧浪、金阊三区被称为“老苏州”,在总规纲要中,一个 引人注目的思路就是要整合“新老苏州”。整合高新区与老城区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从而使新 老苏州合力成为市级行政办公集中地、市级商业、文化体育、娱乐中心。 在构建主城区的过程中,将对古城区的人口与功能进行疏解,而高新区与古城联系密切,正好可以 承担古城区释放出来的人口与功能,承担起新的城市核心作用。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解读“双城”之三 东延北进是主旋律
以工业园区为基础建设的苏州东部新城,定位于“高新基地,宜居城市”。东部新城北部地区已 形成了由一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组成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中部地区正逐步形成区域公共设施服 务带;南部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东部地区未来有条件也有必要发挥整体优势带动中 心城区发展,将在用地布局中预计到未来与昆山、上海连片发展的可能性,选择与昆山、上海连 接的功能布局结构,规划人口120万人。苏州北部地区在沪宁高速、沪宁铁路、未来的沪宁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等东西向走廊的形成与扩 容情况下,直接会扩大北部地区接受上海辐射的效应,区域地位会得到提升。苏州北部地区又因 拥有苏嘉杭高速、苏虞张一级公路、227省道暨分流线、未来的苏州地铁S2号线,迅速拉近与常 熟、张家港、苏北地区的联系,成为向北扩大辐射的重要门户。北部地区规划人口50万人。
解读“双城”之四 城市功能各有调整 行政:市属行政退出古城 根据总规纲要,原古城内的市属行政用地与居住商业用地混杂,既增加了古城交通压力,
又不利 于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因此市属行政功能应逐步退出古城。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改革开放前的苏州发展
改革开放前的建设行为主要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在古城主干道路延伸处, 逐步向外拓开的一种建设行为,呈现一种枝状生长态势,二是围绕护城河 外侧集中建设,古城的西侧,南侧,北侧都有大量的建设,东侧则偏少, 呈现一种环古城发展状。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1980年前城市主要拓展区
70年代末苏州城市人口激增,为缓解古城内居住的压力.在护城河外区域建设 多个规模大、居住功能单一的居住小区,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20万平方米。 为适应工业大发展的需要,衔接地段也建设大量的工业.主要分布在主要干路 沿线和沿河地段。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1990年衔接地段形成
进入90年代,全国大小城市都经历了建设城市新区的浪潮,苏州也不例外,1990 年苏州市新区开发指挥部于1990年1月在运河以西成立,这也标志着苏州从单中心
发展到“古城新区”的“双星”模式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衔接地段的空间界定衔接地段在空间上处在古城区向新
城区的过渡之间,环绕古城又被新区包围,即以历 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为内侧
边界,向西延伸至大运河向东延伸至东环路、向北 延伸至沪宁高速公路、向 南延伸至大运河延伸段。 总面积55. 8l km2。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衔接地段过渡至城市中心衔接地段与古城区组成 城市的老城区,这一时 期苏州的主城区发生了 “质”的转变,由老城 区和苏州高新区组成, 衔接地段正式成为城市 中心区的一部分,衔接 地段也就从1980年代的 苏州郊区,正式转变成 为今天的城市中心区。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在城市中的 区位优势逐渐彰显,从一个城市边沿地区转变为核心城区, 伴随着苏州轨道交通建设,“衔接地段”的区位和交通条件 的改善提高了该地段土地价值 该地段在规划兴建时主要考虑缓解古城居住拥挤的压力和经 济发展的需要,曾建设有大量的工厂厂房和居民新村,这样 的规划安排符合当时城市发展的需要,但与今天正经历跨越 式发展的现代化新区、园区格格不入 由于建设时缺乏城市设计的引导,不合理的开发建设也加速 了这个地段老化的步伐,衰变的“景观’’与城市中心地区 的形象不尽吻合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现状分析1、土地使用不尽合理苏州古城与新区衔 接地段位于城市核 心城区.是发展商 业、金融、贸易等 第三产业的优良地 段。但仍存在部分 工业用地,用地结 构不合理。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2、交通联系差,压力大 “古城居中”的向心结构,古城交通压力大 机动车交通体系自身网络
不健全 地内还缺乏停车场建设,步行系统设施状况差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3、部分建筑影响环境品质由于历史遗留、以及盲目发展的综合原因.部分建筑与保持 老城区统一的风貌特征的需求相矛盾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4、空间形态缺乏特色 衔接地段的城市肌理均质而平淡,内部建筑以多层和低层为主布局,多以行列 式居多,无地队的简易建筑和新建的居住小区交相混杂 基地内已建、新建、在建的建筑无论从建筑风格、建筑形式上看,都各自为政, 新旧建筑界面反差大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5、景观环境品质低下 区域的景观品质却不容乐观.水质状况差,河流水系不健全。 现状绿地总量不足,档次不高,绿地分布不均匀,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 街道广告牌等立面装饰与街道环境协调不够 工业发展所遗留的工业厂房,影响整体景现环境品质。
本文主要论述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保护分析~~
现状分析总结
苏州古城与新区衔接地段的土地使用、建筑、景观、 道路交通、整体空间形态已经不利于该地段作为城 市核心区功能的发挥,与其整体发展目 …… 此处隐藏:202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小学教育]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衣物的洗涤》教
- [小学教育]2014半年工作总结怎么写
- [小学教育]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综合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教育]TS_1循环使用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研究
- [小学教育]最实用的考勤签到表(上下班签到表)
- [小学教育]气候与生态建筑——以新疆民居为例
- [小学教育]二人以上股东有限责任公司章程参考样本
- [小学教育]2014届第一轮复习资料4.1,3美好生活的
- [小学教育]土方开挖、降水方案
- [小学教育]手绘儿童绘本《秋天的图画》(蜡笔)
- [小学教育]2002级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
- [小学教育]环保装备重点发展目录
- [小学教育]金蝶K3合并报表培训教材
- [小学教育]岩浆岩试题及参考答案
- [小学教育]知之深爱之切学习心得
- [小学教育]第十二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小学教育]Chapter 2-3 Solid structure and basi
- [小学教育]市政道路雨季专项施工方案
- [小学教育]中国海洋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天
- [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第3章-学习迁移
- 浅谈深化国企改革中加强党管企业
- 2006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学术活动安排
- 设计投标工作大纲
- 基于ARP的网络攻击与防御
- 2016届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
- Google_学术搜索及其检索技巧
-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6.3美洲教
- 城市道路可研报告
- 【名师指津】2012高考英语 写作基础技
- 6级知识点培训北京师范大学《幼儿智趣
- 注册会计师会计知识点:金融资产
- 新安装 500 kV 变压器介损分析与判断
- PS2模拟器PCSX2设置及使用教程.
-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剂科管理组织机构
- {PPT背景素材}丹巴的醉人美景,免费,一
- NAS网络存储应用解决方案
- 青海省西宁市六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
-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依据ISO10012:2003
- 洞子小学培养骨干教师工作计划
- 浅谈《牛津初中英语》的教材特点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