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十六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元曲的主要剧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成就。
2.能力培养
(1)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的编写体例的比较,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及其历史背景的了解与比较,培养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3.思想教育
(1)通过宋元文学艺术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了解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执着与严谨,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发愤努力的热情。
重点和难点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宋元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史学方面介绍了司马光及其著作《资治通鉴》。文学分两个方面作了介绍,一是宋词的形成和成就,二是元曲的形成和成就。史学和文学是本课的重点,突出反映了宋元文化面貌。本节课的难点则是元曲和风俗画产生的原因,这是当时城市经济发展在文化上的一种反映。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板书和放映资料片断。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主要有哪些突出成就?
(二)导入新课: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
(三)学习新课
1.史学: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提问: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要求学生思考交流,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请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出《资治通鉴》,多媒体显示此书)《资治通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要求学生回答,引出作者司马光。显示司马光头像)
(1)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是个什么人?你以前知道他吗?(要求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联系小学课本中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活跃一下气氛)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个聪明的孩子,长大后的司马光干什么呢?司马光长大后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著名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司马光是保守的,反对变革,但在史学方面,他却是成就显著。他在史学方面的最重要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这本书的编写,耗费了司马光大量的心血,前后用了19年,他和助手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仅一部分草稿就堆满了两间屋子,而且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一丝不苟。那么,《资治通鉴》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要求学生看书回答)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体?什么叫通史?(要求学生思考,尝试回答,然后教师总结)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
后来写。通史就是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治通鉴》就是按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年的历史,共294卷。我们了解了《资治通鉴》的体例,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过编年体的史书?(教师帮助学生回忆《春秋》这本著作)《春秋》也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但它不是通史,它只写了鲁国的历史,所以它只是一部国别史。 司马光写了《资治通鉴》,中国古代还有一位姓司马的史学家,他是谁?他的著作是什么?(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写了《史记》。他是按什么体例写《史记》的呢?也是编年体吗?(要求学生回答)《史记》的体例是纪传体。纪传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例呢?它与编年体有哪些不同?我们来分析比较一下。(多媒体显示表格,各项内容逐次出现,师生在讨论分析过程中填充表格)
体例特点优点缺点代表作品
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容易明白事件先后顺序和前后联系对人物生平、事件原委难以详尽、完善《资治通鉴》
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记载人物活动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联系《史记》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便于完整地记载历史事件事件间缺乏联系,难以描绘社会整体发展线索《通鉴纪事本末》
我们对纪传体和编年体作了比较。一个以人物为中心记述历史,一个以时间为中心记述历史,有没有以事件为中心来记述历史的体列呢?(学生思考后,教师点明为纪事本末体,讲解过程中补充上表)《资治通鉴》作为一本史学巨著,它到底具有哪些史学价值呢?(要求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后,教师简单总结)
首先,《资治通鉴》创立了编年体通史的体例,以时间顺序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其次,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很多史书中都有篡改历史的现象,但司马光主张“直书”,就是真实地记录历史。所以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信史”。第三,《资治通鉴》给后人以大量的统治经验和教训。司马光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后人,特别是统治者能从以前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以资当政。因此,当写完此书后,他就呈给当时的皇帝宋神宗看,宋神宗认为这本书确实有借鉴的价值。因此赐名《资治通鉴》,即“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意为通过对往事的借鉴,可以利于当今统治。此后的统治者以及一些文人志士都非常重视此书。第四,《资治通鉴》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司马光在撰写此书过程中,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史学才能,而且显示了他超人的文学才华。如书中一些战争的描写,生动具体,栩栩如生,而且条理清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文学:意境悠远的宋词
(要求学生读课本所附苏轼的词,认知词的形式。教师提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属于什么文学体裁?要求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念奴娇·赤壁怀古》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诗与词的不同在形式上表现为诗的句式很整齐,或五言,或七言,而词的句式长短不一,比较自由多变。宋朝是词最为繁荣的时期。
宋词
①词的形成。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唐中期以来,音乐发展较快,而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因为音乐是灵活多变的。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它在唐朝出现,五代得到发展,宋朝达到高峰,取得辉煌成就。
②成就。宋朝涌现大量的词人,仅《全宋词》著录的就有1300多人,词91900多首,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利用多媒体列表讲述三人成就及其特点)
A.(多媒体显示苏轼头像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苏轼是四川人,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皆具极高的文学才华。苏轼对词的发展有
重大贡献。在他之前的词大多拘泥于个人情感,格调不高。苏轼拓展了词的内容,既有关于个人情感、山水风景的,也有咏史、说理的,不拘一格。下面我们来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一下他的风格特点。(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体会其风格。教师创造意境,给予指导)读这首词,犹如站在一个高高的山崖上,脚下是滚滚的江水,巨浪轰响地拍打着山崖,你昂首挺立,极目远眺,气定神闲地望着远处的山、远处的水和那无尽的天……你的心情会是怎样?(要求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拨)景象雄浑壮观,心情豪迈奔放,这就是苏词的风格特点。
B.与苏轼的豪迈奔放不同,李清照的词则是另一番天地。 …… 此处隐藏:453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相关推荐:
- [高等教育]一年级家长课程教案
- [高等教育]封丘县人民医院深入推进纠正医药购销领
- [高等教育]2017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真题试卷及答案(
- [高等教育]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学院824中
- [高等教育]7 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
- [高等教育]【K12学习】4、实际测量-苏教版六年级
- [高等教育]药具培训试卷题库及部分参考答案
- [高等教育]本土电子元器件目录分销商如何赢得生意
- [高等教育]七年级岭南版美术教案
- [高等教育]书作文之书法活动通讯稿
- [高等教育]Endnote X 软件使用入门和用法总结(LS)
- [高等教育]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发展状况
- [高等教育]2012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解读
- [高等教育]人教版新课本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 [高等教育]爱课程民法学观后感
- [高等教育]930机组使用说明书1
- [高等教育]煤气设备设施点检标准
- [高等教育]常见室内观叶植物图解
- [高等教育]312党员群众路线心得体会
- [高等教育]小学信息(苗版)第一册全册教案
- 在市---局2010党建大会上的讲话
- 《科哲》提纲及补充阅读材料(2010.7)
-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论文开题报告
- 兼职导游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 基于通用设计理念的现代厨房产品语义研
- 康乐一中2010年至2011年度鼓号队、花束
- 第10章_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_期末复习课
- 2008年黑龙江林甸商贸购物中心营销策划
- 水硬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 五分钟教你拍摄夜景光绘照
- 2014年临床妇产科三基三严试题及答案
- 0第二课 纾解压力第一站了解压力
- 解析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要点
-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型”师资队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小说阅读指导
- 装饰工程投标书2
-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讨及对策
- English and Its History
- 青岛市城市房屋修缮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
- 初中英语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和练习题